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众生皆平等

我们从我们自己——人讲起。

组成人类的基本元素

先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手为什么不能穿过桌子?看似有很简单的答案:因为桌子是固体,假如是液体或气体,手是可以穿过去的。

我们仔细看一下自己身体的构成。

身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组成细胞,细胞按照DNA编码形成器官和其他组织。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离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是通过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连接的,原子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化学键分三种,一个是共价键,一个是离子键,还有一个是金属键。分子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离子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质子由夸克组成。

手不能穿过桌子,因为你和桌子都是由无数的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组成的,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打破这些键之间的连接。实际上,你手压桌子的时候,你的细胞和桌面都会有损害,最微小的原子、分子层面的损害,但这个损害不足以穿破巨量连接键的力量。如果是液体或气体,分子跟分子的连接没那么有力,手很容易就能够穿过去了。实际上,组成桌子、人类、小猪、小猫、小狗,包括石头的基本元素都是一样的,从原子层面讲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世界就是由那么几种元素构成的,在最低层面,原子没有差别——氢原子、氧原子、铁原子、钙原子……组成石头的铁和钙,与人体内所有的铁和钙没有一点儿差别。那为什么就产生了石头、猪、人的差别?这就是基因编码的不同。某种信息告诉你怎么连接、怎么分布,然后出来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质。

有时候想想,人类太傲慢了,觉得自己不是动物。人类实际就是动物,高等动物而已,依然是动物。

你拆解了往细看,我们跟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看这个表,人体内元素的含量,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最多的是氧、碳、氢、氮。人类被称为“碳基生物”的原因,就是碳原子是身体构成和生理活动的基础,我们整个构成里的碳,跟煤炭里的碳在元素层面没有差别。

人体内元素的含量

人体中元素的含量

组成人体最基本的要素,跟组成砖头、石头、水泥的没差别。水约占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脱水后大概只剩25千克,其中碳水化合物3千克,脂肪7千克,蛋白质12千克,矿盐3千克。再往深层面看,从组成脂肪的细胞、分子和原子层面看,越往下拆分越没有差异。猪的脂肪细胞和人类的脂肪细胞不一样,可能细胞膜不一样,密度不一样,某些微量元素不一样,但再往细了分,大部分脂肪细胞肯定是由水、钙、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就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更大的分子。所以细看,组成人类的元素跟组成万物的元素差不多,没有太大区别。

从构成来说,不要说跟动物,人类跟其他物质,相差都不太大。

生命的来源

再来看看,最初的生命从哪儿来。

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单细胞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单细胞生命吞食了另一个单细胞生命——革兰氏阴性菌。这个革兰氏阴性菌被吞食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宿主消化掉,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共生关系,相互提供能量。这个革兰氏阴性菌就演化成了宿主细胞的一个细胞器——线粒体。科学家研究认为,这次吞噬事件大概发生在17亿年前,而且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

之后,这个单细胞生命不断繁衍,并将线粒体遗传给自己的后代。拥有线粒体的细胞在生殖竞争中更有竞争力,因此它们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演化出了多细胞生命,以及各种复杂的生命。今天几乎所有的真核生命,都是由这个单细胞生命演化而来的。我们人类,以及各种动物、植物,几乎都是真核生物。

也就是说,全世界所有多细胞生命的共同祖先,就是这个吞食了革兰氏阴性菌的单细胞。这个祖先被称为LUCA(The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所有物种在分化之前最后的一个共同祖先)。

所以我们的基因才如此相似。

从下页的图看,人类跟其他生物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越性,都来自同一个祖先,都是“亲戚”。动物跟人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基因相似度:

一家人是99.99999%,

人和人是99.99%,

人类和黑猩猩是96%,

人类和猫是90%,

人类和老鼠是85%,

人类和鸡是60%,

人类和香蕉是50%,

人类和酵母是26%。

不用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人种之间的差异,即使是人与其他动物相比,其基本元素构成也没有太大差异。人没有什么铂金、镀金或者其他特别的东西来区别于动物,人和动物的基因是很像的。

随着基因工程不断发展,基因剪刀出现之后,动物和人的基因是可以互相剪接的。比如接一段狗的基因到人这里,听觉、嗅觉马上可以变得很好。两个人之间的基因剪接更容易做到,想变成男的或女的,白种人或黄种人,高个子或矮个子,现在都能做到。因为涉及伦理问题,这个试验全世界都不让做了。

我们人类是以碳为基础的生命,是碳基生命。那么硅基生命是什么?它指的是AI机器人,是未来跟人类竞争的人造物,因为计算机芯片是由硅材料制成的。

不同生命形态的相似性

阿西莫夫(美国生化学家、科幻作家)提出,生命有6种形态: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人类属于第三种,是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生命的形态就这么有意思。

德国美学家费希尔提出一个“移情说”:人用眼睛来知觉周围世界的时候,存在着一种自发的外射作用,在知觉到事物形成了感觉的同时,会把自己的情感也外射到知觉到的事物之中,达到物我同一。

因为人和动物、植物有相似性,所以当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时,不需要有人说漂亮,我们就会觉得很美;当看到一个小孩流着鼻涕在哭时,我们就会可怜、同情他;当看到流浪的狗或猫时,我们就会想抱回去养……人和动物、植物、自然界之间,因为这样的基因相似性和本质的一致性,很容易产生“共情”。

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只是可见光,耳朵能够听到的只是部分音频,超高、超低的音频都无法听到。我们身体的其他感觉器官,甚至大脑,应该都有一定的限制。假如人类感知的频谱能够扩大,那么人类或许也能跟大树对话,甚至能够感知到山峰、岩石的某些细节。假如人类是一种变频动物,我相信能够跟万物交流对话。

佛教讲“众生皆平等”,庄子的《齐物论》,还有这两年的很多电影和图书,也讲了类似的观点。比如《阿凡达》里的母树和母湖,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一棵生命树,而且互相之间是连接的。

所以说: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我们和世界的相似性、一体性,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深。对此我们从来没有好好认识过。 7BEbjuTw92kmnjN+WrSv2SG8N2Me9gmbZ1d6xzzckkH7AhhT7NuWeRNlOrW7d1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