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善心善行润泽生命

夏丐尊谈到李叔同大师时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教师的素养其实是一个人全部素养的集成,他的课堂、演说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乃至他的言谈举止、语默动静、音容笑貌,无一不是他整个人生修养的体现。优秀教师善良、慈爱的品格,需要有文化的滋养和价值的引领,才能发扬光大。

一、清风明月良师情怀

在一个宁静的深夜,我撰写了《良师》一章,以此自勉,祈望仁者吉祥:

明月在天,清风满怀,万籁俱静,星河浩瀚。于此良辰,心领神会。问曰:为人师者,人之师表。如何为良师,如何获吉祥?答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立立人,自育育人;传播文明,净化心灵;如是修行,可获吉祥。

深怀仁慈心,长行善良事,热爱众学生。尊敬有德者,应与智者交,端正有德行。敬业又勤勉,乐于做奉献,修养身与心。好学又深思,业务又精湛,聪明有悟性。理念当精进,守正又创新,掌握新本领。教书又育人,育人贵育心,净化其心灵。涵养其德性,尊重其个性,舒展其生命。启人以慧心,给人以信心,予人以真心。自强而不息,厚德而载物,天地人和谐。播下慈悲种,传承智慧光,点亮信仰灯。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理想的人格是慈爱的仁者,聪敏的智者,坚强的勇者:仁慈,善良,爱学生;崇德,尚智,有德行;勤勉,奉献,修身心;好学,精深,有悟性;精进,创新,有本领;教书,育人,育心灵;德性,个性,重生命;慧心,信心,有真心;自强,厚德,讲和谐;慈悲,智慧,有信仰。

人生可贵的是信心,珍贵的是真心。给孩子多一点爱,多一点尊重,多一点鼓励,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赞许的话,都可能改变他的心情,使他生活得愉快一点,成长得更好一点。如果给孩子一个漠视的眼神、一丝讥讽的微笑,都可能会改变许多纯真的想法,甚至会使其失去信心。有一位女同学一到讲台上讲话,就羞涩得讲不出来,脸红红的,低着头,在那儿含羞地笑着。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温和地鼓励她,看似简单的鼓励,因为是在课堂上面对着几十名同学,就显示出更大的效果。经多次鼓励,这位同学终于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开口讲话了,开始讲得断断续续,后来慢慢就讲得多了。再后来,这位同学升入师范大学,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教师了。学生需要鼓励和帮助,教师的慈爱对于学生来说弥足珍贵。对一位拄着双拐上学的同学,我付出了更多的关心。常常跟他谈心,为他鼓劲。这位同学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一点仁慈却可以给脆弱的心灵以温暖和鼓励。

二、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学习,是父母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采用如Sternberg(2001)开发的项目来促进学生的智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探索。这样的项目中包括:建立智慧的角色榜样,邀请学生阅读有关智慧的案例;探索一些观念,如“会读书和考试并不足以造就满意的人生”“人间深刻的互相依赖”“目的和手段同等重要”“重要的问题和答案会随时间变化”等和智慧有关的话题;提高学生识别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决策时平衡自我、他人和机构的利益,以及平衡什么时候应该“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

佐藤学老师问:“你们觉得什么是最适合学习的环境?”大家陷入沉思。他自己回答:“是安静的教室!是静悄悄的环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安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环境。而不是那些老师大声地提问,孩子们争前恐后去抢答的课堂。那样的课堂,大家什么也听不到。”没错,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相互倾听的关系,安静下来,静静地去听、去思考,才是能够真正学到东西的学习方式。

教学相长,教师既要做教的专家,也要做学的专家,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快乐。只想着怎么去教的教师,最后只会被自己的工作拖到疲惫不堪。佐藤学老师推崇备至的理念,如“在实践中学习,在教育现场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在教学研究中去寻找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奥秘”等,他自己都是践行者。在35年间访问遍布世界各国的3000多所学校(每所学校不只一遍),这样惊人的数字就足以看出他对于自己作为教师仍然在不断实践中去验证与更新教育理念的坚持与执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人。不仅仅研究应该如何教,还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才能更有效率,更有动力。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价值。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一位英国校长曾幽默地说:“教育一个人,要先说其3个优点,再指出其0.1的缺点,这个人才能接受。如果是对你太太,那就要先表扬她6个优点,再指出她0.1的缺点,她才能接受。”虽是幽默之言,却也不无道理。

生命的成长不仅要有肥沃的土壤、宽松的环境、学习的共同体,更要有自主自由的精神。人的成长是生命主体性成长,是灵魂的自我觉醒。

三、阳光中的守候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个真我,教育要引导人发现真我;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要启发人的理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巨大的能量,教育要激发人的能量;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两种力量,教育要扬善惩恶、弘扬真理和正义;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真善美的种子,教育要唤醒心灵中的真善美。

所谓成长,就是不得不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创伤,用爱滋润自己的心灵,用痛苦作为代价,用赤子之心与冷酷的现实搏斗。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百分之百地承担起责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我经常应邀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做学术报告,与教育界同仁交流心得,共享教育智慧,也经常在大学为师生讲学。每次讲学,我都要求自己传播先进理念,弘扬正能量,引发了同仁和同学的共鸣。有一次我应邀在师范大学演讲后,一位同学说:“翟校长用慈悲、善良、正直、德行,为学生未来的人生点亮幸福的灯;用爱、尊重、激励,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幸福的基础。真诚地捧出自己的心,会赢得真心的回报,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阳光下,缝补天使的翅膀》,文章写道:

有人将孩子比作折了翅膀落入凡间的天使,他们等待着有人缝补翅膀,那样他们就能重回天堂。很多时候我会问,谁能托起天使,又是谁在尘世间呵护希望?有幸的是,2010年的秋天,我结识了这样的天使守护者。

他的目光是澄澈的,透过他的眼睛,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样的气质符合我一直以来对“温柔敦厚”的遐想。他如此亲切,即便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也不觉陌生,即便曾经只能在书上见到他的名字,见面的时候也没有距离感。他是无数杏坛上布道者景仰的大师,但是他自己说,他只是一位教师,他喜欢学生叫他“老师”,更喜欢学生称呼他“小宁老师”。小宁老师的演讲,用诗一般的语句概括他的教育理念,每个关键词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用心灵温暖心灵的教育故事。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羞怯或自信、消极或积极、孤僻或开朗,翟老师总是温和地微笑,真诚地赞美自己的每一名学生;他知道每一颗心灵都有着不同的温度;他会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上长长的批语;他推心置腹地与学生畅谈人生哲思。好老师绝不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孩子们需要的是真诚宽厚、慈爱智慧的长者。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应该舒展生命,培植德性,播种慈悲,播种善良。

教育所给予人的滋养,除了情感之外,是精神文化的力量。优秀的教育者往往有着一些共性,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对业务的精益求精。透过文字,如何挖掘文本之外的蕴含,如何找寻喧嚣尘世间的心灵家园,如何从往圣先贤的故事里看出成长的轨迹,每一次上课又何尝不是心灵的洗礼呢!

作为资深的语文教育专家,小宁老师无论哪一堂课都沉浸其中,学生在他深情的朗诵中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情感体验过后便是师生间的对话,由文及人,常常引发深刻的思考。讲巴金的《灯》时,让学生们讲述自己心中的灯的故事,引申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又引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能活下去”的坚强意志。

课堂的曼妙在于师生能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成长。没有清晰的划分,弟子不必不如师,抱着谦虚平和的态度,师生无芥蒂。成功的老师一定是学生的知己。学生离开学校若干年后,记忆中磨灭不去的还是堂课和那个亲切熟悉的人。那个人其实和自己一样平凡,只是少一分青涩,常常能设身处地了解自己。心灵的力量真的可以很强大。

心存大爱的教师能培养出真性情的学生,敬业乐业的教师会培育出博学善思的学生,而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才能点拨时代的英才,此之谓“立人”。

学校的个性化培养,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没有来自升学率的压迫,没有应试的束缚,没有任何苛责。正如小宁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只是闪光点需要老师们用心发现。

成全个性即是成全生命,以人为本是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的教育理想。优质的教育培植的是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引导孩子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这是一种真正的善意,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用平等、宽容和慈爱善待所有的生命个体。涵养德性,尊重个性,舒展生命,启人以慧心,给人以信心,予人以真心,收获吉祥。我想,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心灵熨帖心灵,将因材施教付诸实践,并且始终坚持,他的幸福感也溢满整个杏坛。

十八岁的时候,我许了自己未来,我要做一名教师,因为我坚信我的选择会让我获得内心的平和、充盈、幸福。哪怕上空有乌云,年轻的生命依旧苍翠傲然,因为乌云遮不住太阳。当乌云化作雨滴,每一寸土地都会鲜活起来,因为我埋下的希望种子一定有发芽的一天。兴许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小宁老师一样,在和暖的阳光下,缝补天使的翅膀,微笑地望着他们飞向理想的天空。

陶行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没有爱的教育,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师要执着地众里寻她千百度。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会给学生心灵以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每人都渴望遇到一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好老师,好老师必须做到热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片绿叶,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 4y6STArS/wOPoTgzZcg2U+nb2W7GmKzFssHIVWk95UYCFkbzukvp7KGwhzdcu6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