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格局思维:从四个维度,放大你的格局

格局思维,顾名思义,我们要从人的格局入手。

为什么要讲格局呢?因为格局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上限。俗话说,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你有多大格局,就能做多大事业。

格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当下的行为,而且对一个人整个人生的走向也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有的人也许会凭借智商、勤奋,以及一些资源优势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但他的人生高度最终是由格局来决定的。

平时谈到“格局”这个词,我们会觉得它是比较抽象的,有点类似于“幸福”“爱情”这些词语,听起来好像人人都懂,却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定义、如何衡量。就像曾经有人问哲学家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呢?”奥古斯丁说:“当你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知道时间是什么,可你这么一问,我就不知道了。”

在理解格局的时候,我们不妨将格局划分为四个维度: 全局的视角、深刻的洞察、长远的眼光、诚信的品格。

下面我们就对这四个维度一一进行剖析,尽可能让你充分理解格局的具体含义。

全局的视角

什么是全局的视角呢?先给大家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2010年1月30日,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试运行,这代表着铁路互联网售票的开始,但随之引发了一波争议。网络上,针对网络购票平台的推出是否合理的争论十分激烈。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呢?他们认为,网络购票损害了老年人和农民工的利益,因为他们不会上网,在春运高峰期的时候根本抢不到回家过年的车票,所以网络购票平台的推出,对这些弱势群体来说,太不公平了。持赞成意见的人则认为,网络购票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便利,不能为了迁就少数人而让所有人跟着一起不方便。

双方各执一词,高下难分。

在多数人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明显,网上购票顺应了时代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一定是合理的。但当时在面对反对意见的时候,支持的一方却无法提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可以对某些人不公平。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经济学家写的一篇文章,对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十分到位。大概意思是,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效率和公平如何权衡的问题。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上曾介绍了一个原则,叫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什么要效率优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的背后,常常含有效率的考量,而考量的范围既不是个人,也不是某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

人们能在网上购买火车票,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可以让全国人民都受益。而那些不会上网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受益者之一。一言以蔽之,就是网络购票政策的出台,让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远远大于小部分人的损失,所以这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件事,有的人是站在个体的角度来看待的,也有的人是站在某个群体的角度去观察的,还有的人是站在整个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立场进行思考的。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有大格局的人在面对问题时,总是能顾全大局,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观察、思考和决策。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一个组织里,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要么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公平,要么认为某些领导的决策不高明,总是觉得他们自己的想法才是真知灼见。其实很多时候,你觉得不好、不对的事未必就真的是不好、不对的,很可能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够高、格局不够大。

因此,当我们对一个问题产生疑惑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和判断的时候,不妨把镜头拉远,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放大观察视角,纵览全局,或许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深刻的洞察

围棋国手马晓春曾说:“普通棋手在下棋的时候,只需要看到后面几步棋就可以了,而高手则至少要看到20步以上。”

所谓深刻的洞察,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抓住核心要素。

下面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军曾经同时面对两个非常强大的敌人,一个是位于西面的陈友谅,他的势力比朱元璋大得多;另一个是位于东面的张士诚,实力也不弱,但不如陈友谅。朱元璋与这两大巨头都必有一战,可问题是,先打哪一个?

朱元璋手下谋士众多,他们都认为应该先打张士诚。因为张士诚的势力比陈友谅小,先把小的吃掉,就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对抗那个更强大的敌人,就好办多了。可朱元璋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应该先打陈友谅。

为什么?

因为朱元璋知道,张士诚这个人心胸狭窄、气量小,如果先打陈友谅,他只会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而陈友谅却是一个深谋远虑、精于算计的人,倘若先打张士诚,他就会立即意识到,一旦张士诚被打败,朱元璋就会对他形成强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断定:在打张士诚的时候,陈友谅一定会出手在背后攻打自己,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就会腹背受敌,到时必败无疑。

后来,朱元璋坚持自己的想法,下令先跟陈友谅死磕,最终在鄱阳湖大战中将其打败。接下来再收拾张士诚就很容易了。

其实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职场,所有的竞争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资源、信息和知识层面的竞争,实际上却是人格、认知以及格局的竞争。

朱元璋在不利的环境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归功于他对局势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忽略掉一切不重要的表面因素,找出问题的关键。

长远的眼光

“活在当下”这个词经常被提及,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态度,但是高效能人士的生活态度却是“活在未来”。

关于这一点,我要讲一个贝索斯与亚马逊公司的故事。

在2017年的时候,亚马逊的市值就已经接近7000亿美元,超过了微软,成为美国第三大市值上市公司。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也一度被认为是未来的全球首富。但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自1994年亚马逊成立以来,一直到2016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亚马逊的利润几乎为零。

亚马逊虽然很多年都没有利润,但其市值却常年居高不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亚马逊并不是没有盈利能力,而是这20多年来,他们把每年的利润都投向了能在未来产生回报的项目上,在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之后,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2017年之后亚马逊开始爆发式增长。

贝索斯认为,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字并不是公司的核心能力,而真正有多少钱能够支配到对未来的投资上去,才是决定公司价值的最核心的指标。

中国的某位创业者曾经去亚马逊公司考察,回来后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这次考察的收获:亚马逊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投资在一项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事业上,从来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改变战略。

其实,贝索斯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长线思维,或者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

记得上中学时,体育老师经常对我们讲:“立定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向远处,你才能跳得更远。”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诚信的品格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那些诚实守信、道德良好、品格端正、具有正向价值观的人和企业,才能获得成功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否则,人或企业就算在短期之内取得了高额收益,未来也会因此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一次,马云在某节目中谈到对销售的看法,他说当年阿里销售部有一个员工给其他部门做培训,培训的主题是“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他讲得天花乱坠,大家听得也很兴奋,结果这个人当场就被马云开除了。

为什么要开除他呢?因为在马云看来,这种销售手段是骗人的,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即使用很“高明”的技巧达到了“卖梳子”的目的,但本质是欺骗。

马云后来还说过,脑子里全是钱的人,是很难做好事情、很难交到朋友的。如果说人类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那么诚实、信任将会是一笔最大的未开发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依靠的不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差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

马云经常在世界各地演讲,主题都是愿景、使命、价值观之类的大词,以致很多人都说他成功了之后就喜欢卖弄情怀,总爱讲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会这么想的人只是因为他还没到那个层次。阿里巴巴之所以发展成我国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其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公司卓越的技术、战略和管理能力,而是企业所长期持守的道德理念、诚信原则、社会责任以及利他主义的商业价值观。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无一不是讲诚信、守道德、三观正的人。 wKGImmdtpVLyiA5z1B/Q1LZYpp8LypM2py1F2lX94ndh07xS7Sa65r0+yk3ev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