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学校是智慧的组织,学习的共同体;好的学校既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教师成才的摇篮;好的学校尊重教师、关怀教师、激励教师,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教师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事业的成功;好的学校是一个文化场,使生活于其中的人呼吸着文化的气息成长,与之同化,与之共进。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教育的启蒙中开启的。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当年的抗大和陕北公学,学员搬个小板凳,坐在黄土飞扬的土地上,听毛泽东讲话。西南联大、抗大、陕北公学怎么不是伟大的名校呢!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是最主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学生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教师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教师成长是学校至为关键的生长点,师生关系是教育至为重要的动力源。
人文生态,价值引领。关怀理论是关于人性关怀的理论,洋溢着温暖的气息。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和互动交往,不仅重视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与交流。教育必须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诚的情感互动。
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建立并发展积极真诚的师生关系,使得每位师生的个性和看法都得到珍视。价值引领对于教师发展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教师发展的精神指南。学校价值引领,校长思想特别重要。作为校长,要积极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爱、和谐、尊重、关怀、激励、欣赏,营造一种春天般温暖、促使生命生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着力进行师德文化、人本文化、创新文化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沃土。创建师德文化,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师德观念,通过评选“立德树人楷模”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师德的学校文化。建设人本文化,尊重和关怀每一位教师,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教育环境,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杰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好的教育往往蕴含着秩序、纯洁和美。缺乏审美的追求,什么低端的事情都敢做、不择手段,一点都不高雅,必不能长久。
拥戴程度,爱心善意。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术研究,同时特别看重教师的人气指数和受拥戴的程度,这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每个人心中都有善意,每个人都有爱别人的动机和接受别人爱的需求。要激发老师的爱心,激发老师的善意,因为教育是最需要爱的,老师的爱心和善意一旦被激发并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爱心之场、善意之场。老师在付出爱心和善意的同时会收获更多的爱和善意。由此循环往复,爱会越来越深,善意会越来越浓,从而形成爱满校园、善行天下的教育气象。
内功修炼,事上磨炼。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书本中学习、在环境中磨炼、在事情上锻炼、在静定中体悟。强调情景体验和实践研究,实践出真知。把教师的专业功底、教育基本功、教学基本功作为基础。年轻老师要从达标课开始上起,首先站稳讲台,带好班级,教好学科,在促进学生人生价值实现、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教师要有实践智慧,教师不是先掌握所有的知识体系才可以成为合格教师,而是在做教师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形成教师所需要的角色意识、教育能力与策略。
课题研究,专家引领。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创新。进行STEAM课程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自己研发课程。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紧紧依靠教师。筹划学校改革与发展,我多次召开教师研讨会,专家研讨会,学科教研组长研讨会。改革与发展方案经过反复研究打磨,方可实现。实施专家治学,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专业的事情尊重专家选择。倡导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与学校一起成长,与课程一起成长,与课堂一起成长,与课题一起成长,与时代一起成长。
专业热忱,自由精神。这是影响教师成长的精神品性。赋予教师自主规划、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充分激发其专业潜能,实现自主成长,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提升教师的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与创新。
优秀教师用力工作,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力工作的老师是勤奋的老师,用脑思考的老师是聪明的老师,用心感悟的老师是智慧的老师。老师要爱学生、爱教育、爱每一天平凡的教育生活,在教育工作中善于感悟,用力工作,深化内功。这个“爱”字有一个“友”字旁,说明要跟学生做朋友,跟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做朋友。这个“悟”字的意思是自己用心来感悟,只有亲身实践,在情境中磨炼,敞开心灵,感悟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功”是用力工作。用力工作,方能功底厚,功夫深,功力强,功绩大,方能获得成功。
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置身互联网时代,教师若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走上幸福的探索之路,强化创新意识,改变教书没有味道的心理,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教育工作者要有钻研精神。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研究教育艺术、教育技术,研究各种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和科研是一样的,需要遵循规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精益求精。教师要直面变革,研究变革,做出变革,这样才能迎接未来的变革,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师和好的师生关系。门捷列夫说:“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教师是一种成就感伴随终生的职业,是庄严而神圣的。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内在的本质力量引导出来,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美国学者威尔逊指出,有效的教师发展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教师的发展应该是被激发的,而不是被灌输的;教师专业发展发生于学习共同体之中。
人类的发展,一靠人才,二靠教育。在教育的沃土中辛勤耕耘,以研究的方式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使教书育人的实践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成为优秀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既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既是为了教育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未来!
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纪伯伦说:“一位确实明智的教师并不要求学生进入他的智慧的王国,而是引导学生开拓自身的思想。”明智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师应该多读一些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准血缘关系。学生需要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伊拉斯谟指出:“一个好的教师的标志就是坚守他的类似家长的职责。”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科恩说:“理想的师生关系通常总是以友谊为象征。”
教师以他的整个人格,以他的全部自发性,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人类未来的创造者。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