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泥土的事业。泥土的事业是平凡的,但平凡中也有伟大,泥土的伟大就在于养育万物。花的艳丽、果的甘甜、树的伟岸都离不开泥土无私的滋养。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
泥土的虔诚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有序,人间有常。大自然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美丽的校园,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仿佛经历了一场爱与善的洗礼。阳光像师生情,因为阳光总是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阳光像亲情,因为阳光对世界有一种爱,因为它将自己奉献给人类。世界上最美好的莫过于清晨的阳光,莘莘学子沐浴在阳光下,太阳从苍苍的山巅升起来,那耀眼的光芒,温暖而静谧,使人感到一种安心和甜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心房,清晨的第一响钟声唤醒希望,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在阳光中氤氲:孩子,新的一天,新的希望,爱与关怀永远陪伴你!
我有好多次梦见一片茂盛的松林。松林沿着山坡缓缓展开,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松林里点缀着火红的枫树,小鸟在树上清脆地鸣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松林前面有一片田地,新苗沐浴着清风茁壮成长;这片田地有时会幻化成一汪湖水,水势旺盛,清波荡漾。松林对面,有一个静谧的庭院,庭院里种满了梧桐,氤氲出一片浓浓的绿意。透过居室的窗子,可以望见松林,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见阵阵松涛声。离庭院不远处,矗立着一棵千年古槐,根深深地扎在地下,不知有多深多远;树干高大苍劲,满是岁月的刻痕,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风雨雨,却依然顽强而充满了生命力。
松林、古槐、静谧的庭院,似乎已融进了我心灵的深处,成为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就在这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母亲是教师,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那么辛苦而坚强,备课、批改作业、操持家务,整日不停地干,永远无怨无悔。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要求。作为教师,她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当我也做了教师之后,母亲对我说:“当老师要爱学生,不爱学生当不了好老师。”从母亲那里,我感受到了教师的辛勤和无私,感受到了母爱的深厚和博大,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坚忍不拔。
当年我们一家人最惬意的莫过于周末父亲休息的时候。坐在院子的梧桐树下,听父亲漫谈,在我是一种享受。由此我了解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知道了屈原、李白、陶渊明,知道了“凿壁取光”的故事。父亲在医院工作,懂医学,善书法,阅历广,为人端方厚道,喜欢读书思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以诚待人,宽厚待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父亲的人格与学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我对文化的兴趣。
父母很注重培养我们读书的兴趣。记得我从父亲手中接过第一本书的时候,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便陆续有了更多的书。我先后阅读了《红岩》《青春之歌》《红楼梦》《第二次握手》《福尔摩斯探案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童年》《在人间》《唐诗三百首》《唐诗选析》《宋词选注》等中外书籍。我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就发源于小时候的大量诵读。有的书我很喜欢,喜欢的就反复读,特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没事的时候就总想翻翻,看了不知多少遍。像钢铁一样坚强的保尔·柯察金、穿着洁白长裙热情美丽的冬妮娅,都印在了我的心中。至今我都十分怀念那段自由自在、兴趣盎然的读书生活。我非常庆幸在童年生活中能有幸读了一点有益的书,这是在我最需要精神营养的时候,洒向心灵深处的甘霖。
天高地厚父母恩,门前古槐君子魂。
松涛阵阵书声朗,故乡明月赤子心。
我从故乡启航,驶向了广阔的生活海洋,但不管生命的航船驶向何方,我都一直保持着对文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刻苦用功,勤奋努力,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本色。我深深感到:学习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我踏上讲坛所教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了备好这一课,我几乎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整整写了一大本备课笔记。我反复阅读课文,总觉得文字后面有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美感需要去品味、去体会。我读了《朱自清传》,对朱自清先生有了形象的了解。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感觉自己逐渐进入了朱自清先生的心灵世界和《荷塘月色》的艺术境界,与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好像都有了情感、有了生命似的,在我的心中活了起来,一种如月光般朦胧而纯净的情致萦绕于胸。我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教室。伴随着我动情的朗读,同学们也似乎进入了《荷塘月色》的情境之中。赏析课文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出欣喜的神采。第二堂课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表达了对我的欢迎。这掌声是莫大的鼓励,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踏上讲坛的年轻教师来说,显得更加珍贵,成为我上好课的一种动力。
我把热情和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之中,白天与学生一起上课,晚上备课一直到深夜。所用的教材因反复翻阅,仅半个学期就像用了多年的书一样“陈旧”,许多篇目能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有位学生曾对着我的课本感叹说:“老师真是在‘吃书’啊!”为了准备一堂课,我不知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为了研究课文而大量阅读,为了课堂设计而冥思苦想;课堂上的一段话、一个提问、一个情境,我都会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对灯苦熬,我无怨无悔,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吃苦、在于奉献,其中意蕴无穷!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成长源于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充满激情:用生命拥抱事业,热情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因为热爱,所以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因为热爱,所以富于创造: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节课都有新意。从市级十佳语文教师第一名,到省十佳语文教师,到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我的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一位学生为我刻了一枚印章,上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八个字;还有一位学生升入大学后来信说:“难忘那荷塘月色,难忘那梅雨潭的绿,真想再听您一堂课!”许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应邀回故乡的学校去讲学,当年的学生闻讯赶来,一定要再听我讲一次课,重温一下当年的感受。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忘不了老师的语文课!
教师要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紧密相连,将自己的成功与学生的成功有机结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体会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以感恩的心感受做教师的幸福。
有一年春天,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写满全班同学感言的感言簿,还有一张学生为我画的肖像。
——老师:当我得知我的语文老师是您时,我的确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兴奋和激动……我确确实实感受到您的魅力。您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与知识,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不能教给我们的“知识”,做人的道理、态度、方法……我度过了十分有意义的时光。
——老师:感谢您给我的这份甘露般的鼓励,将我带入了这座学习的殿堂……听您的课,对我是一种启发,更是一种享受。
——我一直觉得您特别神奇……您只要一站在讲台上,就可以集中所有人的注意力;当您开始读课文的时候,所有人都会立刻安静;就算没有那么多硬性作业,但只要一想到是您的课,我们就会好好学;您哪怕从来不讲那些所谓的技巧,但凭借您给的知识和教的如何读书,我们已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最让我感动的是您对语文的热爱。我想作为您的学生,我学到最多的也是这种热爱。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对一项事物有这样的热爱,也许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读着同学们饱含深情的话语,我心里非常感动!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爱学生,我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爱在三尺讲坛耕耘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第一,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变得更好、更有智慧、更加幸福。第二,与此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变得更好、更有智慧、更加幸福。第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产生良性的影响,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尽一点绵薄之力。简言之,即自立而立人,自育而育人。立人必先立德,育人必先育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是靠心灵而高尚的。
有人问特蕾莎修女什么叫神圣,特蕾莎修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领到了贫民窟。在那里,特蕾莎修女精心地照顾着每一个病人,热情地关心着每一个家庭。看了这一切,他非常感动,他明白了:神圣,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存在于善良的心灵中;神圣,就是以真诚的爱心关怀每一个需要关怀的人!
泥土最珍贵。将美德的种子种进心灵的土壤里,种子孕育生长,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绽放华美与精彩。教育是播种,是厚重质朴而又光荣的事业。
泥土是一切之本源。泥土给了我们生命、滋养、无限的希望和信心。人可以如泥土一般质朴,平凡无奇。但平凡正是美的极致,正是平凡的泥土中诞生了硕果与丰收。付出智慧汗水,才有桃李芬芳。让教育离泥土再近些,让泥土孕育丰硕的收获,这是新时代教育的希望。
偶然的生活事件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伟大的历史转折却可以改变无数人的生活道路。中国大地上兴起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国运从此昌盛,教育由此振兴,人的命运开始有了新的转机。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生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我亲身感受到了教育的发展,体会到了昌明盛世带给人的幸运。我由衷地感谢这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我追求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温暖的教育!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当我们向学生奉献真爱的时候,也会唤醒学生的爱心与信心。我从心灵深处热爱学生,经常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上课的!
身处教育的热土,会不知不觉地融入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洪流中来。夙兴夜寐,风雨兼程,是一种幸福的经历和珍贵的体验。教育之爱的体现,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要通过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找到展示才华的舞台,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要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真善美,让崇高精神的光辉照耀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这种光辉的照耀下生活得更自觉,更有价值,更完美,更幸福!
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心怀感激!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我都把孩子们放在第一位,永远保持善良的天性,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引领学生成长,用真诚的爱心为孩子们开启美好的未来!
《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好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要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他们的人生。
当决定要出发时,最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当为梦想而奋进时,最深刻的经历将成为力量;当一直守望心中的明灯时,就意味着希望永远存在。
任凭光阴荏苒,岁月更迭;任凭春去秋来,历尽沧桑,我将无悔守望心中的明灯,用奉献写就生命的长卷,用无私大爱铸就不朽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