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条

科普工作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遵守科技伦理,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科普工作原则的规定。

◆修改提示

本条将原法第八条区分为两款,第一款中增加“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和遵守“科技伦理”的内容;第二款中将不得“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修改为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条文释义

一、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普工作的首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普遍性,又体现民族性,党领导下的科普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科普工作应当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体现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实验与理性是追求科学真理的最主要支柱,科学精神总体上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凡具有科学精神的人,都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而不满足于现状。探索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容忍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形成。(2)实证精神。科学始于好奇而源于事实,必须有大量的、多次重复的事实才能形成科学事实。只有“实”还不够,还必须有“证”,要把事实概念化、理论化。在“证”的范畴里还有一个“假设”,科学首先要敢于假设,然后再去证明,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3)理性精神。科学探索和求证的过程,是揭示事物发展基本规律和内在科学原理的过程。科学认识过程是理性的活动,要以理性思维探索客观规律,不能单凭直觉、感觉等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要秉持严格、严密、严谨的作风,揭示事物的真正规律。(4)质疑精神。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性的审视。科学家们不会盲目接受任何观点或学说,而是通过严格的论证和实验来检验其真实性。这种怀疑批判的精神有助于纠正错误,推动科学不断发展进步。(5)创新精神。科学的生命在于发展、革命、创新,这取决于从事科学的人有没有创新的勇气、创新的心理、创新的气质。

科普工作应当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普立法中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对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强调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加强科技伦理的普及,对于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科技向善非常关键。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同年10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作为中央科技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专业性专家委员会,不再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发挥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作用,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反对和抵制伪科学是科普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伪科学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和反对。伪科学可以被识别,其通常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错误的知识和理念等。科学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体现它的功能,但伪科学总是标榜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科学体系是经过多次实践检验才形成的,而伪科学往往与科学体系不相容;科学理论的实验结果是可重复并可“证伪”的,而伪科学理论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重复和检验的。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这是禁止性规范,是对前一规范的延续、补充和呼应。

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是指一些人打着科学旗号、借用科学概念和词汇、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以科普为名宣传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不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手段宣传迷信之说,不得将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意见作为科普知识传播。 rLAeyBNm1A6DKVygL+KwObdawLHECXTYLPvrE51pU/mLIXRuVC+onFbtxruRCe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