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仁爱的芳香

有一种精神,像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人的心灵,为世界带来和平,这就是慈爱。有一种情怀,像春风一样,可以吹走天空的阴霾,为人类带来福祉,这就是悲悯。

如果一个人由慈爱自身开始,生发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的大爱精神;由悲悯弱者开始,生发出对一切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个人就是人世间善美的花朵,他的心灵就会时时散发出仁爱的芳香。

一、爱和善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奥斯威辛没有新闻》,事先我让学生收集了有关奥斯威辛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当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照片在悲怆的音乐声中一一呈现,教室里一片沉静。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奥斯威辛那场灭绝人性的屠杀加深了认识,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

上完课,我回到办公室。一位同学来了,仍然一脸的凝重。他说:“老师,这堂课我感触很深。可有一点我不明白,我是喜欢音乐的,都说音乐对于人的心灵有熏陶作用,但我却在一本书中看到,当年大屠杀的时候,一些纳粹士兵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却在杀害犹太人,丝毫没有良心的不安。”

我回答他:“音乐确实对人的心灵有陶冶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信仰。一个信仰真善美的人,具有深厚的同情心,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心灵才会是善良仁慈的。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就不至于有灭绝人性的行为。”

第二天,我收到了这位同学的一封信:

翟老师:第一次听您的课是在入学教育时。令我耳目一新的是,您并没有讲在高中如何适应紧张的学习与激烈的竞争,而是谈到了一个人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部分——道德观。您提出的两个问题经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记得听完您的第一课我想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后来在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我听到了林茜姐姐在学校就读三年的体验。她说:“我觉得在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学会了怎样做人。”在随后的新生宣誓上,我真的感到心潮澎湃——“心系祖国,胸怀天下”——这是怎样神圣的责任感啊!宣誓完毕后,紧接着响起了那首熟悉的《在灿烂阳光下》。那音乐真是太动人了,当合唱团唱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在9月30日的中午和您的谈话中,您那以低位待人的品格更深地触动了我。那短短20多分钟的交流却比我十节课上学习的知识分量更重。令我感动的老师很多,但在您的课堂上,我想用一个比感动更崇高的词——幸福。在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感到幸福——事实上,您的语文课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和善……

二、爱与光明

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我带领20多位教师赶赴地震灾区做志愿者。在什邡震区的帐篷里,志愿者开辟了简易的课堂。帐篷不够了,就在小树林里放几张课桌,小树林便成了课堂。我在小树林里给孩子们上的课,成为难以忘怀的不寻常的记忆。

我问孩子们:“希望老师讲什么呢?”孩子们回答:“讲讲写作吧。”我让孩子们自己命题。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希望!”接着,孩子们一个个站起来说:“梦想”“坚强”“光明”“磨炼”“意志”“鼓劲”“加油”“感恩”“爱”……在一场地动山摇、天地同悲的灾难之后,在刚刚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之后,这些词语由孩子们的口中说出来,有一种让人心痛的悲怆,也有一种特别悲壮的力量。

我请每一位同学就其中感受最深的题目构思一篇作文与大家交流。小树林一片沉静,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一位女同学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要写‘爱’,我要写地震发生后全国甚至国际上的人,对我们四川的大爱!”“很好!”我启发说,“您能不能具体写一个故事,一个感人的细节?”那位同学略一沉思,说:“我要写向倩姐姐的故事。”

向倩是龙居小学一名年轻的教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上课。本来她已经跟学生一起从教室跑出来了,当得知还有两位同学没有出来,她立即返回教室救学生。就在这时,又一次强烈的地震袭来,生死关头,她一下子扑在学生身上,紧紧护着学生。等人们从废墟中找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已被砸成了两截,但还是死死地护着身下的孩子!

我说:“向倩老师以她年轻的生命诠释了爱的真义。生命是可贵的,但在生死面前,向老师却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牺牲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人间大爱啊!有爱就有光明,就有希望。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都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地给自己加油,给自己鼓劲。其实真正能够使自己坚强的是自己的心灵,是在自己心灵深处最核心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爱,呼唤着希望,呼唤着光明!”

三、慈祥的智慧

教师的心应该是慈祥的。教师没有了慈祥,教育就没有了温暖。慈祥的心给软弱的孩子以坚强、给自卑的孩子以信心、给无望的孩子以希望,给苦恼的孩子以欢喜,给孤独的孩子以温暖,给不幸的孩子以幸福,给幸福的孩子以激励。

慈祥的教师,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以温暖、以慰藉、以鼓励,都能传达给学生以爱。

一位同学深情地回忆:

随着岁月的推移,淡忘了很多往事,但是翟老师的品格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现在想来,我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有见过翟老师了。

老师是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记忆中的翟老师,温和的目光,从容地讲课。老师的语文教学,从不拘囿,也从不泥古。记得高二的时候我的哥哥因病去世了,我们全家都笼罩在万分的悲痛之中,我当时正处在躁动的青春期,心里的痛苦不愿意去直接向别人诉说,只是把那种刻骨的疼痛不停地宣泄在作文中和日记中,每天神思恍惚。当时老师看到我有这些情绪的时候,都在文章的后面给我认真细致地写上他的批阅,有谆谆的教诲,有耐心的劝说,有无微不至的关心……

老师的话语渐渐使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逝去的已经不在,而活着的人们还要继续,年迈的父母需要我赡养,未完成的学业需要我潜心攻读,我慢慢地恢复了平静,开始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未来的生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是当时老师的一言一语我都铭刻在心,都心存感激。

老师经常和成绩差的学生谈心,交朋友,像师长、像兄弟,上课经常提问他们问题,下课经常关心他们的作业和生活,使这些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不会被老师和社会遗忘和抛弃的。这一点是老师的做人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一直最敬重他的一点。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位老师,但真正能影响他一生、改变他命运的老师却不多,我是幸运的,是老师用他那高尚的人格修养、用他那无私的师爱,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生命之舟的航向。在人人忙于追名逐利的今天,我能独守一份心灵的净土,怀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坦然地面对我周围的世界,无不受到老师的影响。

教师要热情关怀学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德识才学,要以崇高的信念将每一天的生活照亮。

每天多说一句好话,多做一件好事。日行一善,日新其德,愈积愈厚,越来越好,就能汇聚为善德,修炼成一颗珍贵的慈祥之心。

四、发现生活的美丽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

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

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消除和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

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东西,辛勤工作的本性,像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的春风,吹尽了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地,从幼年时候起,孩子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进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

没有哪种训练比这更高贵了。

美好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鲜活的心灵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激发对生命、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修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一位同学说:

翟老师: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您给我的启示就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而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您引导我们走进了超越考试的文学之门,让我们知道这扇门的背后有无限宝藏,并且这扇门是虚掩着的。

您教给了我学习的精华,那就是自主探索与发现的精神,这是怎么也忘不掉的。这种精神,会让我一生受益,当有一天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帮助,这样的精神会指引我走下去,让我活到老学到老。

甚至,您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以前,只为考试而活的学习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由分数与排名决定。是您告诉了我,即使作为学生,生活也不能完全被考试占据。从此,我开始发现生活的美丽,以一个幼童似的期待的目光发现美丽。

我每天放学经过学校那个球形的天文台,现在我觉得它就像美丽的眼睛,每天在黄昏的日光下,目送我回家,并默默地祝福我;学校南门外的那条小路,一侧是人民大学的校舍,我竟然最近才发现,很多的楼上都铺着爬山虎!我每天从这里经过,却从未发现这些美丽的爬山虎,他们好像一夜之间生长出来似的,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也好奇地看他们。

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在嘈杂的喇叭声中度过,毫无新鲜感。但您给我的启示,使我发现路边的树,迎春花,小灌木,来往的人,每天都不一样。我经常用相机记录他们的变化与一如既往的美丽。

回到家,妈妈蒸了白白的豆包整齐地放在盘子里,它们就像一群听话的小孩,安静而乖巧地坐在一起,把小脑袋凑在一块说悄悄话……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这么多年,是您的指引才使我发现生活给了我们的如此之多,我们却只把那些当作理所当然。生活本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阳光的!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融化。

当你的学生拥戴你、仰慕你,觉得你好,你的样子也就成了他想活成的样子。桃李不言,那是无悔的春蚕;红烛不灭,那是无疆的大爱;脊梁不屈,那是伟大的师魂。让师魂重放圣洁光芒!

五、未来之树

2017年,我出席G20国际中学校长峰会时,参观了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比的贫民窟。贫民窟的一个学前教育学校是用废旧的板子搭起来的,简陋不堪。一个幼童,眼神充满好奇,尚不知道在贫民窟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可在一些七八岁孩子的眼里,却充满了忧伤、自卑和茫然。他们知道在所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外的世界,远比这个世界要好。如何改变悲惨的命运呢?教育也许是必由之路。这个简陋不堪的学校,校门是用破旧的铁皮做的,就在这个锈迹斑驳的铁皮门上画着一棵树——未来之树;写着一行字——种子学校。对于这个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这扇门代表着希望。未来之树寓意教育培养的是未来人才,种子学校又让人联想到种子的象征意义。有学校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希望。这个学校是一位慈善人士创建的,我们不知道这位慈善人士是谁,但却分明感受到一种爱心,这种爱心会像种子一样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从这个学校出来,我们在贫民窟看到了另一群孩子,这些孩子十来岁的样子,正上小学。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贫民窟里仅有一所小学校,只有很少的孩子能有上学机会。这些孩子刚刚放学,看到陌生人之后,纷纷跑过来握手、击掌、交谈。我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善意和脸上的微笑。我们没有到这些孩子的学校去参观,也不知道学校的老师是什么样子。但我切实感受到,这个学校的教育是成功的,老师是优秀的。因为学校的老师培养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善意——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出席G20国际中学校长峰会的校长代表,来自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作为来自中国的唯一一位校长代表,在与各国校长的交流中,我会介绍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在这次峰会上,我讲到了中国文化的仁爱思想,讲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改变命运,赋能未来;教育是唤醒,点燃,播种,熏陶,激发人的潜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教育要培养人的良知,培养人对世界的善意,真正的教育是灵魂教育。

六、人生的航船

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济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甚至有时会获得意外之喜。明朝年间有个《援溺得子》的故事:一位姓张的军官负责漕运,路过家乡时,他打算回家一趟,看看老婆孩子。小船行驶在湖上,突然大风把船掀翻了,只有他一个人幸免于难。于是他走陆路,沿着湖堤走了很久,他看到湖上也有一只船翻了,船底朝上,还有人喊救命。水雾萦绕,也看不清呼救的人到底是谁,善良的张先生,立刻喊上岸边的渔船一起去救人,回到岸上,张先生才猛然发现:原来被救的人是自己的儿子。原来,听说父亲要回家,张先生的儿子便划船出来等候,不料也遇到了大风翻了船。父子俩喜极而泣,也庆幸获救。我们深深地相信,即使不是自己的儿子,这位张先生也会去搭救。无论我们救起的是谁,都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不幸,多一分温暖。

涵养德性,教书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的关键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正确的观念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一位同学曾说:“至今还记得翟校长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我觉得说得很对,当时的主题是和启航相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翟校长说,人生的航船经常会碰到风浪,而保证人生的航船平稳行驶最坚固的龙骨,不是能力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教人学做人,才是好老师。只有站在育人的高度来教书育人,以一种人文情怀来教书育人,课堂才有灵气,学校才有正气,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联合国大厦有两座著名雕塑。其中一座雕塑是残缺的地球,意在告诫人们:地球只有一个,要爱护人类家园,不要无休止地破坏环境,攫取资源,使地球走向毁灭。另一座雕塑是一把枪,枪管被卷起来,寓意要仁慈,不要枪杀;要和平,不要战争。这都是在倡导和平、仁爱和善良。

深怀教育使命,仰慕圣贤之道,崇尚君子之风,以播美德于天下、启智慧于心灵、立大美于人间为己任,以一介书生之力立德树人,以美德种子奉献于世,德润心田,福慧双增。唯愿世界和谐,人类和平,家庭和睦,人人幸福!唯愿青少年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茁壮成长! oWNR7vZsdH/RMa45onVbzqFUf4srPnbbkV0+ZDvzGoeSkn0ITImMCQJBQcPBg/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