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1956年,北京市决定建一座妇产专科医院,彭真市长就建院地点等问题亲自征求林巧稚的意见。林巧稚和筹建负责人一起实地踏勘选址,还为医院建设提出了一整套具体想法。北京妇产医院于1959年竣工落成,林巧稚被聘为名誉院长。
为了改善中国妇女的医疗环境,1958年,林巧稚组织医护力量对北京80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尤其以宫颈癌作为普查重点。在林巧稚的带动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妇女孕育期也开始享有产假。
林巧稚不仅是一位一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她的课既有讲故事又在做示范,学生听完可以十分清晰地记住胎儿可能存在的各种胎位、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她的教学方式,八年制的大学生觉得受益匪浅,而没有受过专业医疗教育的农民助产士也不觉得深奥难懂。她用辛勤的工作,短时间内为新中国填补了妇产科学教材的空白,她用尽毕生心血,筑成了妇产科的桃李之林。经过林巧稚训练的人遍及全国,在各个地方为中国的妇产医学做着贡献。
到了晚年,林巧稚深感妇科肿瘤已成为妇女健康的主要大敌,她不顾身患重病,带着学生用四年多的时间,分析总结了协和医院妇产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3900余份病例,参阅近千篇文献,完成了《妇科肿瘤》一书的初稿。为了将毕生经验用得其所,林巧稚忍着病痛,一章一节审查,推敲每一句话,不放过一个不确切的诊断。她主编的这本巨作,是献给中国乃至世界妇产科学界的一片丹心。
1983年4月22日,为病人和工作付出了一生的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逝世前,林巧稚留下了遗嘱:平生积蓄的4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林巧稚的一生,是博爱、慈悲、光明磊落的,为了全力以赴投入医学事业,她把医院和病房当作自己的家,为无数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她的名字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 柯继铭编著. 中国名人全传(第4册)[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临床医学卷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丁万斌著. 林巧稚[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吴崇其著. 林巧稚[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