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丁颖选择了农科。作为贫农之子,丁颖对农民的疾苦有着切身体会,即便明知农科学习艰苦异常,他也没有半点退缩。
1912年,他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在辛亥革命的留学大潮中,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丁颖决意留学日本。几经波折,二度赴日,丁颖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成为该学部唯一研究水稻专业的中国留学生。
有人讥讽说:“上粪种地,愚不可及,还用留洋?”好心的朋友劝他说:“丁君,农业又苦又累,有何出路?要受一辈子穷的,改学别的吧!”他笑笑回答:“我是专来学水稻的。要不然,我就不会二次来日本了。”
在日本留学的时间里,每每想起当时的祖国赤地千里,人民衣衫褴褛、啼饥号寒,丁颖便将自己深深埋进书堆,钻进实验室,苦学潜修,不浪费任何时间,渴望早日学成归国。
1924年4月,丁颖以优异的成绩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毕业,从此开始了从事水稻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的漫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