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挑战“中国无第四纪冰川”和“中国贫油”的“权威结论”,世界首创地质力学学科,在地震地质领域的卓然建树,为“两弹”研发做出鲜为人知的贡献……李四光的一生,有太多辉煌值得书写。
大胆怀疑,善于提问,冲破禁区,发现真理——这16个字,可谓李四光一生的坚守。
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发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过了百余年,20世纪初,奥地利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系统论证了现今各大陆是由一个统一的原始大陆分裂漂移而来,向传统地质学提出了挑战。从此,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的方法和地质学相结合,成为地球科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
20世纪20—40年代,李四光曾编写《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为地质力学的诞生打下坯子。这项研究发展到系统化程度,并被当作一门地质科学的边缘学科看待,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李四光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举办的进修班上讲课。新华社照片
1962年年初,李四光终于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可以说,这是李四光对40年地质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他在地质力学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部重要著作中,李四光不怕质疑前辈学术权威的理论,大胆探索独创的学术观点。同样,他也不怕被他人质疑。他曾说:“在追寻科学真理的路上,没有老师,更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实事求是!”当自己提出的理论受到学生质疑时,李四光没有生气,反倒告诉学生:不该因为害怕亮出不同意见而在发文时用了笔名。
进入古稀之年时,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支部大会上,他说,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他还曾告诉一位外国朋友:“能够生逢这样伟大的时代,我深深感到生活真有意义,生命值得珍贵。”
自从1965年动脉瘤确诊之后到1971年这6年中间,李四光知道自己的生命不长了,但他自忖还有许多未竟之事要做,便不顾医生劝阻,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一次,夫人见他紧张工作了一天赶写著作,直到深夜才搁笔,不禁心疼地“质问”他:“你在写遗嘱了吧?”
李四光总是在想,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情太少,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相差太远,总希望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再努一把力,再多贡献一点力量。直到1971年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中国的地质事业,李四光身上透射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的爱国情怀,在科学上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以及他坚韧不拔的事业心和严谨细致的治学作风。
这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 陈群等.李四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孟宪明.李四光传[M].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
3. 邹宗平口述.一生襟袍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
4.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