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融中外精华,是成就领导力的必经之路。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越思索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天上的星空,既指自然星空,又指文化星空。自然星空喻示自然律,文化星空喻示价值观。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深邃崇高的思想智慧之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和而不同、大道至简、民为邦本、仁者爱人等。这些思想智慧之光,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耀着人类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人格。
大道之行。 有一种宇宙力量,亘古恒存,精微深广,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主导天地自然和世间万物。这是一种至高至伟的力量,是自然的真理,根本的规律,万物的法则。
这种力量在中国文化中叫作“道”。道先天地而生,博大精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根本上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发展。这种力量非常神奇,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何种事情,何时何地,都要力求合道。合道就是合乎规律,顺应天地自然,合乎宇宙力量。
在遥远的古代,先哲在寂静的体悟中感受到了这种力量。《道德经》以生动而深奥的语言对“道”进行了描述:有物浑然而成,淳朴自然,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无声无形,独立长存,永不改变,循环运行,周而不息。世上一切事物,莫不靠它才能生生不息。它化育天地万物,可以为天地之母。这样玄妙的存在,实在不知其名,只好叫它为“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大”。大到没有极限,川流不息,永远运行,便不会消逝。没有消逝,才能行远。虽然行远,仍能自远而返,循环往复,有规律地运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纯任自然,顺应大道,本来如是。
道是空灵的,而道的运用又无所穷尽。道是多么深远,就像是万物的宗主。道没有任何戾气,释解各种纠纷,和光同尘,似乎是有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
道,常常是无可名状的,是那样质朴,虽然小,但天下没有谁能臣服它。侯王若能守住道,万物将自然归顺服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们没有做什么指令而自然均匀。道创造了万物,万物兴作就产生了各种名利,有了名利,纷争也就跟着产生了,人不应舍本逐末、追名逐利,而应当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远离危险,避免祸患,不至于失败。道之于天下人而言,犹如江海之于川谷。正如江海是百川的归宿一样,道是天下人的归宿。道无所不在,主导万物,人类广受其利,万物备受其泽。
《道德经》所描述的道是如此神奇,“道可道,非常道”,在老子看来,道是很难言说的,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了。即使智慧如孔子,也说自己不能代表道,只是“志于道”,并且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对于道的推崇,由此也可看出道的深妙。
道是最根本的,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为天下之母,左右着一切。中国人之谓道,有人道、地道、天道。人道为善,地道为厚,天道为上。中国人信道,即使受到不公道的对待,感觉人间已经没有公道可言,也相信天道,相信苍天有道。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富贵贫贱,循道而行者,就是得道之人;不循道而行者,就会受到道的惩罚。
道是最平常的,道不远人。人伦之道,血浓于水,天经地义。父母爱子女,养育子女;子女爱父母,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人应该做的,养育子女也是人应该做的;父母应该有父母的样子,子女应该有子女的样子,这就是人伦之道。如果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就不是应有的人伦之道了。道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天热了穿单衣,天冷了穿棉衣,生活习惯要符合天气之道。道平易近人,在日常起居中。吃饭喝水要干净卫生,不能暴饮暴食,这就是饮食之道。劳逸结合,动静相生,这就是养生之道。修德就是修道,德要讲善,教育要立德树人,使人向善,还要为人赋能,这就是教育之道。常识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道既玄妙又平常,守常就是守道。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认为,道就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可见,道就是天理,是宇宙的本原、运动的规律,是事物本来的样子。简言之,道就是自然。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与“道”密切相关的哲学概念是“德”。德内涵深广。什么是德?合道即是德。自然之谓道,合道之谓德,合乎自然就是道,道是天地之规律,合乎道就是德,道和德是连在一起的。合乎天道谓之天德,合乎地道谓之地德,合乎人道谓之人德。合道之德是一种力量。德者,得也。训诂中道德之德亦即获得之得。合道之德,能使人获得力量、获得幸福。得道即有德,失道即无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德就有力量,就能最终成功;无德就没有力量,也不可能真正成功。所以道德的力量非常伟大。
天地之德。 乾坤朗朗,大宇浩瀚,天地人和,万邦咸宁。道是宇宙的本原,自然的本质,事物的规律,天地的真理。领导力的提升就是一个觉醒的过程,人的觉醒就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规律、觉悟真理的过程。
天地之道智慧觉醒。在遥远的古代,先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虫鱼鸟兽、花草树木,观河川之流、大地之宜。近则取之于身,远则观象于物,从自身的生命奥秘与万物的生长繁衍中,感悟天地之道、自然之理,淬炼出高深的智慧,提炼出规律性认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敬天爱人,以德配天。中国有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周易》。《周易》探讨的是天地乾坤之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大自然的运行是永不止息的,她是那样的强健,又是那样的壮美。星汉灿烂,浩渺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君子应该效法自然,以自强而不息。只有自强才能不息,只有不息地自强,才能顺应自然,与时偕行,沛然刚健,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大地是宽厚仁慈的,她以宽阔的胸怀承载着一切,接纳着一切,包容着一切。不管风霜雨雪,不论污泥浊水,她都默默地容纳着,然后生长出庄稼,流淌出清泉,养育着人间万物。她从不言说,无怨无悔,她是那样的仁慈,默默地奉献着一切,涵养着一切。江河在她的胸中奔腾,高山在她的怀中耸立。她的胸怀之中有万般景致,无限风光。君子应该像大地那样,博大其胸怀,宽厚其道德,以厚德而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构成领导力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