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为中国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懂得科学的人才

1926年夏天,吴有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研究康普顿效应取得的成就,多家研究所向他发出邀请。康普顿教授也对吴有训青睐有加,在自己的著作和多种场合经常提到吴有训。吴有训在美国物理学界有着光明的前途。

但吴有训毅然选择与优渥的研究环境告别,回到此时仍积贫积弱的祖国。面对导师的极力挽留,吴有训说:“中国的问题绝不是在国外拥有几位拔尖的科学人才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我决心回国教书,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中国只有千千万万了解世界、懂得科学的人才,然后才能进步。”

怀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吴有训于1926年秋回国任教。1928年起,吴有训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教育之路。

初到清华物理系时,全系只有三名教授,吴有训主动请缨,教授普通物理学课程。关于吴有训讲课的情形,他曾经的学生回忆:我们当时已经知道吴先生做过一些很重要的工作,称得上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了,大家猜测他会不会在一堂课上讲出一些深奥难懂的道理来,但是吴先生却在讲课之初提出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皮球落地之后为什么能反弹起来?然后循循善诱让大家明白这是因为地面的反作用所致。

对于打好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吴有训自己这样说:学习精密科学的人,一开始就应养成用科学语言描述事物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维清晰,把问题分析透彻。

1929年,吴有训在清华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他重视实践、学思结合的研究观念,也在清华园中得到延续。

1936年,由于在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吴有训任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并被德国哈莱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ajG7a/zt8rGMd8wlVkBXr9bTeHZLHjxkBvggwyofakzs9zaqi2uU4lD2izbFTdm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