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仁政爱民与民胞物与

仁政爱民。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爱人。又说:“亲亲,仁也。”亲爱自己的亲人,就是仁。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建立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为什么施行仁政?因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有“不忍人之政”,即仁政。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扩大充实,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孟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轴在于“保民”。所谓“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在孟子看来,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不施行仁政,而想得到天下,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戴,是绝不可能的。实行仁政,要有仁爱之心,多体恤百姓疾苦;保民而王,要有利民之心,让百姓安居乐业。孟子反对战争,认为战争于国于民于君都是不利的。他主张要回到根本上来,实行仁政。实行仁政,就朴素的观点来说,就是先要让百姓有恒产、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而且要吃好饭,穿好衣,上好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还要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人民,一心向善,孝顺父母,讲究礼仪,尊老爱幼,和谐相处,慈爱互助。由此淳化风俗,使民风归厚,民生温饱,构建富裕文明、和谐向善的仁爱社会。

民胞物与。 仁爱思想世代传承,汉儒董仲舒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春秋繁露·仁义法》)仁的法则,是在爱人,而不仅仅是爱自己。扩展到爱别人,才能体现仁的精神。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朋友)也。”人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集》卷三十六),朱子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把天地万物都看成有生命的统一体。又说:“盖天地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所不统。其运行焉,则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仁是四德之首、四德之端。

有人问一位智者:人生有多长呢,一天?智者摇头。一顿饭的工夫?也摇头。一瞬间?对,智者点头。人生就是一瞬间,一眨眼人生就过去了。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生不就是一瞬间吗?人生一瞬间,上溯几代、几十代、几百代、几千代,人类的祖宗就一样了。所以张载说:民众就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没有人,怎么生存;没有太阳,怎么生存;没有水,怎么生存;没有稻谷,怎么生存。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什么心?仁人之心,民胞物与之心,以这样的心为生民立命。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跟我生命的价值是一致的。只要世界上哪个地方还存在着冲突和战争,就不能说我们是安全的。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民胞物与,仁者的思想,悲悯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仁民爱物”是中国文化温暖的血脉传承:仁者,爱人,爱亲人,爱众生,爱万物,以自我为起点,扩展到宇宙万物。仁者爱人,含蕴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理想境界就是仁爱。 CC8UNxkiGDDoVwXrM9W0tTJd3tnzvY7e4H9cVULbQ3f+lNu8ZvBQKLzi3aheU8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