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验证康普顿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吴有训1897年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一个名叫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出身农家的他,从小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学、奋发向上的劲头。先到县城,又到省城,吴有训的少年时代几乎日日与书为伴。

1916年,吴有训考上了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求知若渴,新学了理化科一个原理,即便老师没有专门要求,他也总要去实验室里实验一番,写出报告。久而久之,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开启了发明创造的大门。

也是在此期间,青年吴有训对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了明确打算。他决定走科学救国之路,希望能够把旧中国贫穷、落后、愚昧的帽子摘下。

1922年,吴有训通过官费留学考试,远涉重洋来到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院,师从物理学大师康普顿教授。他积极参加导师对X射线散射现象的研究,对导师发现的每一点成果都尽力用物理实验加以证实。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甚至经常为此耽误吃饭、睡觉。

20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先后提出能量不连续辐射和光量子概念之后,有关光的粒子特性问题,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当时理论普遍认为,辐射过程或辐射本身是量子化的,但这些理论迫切需要新的实验证据。

青年时期的吴有训。

吴有训资料照片。

康普顿教授此时刚刚提出后来被称为康普顿效应的论断,可以从实验上证实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不过,此时的康普顿效应仅局限于某一种特殊条件,还难以令众人信服。

吴有训在导师的指导下,陆续使用1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适用性。这也为康普顿教授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1926年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吴有训一个人宣读了三篇论文,这为他收获了极大的学术声誉。在此之前,很少有中国人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 +Jm2jkrxuv6My4vclqCDXjYfeEyJbfE2stKtQgCJr0uJUj7vsCxJW8aIWI1Gj3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