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一、领导力并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人的必需品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Leadership)常被界定为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跟随者及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以及组织愿景的能力。

领,就是领团队;导,就是导方向。领导力就是引领力、影响力和教育力。

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包括思想力、思维力、学习力、洞察力、决策力、激发力、感召力、创新力等,是一种高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领导力是确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能力,是带领团队成员看见从未看见的风景、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能力,是影响并激励一群人一起探索未知领域、积极向上、和谐共进、心甘情愿为理想奋斗的能力,是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众人的能力,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或叫作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领导力是使别人能够在你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执行任务”“领导力就是激发人的善意”。

约翰 ·C·麦考尔(John C. Maxwell)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通过诚实和信任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合作与创造力。”

威尔斯 ·迪尔尼 ·瓦伊(Wells Darnielley)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通过激发和引导团队成员的才能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力不同于管理力。管理是掌管并理顺,重在把事情做好;领导是引导并激励,首先是方向明确,做正确的事情。领导者只有明确方向,秉持正义,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使团队强起来、好起来,才能带领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遇到困难时能化解风险,走出困境,从胜利走向胜利。

什么是现代领导力?不同于传统领导力,现代领导力更加注重人际关系、跨文化沟通、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带领和影响一群人,心甘情愿地朝着共同的愿景前进,共同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看他们从未见过的风景,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向上、和谐共进,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和成长。

领导力的素养是与人为善,善加引导,善作善成:善于提升自己,增强自身影响力;善于了解每一个个体,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善于凝聚人心,团结绝大多数人形成合力;善于识人用人培养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搭建舞台,让每一个成员积极发挥潜能。

本书提出领导力的“十力”模型:思想领导力、战略领导力、系统领导力、人格领导力、淬炼领导力、共生领导力、灵心领导力、创新领导力、超越领导力、教育领导力。

本书同时提出发挥领导力的八要素:启动、发动、行动、心动、榜样、挑战、信任、激励。领导力首先是启动使命、愿景、价值观。作为领导力来说,启动要共同启动,共同启动就要发动,发动之后是行动。领导力是一种行动力,光行动还不行,领导力最根本的是赢得人心,使人心动。为此,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敢于挑战现状,挑战困难,赢得信任,并激励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实现愿景。

二、领导力需修炼而成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领导力需修炼而成,如何修炼领导力?

自身的能量对于领导力的形成十分重要,这种能量有天赋的成分,但可以经过修炼而获得。因此,学习力是领导力的元能力。领导者应该注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吸纳新知、提升心智。

激发力是领导力的原动力。你无法在他人心中激起水花,那自然无法引领他人。善于激发员工热情是领导力的显著特色。领导者必须拥有使命与热忱,充满自信心,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以信心激发信心,以热忱激发热忱,以理想激发理想。

坚韧力是领导力的持久力。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为领导者,要敢于承受压力,忍苦忍辱,耐劳耐烦,勇于负责,坚忍不拔。

领航力是领导力的高端力。将自己视为“首席导向官”。确定正确的航向,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将理想目标化为团队的共同追求,持之以恒,充满激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倡导:我们在哪里,我们往哪里去,我们应该做什么。

舍得力是领导力的智慧力。统筹兼顾,专注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判断形势,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善于作出明智选择,正确决定取舍。有时候,决定放弃什么比决定要什么更加重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舍得之间,最具智慧。取舍之间,最具勇气。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懂得舍得之间的精妙。

文化力是领导力的影响力。要注重团队的文化建设,营造最佳工作场所,营造有营养的工作氛围。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生活的全部,也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领导者更应该让工作场所充满乐趣,充满温暖和关怀。

优势力是领导力的人设力。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优势智能。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领导力风格也会不同,有雷厉风行型、有循循善诱型、有强势型、有温和型等。每个人在探究如何提升自身领导力时,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对自己进行定位,进而形成人设,最后优势固化,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只要清楚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

凝聚力是领导力的人格力。领导力是一种心智力,要从心性上磨炼。要有利他思维。要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领导方和被领导方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领导力。可以从被领导的角度看领导者的哪些能力更为重要:比如,被领导者需要被尊重;被领导者需要被关怀;被领导者需要被给予信心。信任是领导力的基础,团队成员必须相信领导者是值得信赖的,能够带领他们取得成功,那么团队的工作才能够更加高效顺利地开展。由此观之,领导者自己就要做一个尊重别人、关怀别人、给别人以信心的人。

总之,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领导力,只有注重提升自信心、抗压力、主动性、客观性、科学性、人际亲和性,注重发挥优势智能,做到换位思考,增强同理心和影响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三、领导力的道法势术

领导力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品质。领导力无关乎职位高低,而在于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行、专业素养、领导本领。高阶领导力的修炼要有哲学智慧——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致中和而讲和谐,凝其心而聚其力。

尊德性而道问学。崇尚德性而求道问学。崇德修心,求道问学,弘道利生,善问善思,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是领导力修炼的正确途径。

致广大而尽精微。心智广大而精益求精。致广大,就是以“九重云霄鹤精神”来开阔视野,融通中外,放眼未来,达到广大的境界。尽精微,就是以“万顷波涛鸥世界”来精益求精,在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活动、每个细节中认真做好。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极高明而道中庸。高明之境与中庸之道,追求一种高明的智慧,臻于至高无上的境界。高明的境界,就是恰到好处的境界、符合规律的境界、允执其中的境界、正确适合的境界。领导者不能折腾,不能故步自封,要遵循规律,行稳致远。“极高明”彰显了极高的思想境界,“道中庸”呈现了实在的智慧艺术。中国优秀文化思想中,意旨之一便是人生的思想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有机统一。“极高明”是出神入化,有远见卓识;“道中庸”是实事求是,有和谐精神。前者是境界,后者是时宜。知行合一,方能善始善终,尽善尽美。“极高明”是实践“道中庸”的修为所致;“道中庸”是基于“极高明”的人生智慧。真正的人生智慧,是既经世致用,又追求高明。极其高明的境界与极其圆融的智慧,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圆融无碍,神妙莫测。

致中和而讲和谐。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协调力是领导力的其中应有之义。面对复杂的形势,面对各种矛盾,拥有协调力,才能更好地驾驭局势。面向未来,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创造和而不同的文化,形成和谐的环境、和美的氛围、融合的平台,是领导力的中和智慧。

凝其心而聚其力。凝心聚力要依靠道德和信念的力量。道德是一种深厚恒久的力量,信念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信念的力量。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修炼人格魅力,坚定理想信念,自信、自立、自强,海纳百川,凝心聚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领导力的拥有不是天生的,领导力也不是靠短时间就可以构建起来的,但只要深刻领悟优秀领导力之“道、法、势、术”,并持之以恒,闻思修炼,定能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优秀领导力。

道,即志于道。探求领导力之道,修养领导力之德,具备优秀领导力的信念。心不唤物不至,自己要想拥有优秀领导力,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确立信仰,树立信念,增强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具备优秀领导力,敢于并善于领导他人,具有能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坚定信念。

法,即循于法。内修外学,持续精深。领导力的构建,要有开放的系统,在聚焦目标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职业修养、专业能力,同时积极吸收外界能量,持续完善自己的系统。一个具备优秀领导力的人,一定是热爱学习、勇于实践的人。

势,即明于势。明势,顺势,借势,造势。顺应大势,因势利导,营造气势,顺势而为。只有顺势,才能成事。

术,即精于术。在实践中善于领导、成就团队、赋能于人。善于领导,就是围绕团队使命愿景,运筹帷幄,敢于对一切不利团队发展的人和事说“不”,勇于承担责任。成就团队,就是要带着团队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团队成功有利于团队成员的成功,成功的团队会产生更多优秀的人才。赋能于人,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支持人、发展人、培养人、成就人。

领导力的应用不局限于职场,在社会以及家庭中同样适用,只是因为面对的对象、场景的不同而不同,但其思想精髓是相通的。一个具备优秀领导力的人,职业发展必然会更顺畅,内心世界必然会更成熟,婚姻家庭必然会更和谐,人生必然更完美!

四、领导力的十项黄金法则

影响力法则、航标灯法则、利他性法则、信任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关键性法则、内驱力法则、洞察力法则、人本性法则、长期主义法则,是领导力的十项黄金法则。

影响力法则。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职位、不是头衔,而是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领导力。如果一个人只是暂时拥有权力,但却没有影响力,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授予、指派或者委任的,因为影响力是无法任命的,只能靠自身的实力与努力去赢得。

航标灯法则。领导者要明确方向,设定航线,看得比别人远,在别人看到之前就料事如神。领导者首先要领导自己,提升自己,对自己要有更高的标准。因为,领导力的一个首要特质就是确定航向。

利他性法则。利他是重要的商业法则,更是重要的领导力法则。只有利他,才能利己。利己利人,守在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信任、赢得威望,才能发挥影响力。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只有把自己给出去,才能赢得众人的拥戴。

信任力法则。没有诚信,就没有领导力。只有建立信任,才能凝聚人心。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领导者不能失信于人,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不信任的人在一起。要建立信任,领导者就必须有德性、有品格、有诚信,人格是信任之根,信任是领导力之基。“得人心者得天下”,“顺天天意从,顺人人心悦”,民心为本。

吸引力法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只能吸引相同的人,只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度一致,才可能走到一起,并能长久相守。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同心同德。所以,领导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修炼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以修身为本。

关键性法则。“你能做我所不能,我能做你所不能,我们一起合作就可以成就大事业。”识人、选人、用人、培养人,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而真正的关键少数,就是领导者核心圈的人。所以,领导者用人一定要慎重,选择合作者一定要慎重。要以奋斗者为本。

内驱力法则。领导者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有美好的愿景,自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内驱力。领导者要善于激励人,激励人为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激发内驱力,调动积极性。要有战略思维,为团队探索一条制胜之路。善于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急时刻更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本色,以此带领团队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洞察力法则。洞察大势,则顺势而成;洞察先机,则抓住机遇;洞察人性,则心明眼亮;洞察本质,则抓纲务本。抓纲务本,则纲举目张。具有洞察力的领导者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只要集中注意力做好最重要的那20%,就能获得付出80%努力而得的回报。

人本性法则。领导者是统帅、教练和布道者。领导者既要提升自身能力,更要善于带领团队,打造出一支王牌队伍。领导者要做正确的事,定好方向,同时要善于赋能于人,任人唯贤。人才往往是自己冒出来的,领导者要慧眼识才。一线团队长是先锋,是特别重要的岗位,要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有时候一个好的团队长就是一个精良的团队,要积极有为、想到做到,说到做到,知行合一。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决策权。如果一位领导者能够使团队在他不在现场的时候仍然顺利运转,取得成功,那就是创造出了领导力的典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人本性法则,以心为本,敬天爱人。

长期主义法则。高瞻远瞩,拥有远见卓识,富有前瞻性。领导团队前进,自己首先要有方向。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又怎能为众人指明方向?就像一场战役,如果你没有远见、没有战略,也没有任何战术,又如何能取胜呢?有了远见,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要去向何处,才能具备领导力的基础。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无数的诱惑。眼前的利益看得见,但未来的收益不确定。如何做选择?就要坚持长期主义法则。有长期主义的心态,才不会被短期利益蒙蔽,才能坚持做对未来有价值的事情。长期主义,是获得持续性胜利的重要法则。

汤姆·彼得斯说:“领导者不创造历史的跟随者,他们只创造未来更多的领导者。”

领导力并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人的必需品,领导力即人的本质力量,领导力的提升重在心性的修炼!

是为序。

fX/i16GaAJyCbqlgJH0YlRNpmwm8E9/JBKIQGM8HqeXau3susME7QiXbioOFqP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