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生于1889年。少年时,湖北省城武汉兴办新学堂,素来聪颖好学的他,考取了新学堂里唯一一个留学日本的名额,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选择了船用机关专业就读。
留日的青年学生里,革命思潮涌动,李四光一边埋首苦读,一边也与宋教仁、马君武等革命党成员越走越近,并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七年后,待他学成归国,革命的浪潮正如火如荼。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首义成功,李四光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
以李四光的资历和能力,完全可以青云直上,成为达官显贵。然而,李四光失望地发现,革命的果实正被窃取。他不愿随波逐流,那就选择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吧,用科学来救国!
这一次,是去英国。李四光来到伯明翰大学,先就读采矿专业,继而转入地质专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解释:学采矿,于个人前程有利;学地质,于国家有利。权衡再三,还是选择地质。
1918年,李四光用英文写就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答辩时,面对众多教授,李四光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新一代炎黄子孙……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解决有关工业问题。”
从1920年到1948年,李四光将自己奉献给中国地质学。他做出了一项项丰硕的成果:
䗴科,含有这类古生物的岩石,其地层中都可能开采出煤炭。李四光行万里路,采集大量石头标本,提出新的鉴定和分科方法。
第四纪冰川,国际学术权威早有论断“不曾在中国存在”,李四光走遍华北,三上庐山,舌战多国地质专家,对这一观点提出新的思考和研究。
地质力学,李四光独创的一种理论,他认为地球自转产生水平分力,进而推动地壳运动,引起地球表面形象变迁。此前,中国还没有哪位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青年李四光。
他的专著《中国地质学》一书出版,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但李四光也留有深深遗憾。抗战期间,权贵子弟逃跑时仍带着细软辎重,科研人员的仪器标本却散落一地没人搭理。胜利了,“接收大员”们个个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知识分子却要吃救济粮、受窝囊气。
李四光决意与这些腐朽的当权者划清界限。1948年,他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再度来到英国。没想到,短短一年间,国内形势变化快得让人应接不暇。次年,学生给他写信: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国民党的重重防线……
“中国的天,真要变了。”李四光兴奋得不能自已,在伦敦的公寓里来回踱步。
不久,他又收到郭沫若的来信,请他做好回国打算。正当此时,英国的朋友也给他透露消息:国民党驻英使馆接到密令,要他拒绝接受共产党的邀请,否则扣留起来,押解至台湾。
李四光义无反顾,决定再度回国。夫人不无忧虑:“你对共产党没有过多了解,就这样立刻回去?”
李四光动情地说:“我16岁那年,中山先生嘱咐我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从那时起,我就抱定一个志向:为国家做大事。可是,40年来,国无宁日,我空有报国之心。不错,我和共产党没有很深的交情,但他们反对专制暴政,亲近民众,就这些,足以叫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1949年12月,李四光转道意大利,乘船踏上归途。年近花甲之年,几度留洋,这一次,他终于彻底回到了能让他真正施展生平抱负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