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条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充分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科学普及重要地位的规定。

◆修改提示

本条是新增规定。

◆条文释义

一、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旨在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和应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自《200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发布以来,中国各项排名不断提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部分构成,这些关键部分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主体。例如,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通过研发活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这同时也是面向全社会和公众普及扩散新技术的过程;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探索,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科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既为科普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也积蓄了重要的科普资源。可以看到,科普正是对国家创新体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以此为基础,科普在助力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家对科普高度重视并做出战略部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也明确规定,“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制定国家政策和战略时,需要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确保两者协调推进,从根本上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增强公众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和社会风尚,培育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沃土。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普及的支撑,科学普及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源头牵引,二者互为助力、相互转化。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大方向发力,推动创新体系高效运转,塑造高效发展新范式,形成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共同为科技腾飞、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是从法律层面保障实现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地位的关键举措。科普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在总体布局上对科技创新与科普同步作出规划和部署,并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多种措施,实现科普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三、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科普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科普融入教育、赋能科创、培养人才等多重维度发力,从而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中发挥科普的贯通联动作用,助力科学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发力和科技人才成长,为国家创新发展蓄能聚力。

首先,促进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将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促进科普与教育的协同发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向社会开放科普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强化科技对人才培养的支撑。通过科普活动,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了解科技前沿动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人才成长提供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传播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激发人才的创新灵感和创造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最后,推动人才与教育、科技协同发展。科普工作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我国人才结构。加强科普工作有助于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和领域界限,推动人才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lNTLVR231DTX5ebSDuS/v/eBGsZxvkHLDat9HZgqGs3xmc1n4dQ+vW2yDU9+mB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