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侯德榜要用科技和实业报效国家之际,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不断向侯德榜和他所在的工厂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侯德榜合作。
侯德榜发出坚定誓言:“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为了不使工厂遭受破坏,侯德榜把工厂迁到四川。但四川的条件不适于沿用氨碱法,侯德榜特决定另辟新路。
要创制制碱的新途径,就必须从实验室的工作入手。西南多山,交通不便利,实验所需的碳酸氢铵、铵等原料在四川极难找到,战时又不易运进。侯德榜决定将试验场地移到香港,自己则远程“遥控”。
试验1次不成功,就来10次、100次……一直进行了500多次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侯德榜的设想终于变成现实。新的方法,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70%一下子提高到96%,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侯德榜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篇章!
侯氏制碱法的研究虽肇始于原有的察安法,但在研究过程中历经三次关键性的改革,由量变引起质的飞跃,最终把纯碱工业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是在国难深重之时,侯德榜和同事们为祖国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为了表彰侯德榜在开拓新法制碱上的功绩,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成功,不仅为中华民族在国际学术界争得了光荣,更在世界制碱技术史上树起一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