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丝路上敦煌的历史使命与文化担当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数以万卷古写本文书的发现(图13),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探险家、考古学家对敦煌文物的盗取和挖掘。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亚、中国新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等感兴趣的学者对敦煌写本文献的研究,“敦煌学”作为20世纪初新兴的学科,掀开了国际汉学研究新的一页。更为重要的是,敦煌留存下来的这些中古时期的写本文书和档案资料,和敦煌洞窟壁画一样,成为那个独特时代西方发达世界重新认识优秀汉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以说,敦煌的新发现不仅给当时西方学术界带来了可供研究的珍贵资料,更展现了东方文明极具吸引力的全新文化气息。尽管其中掺杂有探险、猎奇甚至弱肉强食和掠夺的色彩,但更多还是体现了东方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图13 1908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在藏经洞挑选写本文物(采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敦煌一开始即有着一份厚重的文化担当,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国际格局中,以敦煌的文物和艺术品为媒介,肩负着向世界阐释古代中华文化的重任。把曾经辉煌灿烂的汉文化、儒家文化通过敦煌的文化遗产展示给世人,这其实也是敦煌一直以来的神圣使命。

事实上,敦煌的这种文化使命一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那些静静地躺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精美的敦煌文物和艺术品,以及完好地保存于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五个庙石窟中的洞窟、彩塑和精美壁画,以其特有的方式讲述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展示着东方汉文化曾经的辉煌,描绘着丝绸之路上敦煌曾经繁华的面貌。毫无疑问,这些文物和艺术品成为新时代沟通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桥梁。

今天的敦煌是国家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因为敦煌洞窟壁画以极为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把自十六国北朝以来的历史以图像、影像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而图像的表达力、说服力、真实性、可靠性等特性又是文字文献资料所不能替代的。包括藏经洞写本文献在内,敦煌先民们在历史时期创造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由于被不可思议地完好保存了下来,加上其所具有的世界性、丰富性、精美性、民族性及其在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成为今天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历史变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载体,这无疑也是敦煌的神圣使命。

那么,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放在历史应有的坐标中进行客观、科学的解读、阐释,使每一件敦煌的写本文献、每一座敦煌的洞窟和窟内每一幅精美壁画都能够回归历史本来面貌,成为某一段历史时期发生过的精彩或平凡的人物、事件的代言,使得这些文物文献成为有血有肉的平凡或不平凡的历史一部分,努力把数量庞杂的每一件敦煌文物分别镶嵌到其本来的历史墙壁上,最后串联起一部完整的敦煌区域史,进而为写就完整的中古史增砖添瓦——这些,也正是敦煌和敦煌学研究努力的方向和使命。

作为敦煌文化主体的洞窟壁画,不仅仅是表象的佛教图像和艺术品,除了作为供信众膜拜的宗教对象之外,其更深刻的文化价值则体现在其所涉及的历史、考古、宗教、艺术、绘画、民族、语言文字等多学科的研究。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可以涵盖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服饰装扮、建筑、交通工具、家具、饮食、音乐舞蹈、体育、军事、农业、手工业、科技、商业活动、丝路交通、颜料、色彩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形象的历史”(图14),是图像版的古代史。

图14 莫高窟盛唐第23窟法华经变药草喻品之雨中耕作图(上:洞窟壁画空间位置;下:画面局部。敦煌研究院提供)

对敦煌写本文献、洞窟壁画、简牍、墓葬、遗址的整理、解读、研究成为敦煌学的基本任务和使命。对任何一卷写本文书的探讨,必然是对不同历史问题的阐释;对任何一幅壁画的解读,也终究剥开的是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的形象记忆。单纯的学术研究是对敦煌真实历史、社会、宗教、民族、文化的还原,是对敦煌文化所包含着的丰富的历史内涵的挖掘,是对大的中古史的补充、修订和完善。把敦煌的资料充分地运用到古代史研究的不同领域,属于在不同领域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人们的使命和追求。这种追求的背后,是对中华文明史大厦的点滴构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诠释,是对复杂多变的中古史的精彩描绘。

敦煌藏经洞每一件写本文献,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活动的结果,是对敦煌千百年来历史的点滴记载。这里有普通老百姓琐碎的日常生活,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档案文书,有丝路交通的往来信件与公文,有大量的寺院写经、寺院库房的账本、政府和寺院为出家人颁发的度牒,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典籍文献,有敦煌儿童学习的童蒙作品,有家族纠纷法律文书,有休妻书、放良文,有医方,有历日,不一而足。

同样,洞窟中的每一幅壁画,其实除了反映佛教经典的内容之外,画面中的人物、建筑、音乐、舞蹈、服饰、交通工具、山水、树木、家具、用物,都是壁画绘制时代的“影像”,是任何文字资料不能替代的形象历史。

另外,藏经洞的写本文献不仅记载传统的汉文化,也以不同民族语言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其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反映的是一部以汉民族、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敦煌历史。

因此,丝绸之路上敦煌的历史作用是对历史的全面复原,而其文化的担当则是对传统文化、丝路多元文明的保存、记忆。而新时代对敦煌文化的发扬光大,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任务,敦煌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终究是丝路上汉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丝路上文明碰撞的结晶,永远再现和记忆着人类历史在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过程中的智慧火花。 FBn4MF/9RuHa2JmX2k8gEN6RPSvx7VjJ+Lw4gv/VYcCHvds7cJvetRj6rQIyGr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