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第一幕
我人生记忆中的第一个画面是3岁时,我踉踉跄跄地在火车走廊上跑,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我的外公跟在我的后面。没错,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被送回老家,在一个土房子里,开始我多年的留守时光。
我就读的小学贫富差距比较大,班级里一半是来自城镇的孩子,另一半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三年级之前,我被班上一位长得比较强壮的同学霸凌。下课时,他就以开玩笑的名义抓着我的头发,把我的头往教室后面的墙上撞。后来,我们的班主任及时发现并在全班制止了这种霸凌行为。从那时起,我在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捍卫弱小。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家里背着书包去上学。在我们老家的山上,我遇到一位背柴下山的老奶奶。她看起来年纪非常大,显得十分吃力。我从她身边快速跑过,因为怕迟到。跑下去十多步时,我突然回头:算了,万一老奶奶在下山路上摔倒怎么办,我去帮她背吧。于是,我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帮我拿着书包,我帮您背下去。”老奶奶一开始推辞,后来还是答应了。我帮这位奶奶把一背篼的柴背下山,在平路上还给了她。我准备离开时,老奶奶从兜里摸出了一个塑料袋,打开了半天,从里面摸出1块钱说要奖励我。我说:“我不要。”拿上书包就走了。那天,我虽然迟到了,但看到老奶奶的笑容,我特别开心。那一周,我记得我写的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我想让世界上所有人都有幸福的笑容。”
叛逆少年走向独立
初中的时候,我父母回来了一个月。那会儿,我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有一次,我玩了一个通宵,母亲早上起来看见我还在玩游戏,就把插头一拔,而我站起身来把鼠标一砸。母亲见状给了我一耳光,并说:“你一个大男子汉,成天玩这个算什么本事?你能不靠家里人,自己养活自己才算本事!”
我大声回复道:“自己养活自己就是,有什么大不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摸索怎么赚钱。第一年,我去了一个亲戚家里当服务员,干了接近一个月,感受到了挣钱的不易。第二年的春节,我离开了家,去了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浙江,在一家餐厅里做服务员。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背井离乡的孤独和心酸。
在餐厅,我接待了一桌又一桌的客人。在我的眼里,这些客人都是人上人,因为他们吃一顿饭的费用就能轻松支付我几天的工资,包间里的一顿消费甚至抵得上我一个月的工资。有经验的服务员告诉我:“要好好招呼这些客人,这里来的每一个人你都得罪不起。”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做好服务工作。我是年龄最小的,却是最勤快的。开门、倒茶、送菜、收桌、扫地,哪里有活我就干,我尽全力做好工作,服务好我的客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会有人欺负你。有一次,我遇到四五个醉醺醺的中年男人,他们还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时间已经超过凌晨2点,我走进房间对客人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们已经打烊了,麻烦您结一下账。”客人答:“好的,知道了。”然而,过了二十几分钟仍然没有动静,我再次催促,却无人理会。无奈之下,我又走进去提醒。话还没说完,突然“啪”的一声,我被狠狠地打了一耳光。我整个人蒙了,身体在颤抖,特别害怕。
我跑到店外的台阶上坐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嘲笑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懦夫。从那以后,我每天在网上不停地看励志视频,为自己补充能量。也是从那时起,我的灵魂告诉我:这一世,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定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定要做一个保护弱小的人。
我对我妈妈说:“儿子长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难”
你以为剧本走到这里就要开始翻盘了吗?不,还早着呢!一个人光有热血是不够的。一个热血的人要经历社会反反复复的毒打,才能真正走上强者之路。
高中的时候,我用业余时间做微商,交了一千多块钱成为某微商团队的小代理。我尝试了几个月,却没有卖出一单,买回来的产品全都自己用了。后来,我开了淘宝店,赚到了一些钱。寒暑假时,我还去家具店上班卖家具。夏天的时候,老板让我躺在后备厢里,开车溜进小区,上门挨家挨户推销家具。
上班第一天,我按照老板教的扫楼方法——从顶楼开始往下逐层走访。我坐电梯到了29楼,敲了第一家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轻业主,他非常暴躁地说:“你们这些人,天天来敲门,天天发传单,烦不烦?再敢来信不信我打残你!”当时,我大脑一片空白,身体本能告诉我:快走!于是,我转身准备坐电梯下楼。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找到了货梯,按下了1楼按钮。电梯门刚关上,电梯突然开始急速下坠。
我心想:完了,今天难道就要交代在这里了吗?(当时的我没怎么在城里待过,也不知道电梯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只能无助地在电梯里大叫。)后来,电梯下坠到9楼时突然停了下来,一位推着垃圾车的工人按下了按钮。电梯门一打开,我飞快地跑了出去。我对那位工人说:“这个电梯坏了,千万不要坐!”
我不知道是工人叔叔按电梯救了我,还是电梯触发了紧急系统。反正,当时如获新生的感觉让我内心有了全新的力量。我跑到小区里的椅子上缓了片刻,然后心想:“这都没让我有事,我还有什么好怕的?”调整好状态后,我又上楼挨家挨户开始推销。那个假期,我的带店客户数和成交量位列团队第一。
高中毕业后,我依然想找到一份能锻炼自己的工作。当时,在网上看到某支付平台招募推广员,任务是为线下商家开通收款码。那一年,线下支付场景竞争激烈。这份工作没有底薪,全靠提成,还需要我自己招募团队。于是,我发布信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招到了13个人。这些人中有大学生、和我一样高考后出来赚钱的年轻人以及社会青年。
起初,管理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不服管理,也不按时上班。我只能逐个击破。他们不好意思谈单,我就带他们在城市的各大店铺跑,一家一家地给老板普及收款码的作用,帮助他们开通。
随着经验积累,我们的流程越来越熟练。最终,我带的团队当月业绩跻身全省前三,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自信。虽然这个假期只挣了2278元,但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踏进大学的那一刹那,我内心无比喜悦。因为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大一时,我立下了一个目标:毕业后要去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当时,我最想去的公司是阿里巴巴。
后来,我看到阿里巴巴的一个校园项目并参与其中。在项目中,我不仅把在自己学校的业务拓展得很好,还帮助官方开拓了几十所其他高校。我在成都组织了一场线下大会,超过100所大学的学生前来参与。凭借这些出色的成绩,我在大一时就顺利获得了阿里巴巴的线下实习机会。我买了最便宜的中转机票去北京,与一起实习的朋友租了一个小单间。实习期间,我们每天干到半夜12点才回家。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我认识了行业里许多优秀的前辈,新的世界大门就此打开。
在大三结束之前,我还去了京东、字节跳动、悦动圈正式实习,并有一次合伙创业的经历,成功挣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2019年,我在字节跳动实习时,一位清华大学的学长邀请我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青年发展与社会创新论坛。在论坛上,我看到一群北京大学的准新生在7天内完成了创新创业课题设计与商业策划。他们在知名导师的指导下,甚至已经开发出了产品样品。
那一刻,除了钦佩,我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同学还没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就能有这么多优质的资源,而中西部许多高校的学生,可能快毕业了都无法触及顶尖企业、导师与社会资源。我也是双非院校毕业的,深刻感受到这些迷茫。如果一个人没有看到过更大的世界,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方向?
于是,我放弃了在互联网大企业继续工作的机会,回到重庆,创办了“三十万个大学生”平台。
2019年年底,我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2020年年初,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初创公司遇到了无数的挑战。但在艰难的日子里,我坚持带领团队一步步走过了风雨。
如今,我的公司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且我本人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我个人也成了多所高校的特聘创新创业导师,同时担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生涯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这一切,虽浓缩在短短几段文字中,但背后每一段至暗时光,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然而,我并没有因为这些成就而自满,因为我的初衷从未改变: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更优质的资源,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选择的权利。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本书叫《成为1%:让自己无可替代》?
其实,这与我创立的品牌“三十万个大学生”密切相关。当初,我创立这个品牌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全国三千多万大学生中找到那1%,深度影响他们、成就他们,再让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年计划”:
·10年内影响3000万个大学生
·10年内帮助300万个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
·10年内精准赋能30万个大学生
这个“1%”,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精神象征。我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1%,或者敢于追求1%。成为1%不是为了与他人不同,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这本书,与你同行
当你寻找答案时,当你深夜孤独无助时,当你害怕失败踌躇不前时,当你因为质疑的声音而怀疑自己时,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的同行者。
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轻松成功的指南,而是一本与你分享人生经验、探讨可能性的朋友。希望在你迷茫挣扎时,它能点亮前方的一盏灯,告诉你——你的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
成为1%:超越自我,与世界对话。
《成为1%:让自己无可替代》写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像我一样拼搏的年轻人的缩影。这本书是我对过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真诚期许。
所以,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开启这段旅程。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即将出发!
易兴
2024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