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的意义

如何理解生死?如何理解人生的意义?

关于生命

叔本华是这么理解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只在于表象之间。出生只是从前一状态转变而来的,所以不是一种无的状态。同样,死亡也不是归于无,而只是以另外一种状态存在于表象世界中。

基督教说:“信我,必得救。”

佛教说:“觉悟。”佛是觉者,“觉”了就是佛。

慧能说:“本自具足。”就是全部中包含了部分,部分中包含了全部。

一个木头你切了一半,还是木头,本质没有变,接着切,还是木头,再接着切,切到不能再切,还是那个木头的本质和本源。切到最后就是量子,量子是最小的物理单位。

莱布尼茨用单子来诠释这个观念:任何有广延的东西,即有长度的东西,都可以被分割。被分割了的东西分别包含了自己的全部可能性,并且自足;如此类推,则只要有广延性,就不自足,而要依他物而被知,就不是实体。故实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没有广延的东西,他称之为单子,单子的性质就是思。这广延的世界就是由无限多的单子构成的。

我们所有的观念(概念)都是由非常小数目的简单观念复合而成,它们形成了人类思维的字母。

复杂的观念来自这些简单的观念,是由它们通过模拟算术运算的统一的和对称的组合。

黑格尔也说:“我就是我们,而我们就是我。”

中国的针灸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思想,包括熵的概念也在内。

针灸就是在你身体的某一个小宇宙(穴位)给予信息,从而影响身体这个大宇宙,达到治病的作用。因为“全部”中有“部分”,“部分”中包含了“全部”。信息是负熵。针灸不是用针治你的病,而是通过部分给予整体一个信息,让身体从无序到有序,让身体熵减,然后病就好了。

我们再来看看佛学如何说“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大乘佛教之缘起论认为:

第一,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一切现象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者,故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

第二,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诸法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

第三,涅槃寂静,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妄执有“我”“我所”,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而证一切皆空即涅槃寂静。

甚至连近代西方心理学家荣格也这么说,他认为万物都“自性圆满(individuation)”。万物追求其自身圆满,通过这种成长,每个活物都将成为它从最初就注定会成为的那种存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什么叫如来智慧?就是那个绝对真理,绝对存在,就是那个遍在和永在。

老子的《道德经》还给我们指出了体悟“无我”“归根”之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冥想打坐可能达到这个境界,可以一试。

关于生死,孔子选择回避:“未知生,焉知死?”佛教的回答是“当下”。欲问生死,且看当下。

人生的意义

生死我们无法参透,那生命的意义又在何处呢?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追寻了半天,今天的结论是:“生命无所谓意义,只有过程。”

因为意义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讨论本体的意义没有意义,意义是对于客体而言的。那作为客体的我们意义何在呢?

物理上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高,能量越大。假如说人生有何意义,就是提升频率,提高能级,进入高维时空。

最高维空间就是所谓“上帝”所在之处,我们可能永远到达不了,但可以无限接近。只有放下自我,才能“觉悟”,才能“得救”。

这里所说的“上帝”,不同于基督教所说的“上帝”,这里的上帝是绝对真理、绝对存在的指征。

斯宾诺莎进一步指出:基督教徒信仰的那种个人永生绝无其事,只能够有越来越与神合一这种意义的个人永生。我们愈能够将事情看作是必然的,就愈容易与“上帝”合为一体。

如果有上帝,就一定有灵魂。所以我们不要悲观,不要绝望。

假如说我们是高维生物的一个游戏,那这个游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模拟他们的生活,是他们世界的模拟器?作为游戏的一个角色,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脚本,我们的人生就是用来修炼灵魂,使之进阶、完美的。提升我们的频率,也就是提升我们的能级,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灵性。

这个世界是高阶生物的一场游戏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当游戏中一个角色试图思考“意义”的时候,确实没啥意义。而这场游戏的意义,也像我们人类设计的大部分游戏一样,在于角色的修炼和进阶,也就是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提升到更高维度,接近我们的创造者——那些(个)高维生物。 ZeDL0pX6oIkDj3TbVxD84ZSpov19HJiMOCk/azRC82irXVOysASwhGJlGOJ/BP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