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书画篇:传世名画,传了个啥呢?

在紫禁城里,皇帝们闲暇之余也喜欢收藏、欣赏各种传世名画。其数量之多,真能让人看花了眼!

你可能想问: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什么特点?究竟好在哪里?

要想看懂这些珍品,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史吧。

(一)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到汉:绘画出现在生活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文字还没有诞生。人们要想描绘生活日常,主要靠语言和肢体动作。

如果说不清楚,人们就要在岩石上画画,来帮着记录重点。

于是,绘画就诞生了。

岩画是古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这时的绘画比较简单,经常 记录日常所见的事物 ,比如:

内蒙古阿拉善岩画

(公元前11000年或更早)

动物

云南金沙江岩画

(公元前11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

之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家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

这时,人们产生了新的想法:

为了装饰生活用品,人们开始在生活用品上尝试绘画,比如:

[新石器时代]彩陶钵

青莲岗文化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代]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一试,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人们甚至在墓葬用品中也增添了各种绘画元素,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总之,不管是古人生前还是死后用的物品,都被绘画装饰得更加美观,还被赋予了别样的寓意,可以说绘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之后,随着时间流转、社会发展,人们又开始赋予绘画不一样的意义……

2. 魏晋南北朝:绘画作为艺术崭露头角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之间战争频繁,政局十分动荡。

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大夫们没有条件施展政治抱负。为了宣泄内心的悲伤,他们倾向于在绘画中寄托自己的想法。

那时纸张还没有全面应用于作画,士大夫们大多是在一种叫绢(juàn)的丝织品上画画。

随着这群文化人越画越多、越画越好,绘画水平被拉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下面这幅《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局部),绢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图描绘了曹植和洛神从相遇到离别的场景,展现了一个超脱现实的美好世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画家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绘画可以有这么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于是把它升华成一种高大上的——

艺术!

随之,作画的人也开始受到大家关注。

当时最有名的三位大画家——

是在中国绘画史上 首次留有姓名 的大画家,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在此以前,绘画工作主要由无名画工承担,人们也不在意作画的人是谁。

3. 唐宋:绘画迎来大爆发时期

等到了唐朝、宋朝,经济一度十分发达。

当口袋里不缺钱的时候,皇帝们就忍不住追求精神享受了。

他们开始建立 宫廷画院 ,招收各类有才华的画家。

比如,唐玄宗组建了专门为皇室绘制壁画和书画的画院;宋太宗设立了翰林图画院。

结果有才的画家一多,就开始“卷”了!

在他们的努力创作下,不仅绘画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绘画作品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比如,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城内外的热闹景象。从静谧少人的郊野到嘈杂繁华的闹市,整幅构图繁而不乱,一气呵成,细节准确真实,连招牌上的文字也完美复刻。

下面,让我们通过细节展示,来感受这幅绘画珍品的艺术表现力!

随着题材不断丰富,中国画最终发展出了三大门类:

[唐]阎立本《步辇图》,绢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宋]李迪《枫鹰锦鸡图》,绢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宋]赵芾《江山万里图》(局部),纸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宋时期的造纸术越来越成熟,许多画家开始用纸作画。

纸和绢由此成了中国画的主要载体,因此许多人也把中国画统称为 绢纸画

可以说,在官方的支持下,在画师们的竞争中,中国绘画走向成熟,迎来了大爆发时期!

4. 明清:绘画出点创新

到了明清时期,画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创新。

比如画家们在画作里加入了一丝个性。

[明]丁云鹏《松泉清音图》,纸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朱耷《枯木寒鸦图》,纸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又比如在清朝宫廷里,意大利籍画师郎世宁将中式画法与西式画法相结合,为皇帝画了多幅精致的肖像画。

至此,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画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发展出各种精妙的绘画技术,留给后人无尽的欣赏空间。 hlU00aRDFE7F09eOctVdhlDBY//M0JipN8bb/SOXUB5K3qCNoxNQ7p9LDGeiXX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