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我的经历,就像在看电视剧,根本不像是真的。”
这是郑先生的开场白。
看得出来,他在尽力压制自己的痛苦。
他33岁,圆脸,长相称得上阳光帅气,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最痛苦的时刻,我已经自己熬过来了。那几天我躺在床上,胸口又闷又痛,连呼吸都费劲,没胃口吃任何东西,甚至连水都喝不下。”
他依旧沉浸在痛苦的回忆里。
“你还没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让你这么痛苦?”我缓缓问道。
“呃,怎么说呢……我老婆怀孕了。”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按理说,这该是天大的喜事,可她肚子里的孩子,可能不是我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有什么依据吗?”
“唉,说来也巧。大概一周多前,那天下午我老婆不在家,我觉得有点困,想睡一觉。我有个习惯,睡前喜欢开电脑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刚好她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卧室里,我就想偷懒,不跑去书房拿自己的电脑了,顺手把她的电脑拿到床上。结果她的电脑只是休眠状态,QQ也没退出——我一碰鼠标,就看到她和别人的QQ聊天记录。其中一句话,让我整个人都懵了:‘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你是我肚子里孩子的爸爸。’”
讲到这里,郑先生停了下来,大口喘了口气。过了两分钟,他才继续往下说。
“这话简直像个炸雷,把我炸懵了。我半天没缓过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遍又一遍确认那是她的QQ,一遍又一遍强迫自己相信,她真的在跟别的男人说这种话。我算是个电脑高手,平时特别信任她,从没查过她的聊天记录。可现在,我不得不查了。一查才知道,根据记录推断出的事实有多残酷:她和一个同事长期保持性关系,甚至跟我谈恋爱的时候,他们还没断。而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那个同事的。那个男人有家室,早就跟她说过,不可能跟她结婚,也不可能对她负责。”
说完这段话,郑先生像个溺水后好不容易爬上岸的人,大口大口地喘气。
沉默了好一阵,等他情绪平复些,我接着问:“你妻子怀孕多久了?”
“三个月了。我们结婚十几天,她去体检就查出怀孕了。当时她特别高兴,打电话跟我说‘我们有宝宝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快要飘起来了。”他似乎觉得有必要补充一句,又解释道:“结婚十几天查出怀孕,这是合理的。”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嗯,关于你发现她秘密的事,你跟她谈过了吗?”
“谈过了。当天晚上,我把她约到茶馆,先让她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到底爱不爱我?’她说‘爱’,还说‘结婚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不爱我就不会跟我结婚’;第二个问题:‘你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我的?’她一开始说是,后来我把查到的东西告诉她,让她给我解释,她才承认跟那个男人有关系,但又说‘不确定孩子到底是谁的’——因为那几天,她也跟我在一起。”
说完这些,郑先生又陷入了沉默。
我问他:“你来找我,是希望我给你什么样的帮助呢?”
他说:“我就是想找个人好好聊聊。这件事,我没法跟任何人说——朋友不能说,双方父母也不能提,它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我知道,心理咨询师会为来访者保密。”
“这一点你放心,保密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就算我以后要把你的故事写出来,也一定会经过你的同意,而且会用化名、修改你的身份信息。除了我和你,没人会知道写的是你。”
他点点头。过了好几分钟,他叹了口气:“那几天,我是真的痛苦到不行。你能理解我的痛苦吗?”
我说:“每个人都有过或深或浅的痛苦经历,我想我能理解。其实就算现在,我也能感受到,你心里还是很痛,只是你把这份痛压下去了。”
他点点头,又说:“我真的看不懂我老婆。我们谈了一年恋爱,她既然决定跟我结婚,为什么不跟那个男人断干净?要是她喜欢那个男人,又为什么要跟我结婚?她这个人,我是真的摸不透。”
“这些问题,你问过她本人吗?”
“问过。她说她跟那个男人没感情,只是有性关系,他们之间不可能有未来。”
“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在你眼里,你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特别自我,也很独立——不喜欢我太关心她,总希望我把精力放在事业上。她很优秀,怎么说呢,她是海归,在国外留过四年学,现在在一家很好的外资机构当中层管理。”
“能谈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我们是老乡,经人介绍认识的。基本上是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彼此感觉就特别好。几个月前我们在老家办了婚礼——那场婚礼,在我们当地绝对是‘轰动级’的,因为我和她的家庭在当地都有影响力,县里的主要领导都来参加了。”
“听得出来,你很珍惜你们的婚姻。”
“是啊,我特别珍惜,可我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我看着他,缓缓点头。这种时候,我不想给他任何引导——只有他自己主动想说的事,才有深入探讨的意义。
“刚开始,我是真的受不了,跟她说‘我没办法接受’。一开始,我让她在两个方案里选:要么把孩子打掉,我们重新开始;要么把孩子留下,但我们离婚。她当时就说,‘无论如何都要把孩子生下来’——因为她已32岁了,怕打掉孩子后,以后再也怀不上。还说,她同意跟我去办离婚手续。可我思前想后,又觉得自己其实不想离婚。我想,出了这种事,我不忍心丢下她不管;而且,万一……万一孩子其实是我的呢?要是我真跟她离婚了,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后来,我让她想办法查清楚,孩子到底是谁的。可她说,‘要等半年后才能检测出来’。唉!半年啊!那时候我连一天都快熬不下去了。幸亏后来这几天,我想通了——觉得孩子是谁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她之间的关系。”
他的话让我吃了一惊。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受了什么影响才这么说——前后立场的矛盾,实在让人困惑。我猜,他来找我之前,或许见过其他心理咨询师。
可这个说法本身就值得怀疑:妻子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怎么会“不重要”?这明明是所有矛盾的核心啊。如果真的不重要,他当初又何必那么痛苦?又何必来找心理咨询师帮忙呢?
应该说,就算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他仍愿意接受妻子,那才是真正的“放下”。自欺欺人是没用的。不是当事人,根本无法想象,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但这只是我心里的想法,没必要说出来,也不该说出来。既然他认为“重要的是两人的关系”,那我们就聚焦在“关系”这个问题上。
“那你们现在的关系怎么样了?”我顺着他的话问。
“怎么说呢……我们是‘周末夫妻’,平时分开住——她跟她妈妈住,就在她单位附近。我之前说过,她很独立,不喜欢我太关心她,还说‘太关心会给她压力’,甚至说‘我把精力放事业上,她会更爱我’。”
我没说话,等着他继续说。
他又道:“总之,我决定了:不管孩子是谁的,我都想跟她好好过下去。当然,这个决定可能还会变——毕竟现在心里还是有疙瘩。目前我们之间还是有矛盾,前几天是她生日,我给她送了份礼物,结果她还生气了。”
给妻子送生日礼物,妻子却生气——这件事本身不算奇怪:要是礼物送得不合心意,收礼物的人不高兴也正常。
可结合他们之前的事来看,在普通人眼里,他妻子明明是过错方,他放低姿态送礼物(而且根据郑先生的说法,基本能排除“礼物不合适”的可能),她却反而生气,这就值得好好探究了。
“你送的是什么礼物呢?”
“是一个纯金的小吊坠,形状像一把小钥匙。我老婆有一条项链,但没有吊坠,我就给她配了这个‘钥匙’吊坠。”
钥匙。
不管郑先生选这份礼物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把“小钥匙”显然藏着某种心理寓意——他心里有一把“锁”,渴望有一把“钥匙”能打开它。
“她为什么会生气呢?”
“她说,‘我们之间出了这种事,你还送礼物,这是在给我心理施压,让我更内疚’。”
我没说话。这个女人的思维,确实有些特别。当然,她的行为背后,一定有某种心理动机。可我没见过她本人,没听过她的说法,没办法做更多推断。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这一切的症结,很可能是这个女人“不爱郑先生”,至少是“爱得不够”。这是个残酷的事实。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很多其他可能。
我还是习惯根据已知的信息,大致还原事情的原貌——这是我的思维惯性,尽管我知道,心理咨询师不能“预设立场”。可完全不设立场,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我只能在无意识产生某种倾向时,提醒自己:“可能性有很多种。”
他们在长沙这座不算大的城市,却刻意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结婚不到一年,她却一直和别人保持性关系;她口口声声说“不要丈夫太关心”“希望丈夫多关注事业”,潜台词或许是——“你不够优秀,我不爱你;想让我爱你,就变得更优秀”。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不能也不会跟郑先生说——说出来是不负责任的。
更何况,“爱”本身就是件特别主观的事:郑先生觉得妻子爱他,那就是“爱”;就算妻子不爱他,只要他爱妻子,对他而言,两人在一起就有属于他们的幸福,他也能享受“爱一个人”的过程。后现代的爱情观里,不就有“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吗?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对方也爱自己。
眼前的郑先生,看起来还有些孩子气,不算特别成熟的男人。“成熟”是衡量男人的重要指标,可它是一种气质、一种能力、一种感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没有量化标准,也和年龄不成正比——有的男人二十几岁就少年老成,有的男人到了四五十岁,甚至晚年,依旧不成熟。
我想,郑先生对妻子的“掌控力”,或许还有所欠缺。他的妻子,一个 32 岁的女人,据我推测,应该是时下所说的“三资女性”——有姿色、有资本、有知识。她能力强,又有四年海外留学背景,不难想象,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她大概率有过丰富的经历。
我看向郑先生,问道:“你们平时相处,感觉怎么样?”
“就……平平淡淡吧。”郑先生有些无精打采。
可我记得他之前说过,他们第一次见面“几乎一见钟情,彼此感觉很好”。
我沉吟了一下,接着问:“你们平时沟通多吗?交流得怎么样?”
“反正就是各过各的,周末才凑到一起。”
“你来找我做咨询,她知道吗?”
“是她建议我来的。她自己平时也做咨询,还经常参加各种心理沙龙。只不过她不知道我具体找的是哪个咨询师。”
“我现在想请你做个小测试:你给你妻子发一条短信,看看她会怎么回复。你现在最想跟她说什么?”
郑先生一下子精神了些,说:“我就发‘晚上一起聊聊吧’。”
我点点头,看着他把短信发了出去。
等回复的间隙,我问:“你们平时沟通顺畅吗?比如你给她发短信,她会不会很快回?”
“嗯……有时候她手机充电、调了静音,可能没及时看到。”
“这种情况多吗?”
“不算多,但也不少。”
那这一次,他妻子会及时回复吗?
大概十分钟后,他妻子回电话了。
我听不到电话那头的声音,但能通过郑先生的回应和表情,做一些推测。
她问郑先生,晚上具体想聊什么事。
郑先生说“没什么具体事,就是聊聊”。
从郑先生的表情来看,她在电话那头明显不满,责怪他“不该无缘无故发这种短信”,让她以为有什么正式的事,“心里特别有压力”。
郑先生反问:“没正式事就不能聊聊吗?我们可以见个面,边吃边聊。”
她又追问:“到底想聊什么?”
郑先生说:“到时候再说吧。”
郑先生接电话时,表情很复杂——没有丝毫愉快,反而透着无奈和为难。能明显感觉到,他对妻子的包容和妥协里,藏着不少身不由己。
挂了电话,他说:“她答应晚上一起吃饭了,到时候我们好好聊聊。”
我点点头。
和郑先生的咨询已经过去一个小时,第一次咨询该结束了。
我说:“今天你来找我,主要是想找个人倾诉心里的秘密,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你面临的这件事,是你和妻子两个人的事——如果你希望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做决定,最好跟你妻子沟通一下,下次让她一起来,你们共同面对。就算她不愿意来,如果你自己还想继续咨询,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你内心真正的感受:比如,如果确认孩子不是你的,你真的能接受吗?”
他的妻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成长背景?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件事,她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他们该如何建立新的相处模式?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而是因为这确实是“两个人的事”,需要两个人一起面对。他们可以在专业帮助下,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
可问题是,他的妻子愿意来吗?
当然,就算她不愿意,只要郑先生想继续咨询,我还是能帮他梳理他自己的问题——比如,他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如果想分开,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想继续过,是什么让他做出这个决定?如果想分开却放不下,他“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
他完全可以选择敞开心扉,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甚至,有些话不用明确告诉我,只要在我的专业引导下,一步一步往下走,他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最后我说:“郑先生,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想告诉你:人的一生里,对明智的人来说,所有的痛苦都不会白费。一个人会感到痛苦,是因为在那些让他痛苦的事里,他还有需要成长的地方。请相信,有时候,痛苦是一份礼物——它是来帮你拥有更完整的人生的。”
我不知道他能理解多少、接纳多少这段话。
也不知道一周后,他的妻子会不会和他一起出现在我面前。
更不知道,如果他妻子不愿意来,郑先生自己会不会再来。
我不喜欢主动跟来访者预约下次时间——如果他们觉得需要我,自然会来找我。
郑先生走出门后,我终于有了片刻清闲。可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影——一个格外清晰的影子,时不时萦绕在我心头,想甩都甩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