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不仅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优秀科普读物,还是一本有价值的人物传记。它值得所有跑者和希望改变自己健康状况的大众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它会帮助我们走好能自己掌握的健康、快乐和长寿的人生之路。
励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是一部用脚步丈量生命、用科学解读衰老的作品。作者用科学家的严谨和跑者的执着告诉我们:年龄会老,热爱不会!将此书推荐给正在努力活得更健康的人、想与时间和平共处的人、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节奏与意义的人。读完它,你也许会开始重新思考:我,是否也能奔跑一生?
朱为模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云南高原温泉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科学与运动看似平行,但偶尔会出现令人惊叹的交汇点。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奇妙的交汇之作——它既是一位生物多样性科学家执着探索自然奥秘的学术自传,也是一位马拉松跑者挑战身体极限的内心独白。更有趣的是,这部作品的译者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跑者,为文本注入了独特的运动视角与生命体验。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人类是最善于跑步的物种之一。“跑步可以是一种纯粹的体验,无关成绩和荣誉。”科学亦如此。
尹烨
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
美国生物学家兼终生跑者贝恩德·海因里希的《生物钟与抗衰革命》由国内酷爱极限越野赛的企业家毛大庆翻译。阅读此书犹如打开了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海因里希从童年开始就在野外奔跑,他在野外长大、在野外做科学研究。最励志的故事不是他拿到了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或创造了长距离耐力赛的纪录,而是到了七八十岁,他还能矫健地奔跑。这不是每个业余跑者的梦想吗?有付出就有回报,有伤痛也有修复,突破极限也顺应生物钟,长跑是一项既锻炼体力又启迪智慧的运动。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挑战自我的长距离越野赛。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人类是天生的超级奔跑者,运用合理的跑步强度、倾听生物钟的声音,就有可能对抗生命的衰老。愿热爱跑步的人类能够健康快乐地奔跑下去,直到永远。
于淼
北京动境于淼跑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超级马拉松国家级运动员
这是一位博物学家兼高水平业余跑者的作品,从生物钟的角度讲述了自然世界中动植物的生命故事,以及作者本人作为一名跑步高手,从幼小到老年与生物钟对抗的整个跑步生涯。他想探寻的,并非世间万物的长寿密码,而是从进化的角度探讨如何让人类逐渐变长的人生变得更有热情、更加蓬勃。换句话说,他讨论的是,无论你多大年龄,你该如何从现在开始准备,让自己80岁之后的长寿人生像年轻时一样充满意义。
谭杰
高级记者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体育网专职编委
阅读《生物钟与抗衰革命》一书,让跑过100公里越野赛,同时也写作抗衰老书籍,如今72岁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标杆:贝恩德·海因里希。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做到奔跑和思考并驾齐驱,一个也不能少,都在路上。
田同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作家
“接受局限,迎接新的可能性!”这是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我指导了很多中老年人从超慢跑开始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曾认为身体会顺应生物钟开始走下坡路,然而跑步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和毅力,身体状况出现了难以置信的逆转,印证了跑圈的一句经典名言:跑步最大的伤害,是伤害同龄人。看完此书,我更加渴望运动,渴望像作者那样,70多岁还能完成一场50公里越野赛。
石春健
春健慢跑俱乐部创始人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震撼是:人终有衰老的一天,但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如何与时间赛跑。作者不仅用一生的奔跑实践着这一点,还用极具科学洞察力的观察和分析,告诉我们“运动抗衰”背后的生物学奥秘。从灰树蛙的鸣叫、雪橇犬的耐力,到人类奔跑的本能,每个细节都让我忍不住想立刻穿上跑鞋,感受自然与身体的联结。真正打动我的,不只是运动本身,更是作者所展现的对生命的热情与敬畏——这是一场任何年龄都可以加入的生命革命。
张展晖
全能运动健康专家
《掌控》《跑步治愈》作者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