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者问渔者曰:“天何依?”
曰:“依乎地。”
曰:“地何附?”
曰:“附乎天。”
曰:“然则天地何依何附?”
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有无之相生,形气之相息。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为本,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以用为末。利用出入之谓神,名体有无之谓圣。唯神与圣,能参乎天地者也。
“小人则日用而不知,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
“夫名也者,实之客也 ① ;利也者,害之主也。名生于不足,利丧于有余。害生于有余,实丧于不足。此理之常也。
“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徇利,故有害生焉。立身必以名,众人则以身徇名,故有实丧焉。窃人之财谓之盗。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贿之与赃,一物也而两名者,利与害故也。窃人之美谓之徼 ② ,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誉与毁,一事也而两名者,名与实故也。
“凡言朝者,萃名之所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争处乎其间,虽一日九迁,一货十倍,何害生实丧之有耶?是知争也者,取利之端也;让也者,趋名之本也。利至则害生,名兴则实丧。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丧之患,唯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附天,岂相远哉!”
①名也者,实之客也:出自《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名,名声、名称。
②徼: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成功或避免灾害。
樵夫问:“天依靠什么?”
渔夫答:“天依靠于地。”
樵夫问:“地依赖于什么?”
渔夫答:“地依赖于天。”
樵夫问:“那么天地又依附于什么?”
渔夫答:“相互依附。天依托于地之形,地依赖于天之气。形有边际,气无边际。有无相生,形气相息。终而复始,天地大概就存在于终始之间吧?天以用为根本,以体为末节;地以它的体为根本,以用为末节。洞悉万物运行的玄妙法则,并以‘利’使法则得到贯彻实行,这叫作神。懂得表面名声与实在本体的有无关系,就叫作圣。只有神与圣,能够参悟天地的奥秘。
“普通百姓虽天天应用,却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不知进退),最终可能会带来真正的危害。
“名声是依附于‘实’的客体,利益才是害人的主体。名,是人因能力修养不够而想努力得到。利,却是因人想得到更多。害于有余处产生,实于不足处丧亡。这些都是常理。
“生活于世必须依靠物质(利),故贪婪的人时时寻找利益,因此有危害产生。立身需要靠名声,故世人为争名而失去了‘人’这一实体。窃人财物称之为盗,偷盗之时,唯恐东西偷得少,等到败露后,又怕东西多而定罪大。受他人之物为‘贿’,偷他人之物为‘赃’,同是财物,却有两个不同的名称,这是由于一个是利、一个是害。窃取他人美名的人称为侥幸者,他在窃取的时候,唯恐窃取得不够多,等到事情败露了,又害怕窃取得太多了。美誉与恶名,同一件事,(因取得方式不同)却有两个不同的名称,这是由于名与实有所不同。
“只要说到朝堂,大家都知道,那是聚名之地;而说到市集,大家也知道,那是聚利之地。如果能以不争名夺利之心居身朝堂或处于闹市,那么,即便是一天之内九次升迁,或者一样货物卖出十倍价钱,也不会有‘害生实丧’之祸。由此可知,争夺是取利的发端,谦让是求名的根本。利至则害生,名兴则实亡。利至名兴,却没有‘害生实丧’之祸,唯有厚德之人才能如此。天依托于地,地附着于天,两者又怎么会相距遥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