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领域,精确往往被奉为圭臬。然而在马里奥·利维奥这本《为什么伟大需要犯错》中,利维奥精辟剖析了达尔文、开尔文、鲍林、霍伊尔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失误,揭示了这些失误并非智力上的失败,而是范式转变道路上固有的挑战和必要的迂回;证明了进步的基石往往不由完美铸就,而是由深刻甚至是巨大的失误铸就,这些失误成了通向革命性理解的垫脚石。作为一名在HPC和AI领域工作了20年的工程师,我发现利维奥对错误的探索既令人谦卑,又让人深有共鸣。
在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我们习惯于为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正确性进行设计,我们倾注心血于每一个小数点、每一线程调度、每一次浮点运算的极致精确。这是数字时代探索的基石。我们构建、测试,常常跌跌撞撞。在算法、数据和数值模拟的复杂交织中,错误不仅仅是异常现象,更是指引我们不断改进、获得更深刻洞察的重要信号。推动科学巨轮真正向前的,往往并非无懈可击的完美,而是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失误”。
在我看来这本书提醒我们从两个方面深入思考和实践,其一是坚持科学精神,提出大胆的理论,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即使面临可能的证伪。它强调了识别、分析和从错误中学习的关键作用。其二是鼓励“失败的创造力”,我们这些从事先进计算、机器学习和科学基础设施的人要创造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偶尔的失误不是要掩藏的短板,而是发现的必要催化剂,甚至值得叫一声“啊哈”!
当下,机器学习系统日益精于模仿人类理性的某些模式,利维奥书中这些跨越时空的故事更显其宝贵的时代价值。它们清晰地映照出机器尚难以企及的人类探索之精髓:那是一种源于直觉的勇气——敢于拥抱看似“错误”却可能孕育新生的想法;那是面对挫折时展现出的非凡韧性——在废墟之上重建更坚固的理论殿堂;那更是科学探索中独有的“意外之美”——在追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与另一个变革性的发现不期而遇。这些,正是人类智慧最独特、最动人的光辉。
我向任何从事科学、工程或领导工作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他们希望了解混乱、非线性和非常人性化的创新之路。在这个世界上,机器的精确性和算法的决定性日益成为我们的工具,利维奥提醒我们,不完美并不是进步的敌人,它往往是进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