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汉庭,开在昆山。
那是在2005年,昆山火车站旁边的物业刚好在招商,我们把它拿了下来。那时候还没有高铁,昆山的火车站非常非常小,物业过马路就是火车站。整栋楼是L形的,面积大约是一万两千平方米。我们把一楼都出租,其中一间租给豪享来牛排,拐角最好的位置租给了中国联通做营业厅,回收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租金。一楼也给我们自己的大堂留了一部分,二楼是餐厅,再往上就是客房。当时租金便宜,客房面积都很大,很舒服。
我们请来上海有名的建筑装饰公司做设计和施工,但后来闹得不开心,因为我修改了他们的很多设计。对方说,他们的设计从来没有这样被改过。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计划使用很多大理石,但我觉得不需要。一是贵,二是施工、维护都麻烦,三是有辐射问题。我说我用不起,不要这些。台面为什么要大理石呢?干净、漂亮就可以了。然后他们一定要用实木家具,这也被我否决了。现在这一点已经没有任何需要争论的地方,但当时对方还不清楚我们的想法。
后来我想,是否因为我当时已做了两家上市公司,对方大概会想,“你们是不是很有钱啊”,然后摆了一个很厉害的谱给我们。
昆山在当时是三四线城市,我的想法是,如果汉庭在昆山没成功,也不奇怪,那个地方当时没有特别大的旅游和商务的人流。在昆山不成功,搬到上海可能就能成功了。但是一旦在昆山成功了,那我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我算是胆子很大的。我在对酒店的理解方面特别自信。我是一个IT人,来到酒店行业,第一感觉就是,我们IT人来打破常规,可发挥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行当里流行的管理模式,是师傅带徒弟,进了行业就慢慢混,混到像我这么大年纪了,兴许能当个副总、老总。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喜欢论资排辈,甚至做五星级酒店的就自认比做三星级的高级。这在我看来是很不合理的。
当时的从业者不会利用风险投资,更不太会用计算机技术去管理。客房里,电话是免费的,无线上网却是要收费的。那个年代,用客房电话的人一般都是支付能力很弱的人,大部分人打电话一般使用手机。我想,我要倒一倒,在汉庭,无线上网全部免费。
传统的酒店行业充斥着面子文章和论资排辈,而IT行业没有这些。IT行业,从外表上看就是T恤衫、短平头,谁有本事谁上,你搞不定我来。整个行业不断地被年轻人突破,年纪大的人甚至不断贬值。这种平等的价值观、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正是传统酒店业缺少的。我做酒店,就是一个外行人把传统行业解剖、解构、再重构的过程。对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我特别有自信,认为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在我的意料之外。
昆山的这第一家门店开业后非常成功。我信心满满,陆续在苏州开分店,再回到上海。截至2017年年底,汉庭在全国已经开了2244家门店。
201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