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2月23日,厦门鼓浪屿,林家诞生了一个小女娃。“巧稚”寓意着灵巧而天真,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林巧稚拥有着灵巧的手和天真的心。
林巧稚5岁那年,里外忙碌操劳的母亲因宫颈癌去世。家中经济拮据,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深受家人疼爱的林巧稚仍按时上了学——家中众多的兄弟姊妹中也只有她一人上了学。懂事的林巧稚明白,自己只有努力上进,才能对得起亲人们的一片爱心。
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她的家乡在东南沿海,常能看到外国人高人一等的样子。她的家乡,又是郑成功、戚继光抗击过外敌的地方,在林巧稚幼小的心灵里,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感与她的年龄悄悄地同时生长。
从鼓浪屿女子高中毕业后,林巧稚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有次上手工编织课时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触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
1921年,林巧稚如愿进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学习。协和医学院是当时美国教会办的一所医科学院,它既是医学院又是医院,学制长达八年,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林巧稚在这里刻苦学习了八个春秋,192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同时,留在协和医院工作。
林巧稚在工作。(资料照片)
林巧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林巧稚就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医学事业。过去的协和医院,妇女通常只能担任护理员和护士,林巧稚不仅成为了第一个女医生,更成为了第一个女主任。
她选择专攻妇产科,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母亲死于宫颈癌,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中国,妇产科相关疾病占妇女发病率的2/3,产妇死亡率高达1.76%,新生儿死亡率更高。林巧稚立志要为中国的产妇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