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真善美的根基,是人生幸福、生命发展、世界和谐、人类和平的基石。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道德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道德的世界,才是一个能长久和平的世界。

美德是生命之根,自律是幸福之源,同情是善良之本,慈悯是贤德的种子,精进是成功的基石,智慧是精神的财富。

一、美德是生命之根

尼采说:“人与树其实是相同的。它越是想上升到光明的高处,它的根就越是坚定地伸向泥土中,向下深入,进入那黑暗的深处去!”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这棵树孤独地生长在这里的山中;它生长得如此之高,甚至超越了人类与动物。如果它要开口说话,那么没有人能够理解它:它长得如此之高。现在它一再地等待,可是它在等待着什么呢?它所居之处离云层太近了;它也许在等待着第一道闪电?”

查拉图斯特拉说道:“因为你还不自由,所以你仍在追寻着自由。你的追求使你过于清醒,彻夜难以入眠。你想要到达那自由的高处;你的灵魂渴望着星辰。但是甚至你那糟糕的本能也在渴望着自由。”

精神上的自由者仍有必要净化自己。他的身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禁锢和污垢:他的眼神仍然需要变得更为纯净。

不要抛弃你的爱与希望!你仍然感觉自己很高贵,而其他对你心怀怨恨或是向你投来恶意的目光的人也会仍然觉得你很高贵。你要知道这一点,那就是,高贵的人会成为任何一个人的障碍物。甚至对于一个好人来说,高贵的人也是障碍物,即使好人们把他称之为好人,他们也总是极力想排挤他。因为高贵的人想要创造一种新事物与一种新美德,高贵者的精神在高处。

“我用我的爱与希望恳求你:不要抛弃你灵魂中的英雄!维护你那神圣的最高的希望吧!”

成为“大树”。须具备六个条件:恒久:从树苗长成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定力:一棵大树一定是屹立不动,一定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保持定力!根本:树有千百万条根,深入地底,吸收营养。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长青。树高千尺,营养在根。向上长:大树是向上长的,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向阳光:阳光,是树木生长的能量源。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要接受阳光的沐浴,向着光明生长。经风雨:经风霜,历雨雪,历尽沧桑。正是无数次的风吹雨打,才最终成为大树。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

宇宙间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深深扎根,敞开心胸,纳天地之正气,养心中之灵气,跟自然交流,跟社会交流,与天地和谐共生,与纯真美好的心灵在一起,使能量不断增强。

二、自律是幸福之源

在美好的青春时代,播下幸福的种子。灵魂教育精彩纷呈,幸福如花,开在学生的心中。

教育是为孩子的未来人生点燃幸福的灯,为未来人生打好幸福的根基。人生之树,用善良作根,正直为干,学识如枝叶般繁茂。让自己长成一株大树,当大树顶天立地,我们就不惧风雨!

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灵魂教育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展现了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小品,以“同学的一天”浓缩了学生时常会遇到的不良诱惑,以心灵天使和心灵魔鬼的表演展示人物在诱惑面前的挣扎,以讨论来帮助同学“学会说‘不’”,促成心灵的坚强;制作动画短片,用生动的图片告诫同学要对香烟毒品、黄色网络、权钱交易大声说“不”;参加的家长、老师、专家就自己的人生体会为同学们提出建议。一名同学起草了《自律宣言》,全班同学用青春和信誉承诺:

从此刻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自律,拒绝诱惑!在学习上,我们要拒绝安逸、懒惰的诱惑,用目标来自律,做到刻苦努力;拒绝骄傲、浮躁的诱惑,用平和来自律,做到踏实上进;拒绝网络、游戏的诱惑,用学业来自律,做到专心求知。在生活中,我们要勤劳,拒绝懒散的诱惑;我们要节俭,拒绝奢侈的诱惑;我们要诚信,拒绝虚假的诱惑;我们要正直,拒绝奸邪的诱惑。

诱惑中有欢娱、浮华,拒绝诱惑会拥有充实、本真;诱惑中有放纵、神秘,拒绝诱惑会收获高尚、坦然。我们用坚强的意志筑起自律的长城,诱惑也就轻如鸿毛;我们用高尚的道德修炼干净的灵魂,诱惑也就不能污染。

拒绝诱惑,我们将在自爱中充实,在自强中提升,在自律中完善。

孩子是生命力旺盛的新一代,珍惜生命和幸福,崇尚美德和智慧。

杰斐逊说:“如果人类的生活像我们所希望和相信的那样应该一步步改善的话,教育应该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

为实现教育理想,应该创造一种新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集东西方优秀文化元素于一体。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自尊心将得到保护,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道德素质、文明程度、民主意识、责任感、合作意识、创造精神都将得到发展。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幸福,人格会更健全,心胸会更开阔。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善良的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只要种了善的种子,定会结出善的果实。

三、同情是善良之本

道德是教育的根本,有道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幸福课堂”和“道德课堂”如春天一般生动。“爱的教育”系列主题——“爱的内涵”“爱我中华、壮我中华”“爱在我们中间”“母爱,永远的歌”等,从爱的责任、爱的根脉、爱的理解、爱的实践等方面使孩子们学会爱人,懂得责任;而人格教育系列主题——“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做健康的人,做卓越的人”“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等,又从品行方面来塑造孩子,提升他们的认识。还有“把握今天,走向成熟”“学会感恩”“学习苦乐观”“感受幸福”“珍惜幸福”“创造幸福”等系列主题教育课,教师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共同生成,构成丰富生动的教育景观。

课堂当然不限于教室,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活动带给学生们书本之外的震撼。一位同学写了《明天的“光明”在哪里》一文,文中写道:

很幸运地,我们身受上苍的眷顾,拥有健全的双腿,有力的臂膀,明亮的眼睛,敏锐的双耳。时时刻刻,我们身处多姿多彩的世界,享受着我们拥有的一切。回忆起那一天,我们到聋哑学校帮助那里的孩子的时候,回忆起我们俯下身子望着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藏着无数言语的双眸时,回忆起我们触到他们的双手,感受他们的体温时……心中有无尽的感慨,有很多话想说给残疾孩子听,说给自己听,说给社会听……

学校是社会给他们独特的关爱,但他们毕竟要长大,要离开这里。那个时候,谁又是为他们遮风避雨的羽翼呢,又有什么能帮助他们呢?望着那一双双天真的大眼睛,那绽放的灿烂笑容,那挥动着略显残破的衣袖,心中有种莫名的酸楚蔓延开来。我深深感到我们能为他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是我们,偌大的社会,给予他们的还远远不够。挥挥手与聋哑孩子们告别,心里为他们默默祝福——不仅有快乐的今天,还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教育应以德性的提升为核心,以身心的健康为基础,以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育评价的维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为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慈悯是贤德的种子

波斯古语云:温暖的手能用头发牵着大象走。爱支撑着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点慈悲,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也是积福的根苗,哪有不慈悲的圣贤。一念容忍,不但是无上的德器,也是无量的福田,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教师的心应该是慈悲的、宽容的,教师没有了慈悲,教育就没有了道德;教师没有了宽容,教育就没有了和谐。给软弱的孩子以坚强,给自卑的孩子以信心,以无望的孩子以希望,给苦恼的孩子以欢喜,给孤独的孩子以温暖,给不幸的孩子以幸福,给幸福的孩子以激励。慈悲的教师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以温暖、以慰藉、以鼓励,都能传达给学生以爱。

播种慈悲种,传承智慧光,弘扬真善美。感恩能使我们成长,顺境逆境都是好境。每天多说一句好话,多做一件好事,能在每一时刻让心灯通体明亮,从内心向外烛照,就是生命的无上之宝,就是对所处世间的一个光明供养。

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激励自己不断精进;每天谈一些励志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观想圣者的慈祥,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到对方眼中,那种微笑是发光的;当我们口出赞叹,听在对方心底,那句赞美是发光的;当我们伸手扶持,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神情是发光的。因为发心向善,人人可以拥有一个发光的人生。

五、精进是成功的基石

年轻时读富兰克林的传记,记住了富兰克林的人生准则,受益匪浅。富兰克林的人生信条是:1.节制。食不可过饱,饮不可过量。2.缄默。避免无聊的闲扯。言谈必须对人有益。3.秩序。生活物品要放之有序,工作时间要合理安排。4.决心。要做之事,要下决心去做,决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5.节俭。不得浪费,任何花费都要有益,无论是于人于己。6.勤勉。珍惜每一刻时间,去除一切不必要之举,请做有益之事。7.真诚。不损害他人,不使用欺骗手段,考虑事情要公正合理,说话要依据真实情况。8.正义。不得损人利己,履行应尽的义务。9.中庸。避免任何极端倾向,尽量克制报复心理。10.清洁,身体、衣着和居所要力求清洁。11.平静,戒除不必要的烦恼,也就是琐事,常见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顺利的事。12.贞洁,不可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声誉或者安宁。13.谦逊,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富兰克林的修身准则值得学习。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艺术家要有工匠的手腕和诗人的妙悟。”工匠的手腕就是基本功,基本功一定要过硬,但是光有基本功还不够,还要有悟性。庄子《庖丁解牛》中写庖丁解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庖丁说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地,是因为“所好者道也”。“道”的获得,要靠悟性和功夫,靠长时间的努力。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要经常问自己,时间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产出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管理好时间是成功的前提。如果每天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成就应该大很多,创造的精神财富应该更加丰富而有价值。

六、智慧是精神的财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问精深方能做众人之师,品行高尚方能为世间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臻于这样的境界,生命就是光明的。而要臻于此境,就要自立立人,自育育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谈十年书,修炼慈悯、精进、智慧之心。

《论语》说:“泛爱众而亲仁。”一个人能够遇到有德行和智慧的人,亲近仁德,尊敬智者,聆听其教诲,是人生的幸运。道德智慧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财富是人生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石,是生命最大的力量源。生命中有了这样的精神财富,遇顺境则不为所迷,遇逆境则愈显其光。

人生的意义是得智慧。博学可以得智慧,审问可以得智慧,慎思可以得智慧,明辨可以得智慧,笃行可以得智慧,与智者交往也可以得智慧。虚一而静,静能生慧,智慧来自心灵,应该清净自己的心灵,宁静自己的心灵,在清静与宁静中聆听心灵之声。

教师有智慧,智慧教育方能诞生。从事教师职业,就是走上了终身学习的道路。优秀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他有过硬的功夫、深厚的功底、过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他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创新;他有较好的悟性,从教育实践、文化典籍和自己心灵中不断汲取智慧的源泉;他注重行动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感悟,在行动中成长,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而逐步成长起来。学习是教育生命的源头活水。

信念指导人的行动。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信念。蔡元培先生有三大教育思想:尚自然、展个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完全人格教育。教育的使命应该是舒展学生的生命,培植学生的德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幸福的人生,提升精神的境界。

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个性,舒展生命,点燃学生向上的激情,激发学生向上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学习,让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不浇灭学生任何一点热情向上的火苗,要让这个火苗越来越明亮。

教育为了人的健康,健康包括人格的健全和身心的健美;教育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激情。教育要把人的创造力量引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教育是一种活跃的创造,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生命之美丽,在于生动;生命之价值,在于创造。 fg7jusKgZjlI64kzteFN3qYaoDpSpFaBwQUv3rzn7wf2P4zJECx5bINM6mO+iX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