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大质量体系与融合思维

质量是最大的自尊心。现代企业要强调质量,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产品实现全过程,致力于构建大质量管理系统。

华为明确提出要以质取胜。《华为基本法》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

什么是大质量管理体系?任正非对此有深刻阐述。他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他说:“迪拜是没有一滴油的沙漠,现在比阿联酋还出名,这就是文化造就沙漠上的井喷。”为此,“华为公司也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认识,仍然聚焦在产品、技术、工程质量……这些领域,而我认为质量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沿着现在的这条路,要走向新领域的研究,建立起大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生存的基石。一切以效率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要把客户要求与期望准确传递到整个价值链,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服务。

将“一次把事情做对”与“持续改进”有机结合。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激励机制;对于真正优秀的专业人才破格提拔,让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组织,广泛听取客户意见,把客户最关心的东西变成改进的动力。

任正非说:“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争夺大数据流量时代的胜利。”精进笃行,臻于至善,能屈能伸,和颜悦色,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任正非的极限生存思维、创新战略思维,尤其是华为的大质量管理思想与体系,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

提升校长领导力,要建立大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的大质量管理体系要着眼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树立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摈弃功利思想、短期主义、短视行为,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文化引领,守正创新,构建大质量治理体系、大质量课程体系、大单元教学体系、大视界育人体系、大跨界学习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发挥战略领导力,要具有融合思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加速演进。社会形态越来越复杂,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需要融合型领导力和服务型组织的时代。企业家需要复合灰度领导力,领导者需要更多综合性能力,组织需要混能和全能,以应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面。因此,领导者需要具备有机融合性思维。

第一,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领先。

当今时代,保守主义不失为一种生存法则。生存就是硬道理,但仅仅求生存,可能连生存也不能保证,所以应该求发展。

只有发展才是生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奉行长期主义,找准方向,进行长期投入,寻求创新成长。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仅仅是一般性经营,很可能被淘汰,只有头部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优胜劣汰是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社会的基本法则。所以,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领先于时代,必须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

保守主义与长期主义并存,是当今时代的明智选择。因此企业一方面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保证活下来。另一方面又要紧缩开支,集中优势兵力,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投入,开拓创新,寻求发展。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努力寻求硬科技+可持续低成本领先,只有这样,方可立身于世、生存发展,引领未来。

第二,一要正视丛林,二要寻求合作,三要互利共赢。

丛林竞争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面对竞争环境,不得不躬身入局,在竞争中求生存。但竞争不能是两败俱伤,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好的出路还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吹灭别人的灯,并不能使自己更亮。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必须要走生态协同发展之路,培育跟环境相适应的核心能力,既不失自我又放大自我,川流不息,奔流入海,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一要守正,二要创新,三要超越。

既要坚守正确的传统、事物的规律、人间的常识,走正路。又要开拓创新、创造价值,走出连续性成功陷阱,走新路。创新需要尊重个性,需要开放包容,需要敢为人先,需要自我超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提升领导力的层级水平。

第四,一要务实,二要务虚,三要虚实一体。

务实方能有实绩,务虚方能有蓝图,虚实一体方能游刃有余。

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互相交织,人们出入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生活和工作形态多元而立体。未来世界更是虚实融合,没有绝对的实体,也没有绝对的虚拟;有更多的线上运营,也有众多的线下经营,可以说是虚实结合。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基于数据和算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大幅增加效益。

第五,一要依靠人力资源,二要利用人工智能,三要发挥人类智慧。

未来是人机共存的世界。碳基人和硅基人将共同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因此要实现碳基人与硅基人的共生共创。

第六,一要有边界,二要无边界,三要共同体化。

庞大的组织,其组织控制力已经不像从前。脱离于实体组织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个体经营者、个体执教者、个体研究者、个体工作者,将会大量涌现。实体组织控制力看似强大,却在逐步弱化。新型组织既专一又混合,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实行共同体化。

第七,一要集中配置资源,二要平台赋能,三要灵活机动。

集中配置资源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同时,青年人更喜欢赋能于自己的领导者,因此提供平台化赋能,重视一线作战能力,让组织更轻、更灵活、更具创新活力,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第八,一要统一思想,二要尊重个性,三要激发活力。

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个性;既要集体合力,又要个体力量;既要汇聚能量,又要激发个体活力。既要领导力的权威,又要赋能型领导;既要有魅力的领导,又要淡化威权,尊重专家,尊重常识。要由颐指气使转为为人民服务,由突出个人转为赋能众人。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是领导力智慧的其中要义。

第九,一要扎根中国,二要融通中外,三要面向未来。

扎根中国大地,汲取中国智慧,具有全球视野,融通中外精华,融入全球文明,面向未来世界,修炼身心灵,培养全球胜任力和领导力,提升格局和境界。

以上有机融合思维,其核心思想是因果观念和中道法则:因果观念启示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虚;上士畏因,下士畏果。要敬畏因果,在因上发力,在果上收获。中道法则启示我们:要中道而行,道法自然,不为已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Elre93UPkmqWXl60vCgpjKS1Ky5L5XPIF4ZVzq1gA46gvStjD2lQI5+CnE/1V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