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晓“体用”,明万物之理

【原文】

樵者又问曰:“鱼可生食乎?”

曰:“烹之可也。”

曰:“必吾薪济 子之鱼乎?”

曰:“然。”

曰:“吾知有用乎子矣。”

曰:“然则子知子之薪,能济吾之鱼,不知子之薪所以能济吾之鱼也。薪之能济鱼久矣,不待子而后知。苟世未知火之能用薪,则子之薪虽积丘山,独且奈何哉?”

樵者曰:“愿闻其方。”

曰:“火生于动,水生于静。动静 之相生,水火之相息。水火,用也;草木,体也。用生于利,体生于害。利害见乎情,体用隐乎性。一性一情,圣人能成。子之薪犹吾之鱼,微火则皆为腐臭朽坏,而无所用矣,又安能养人七尺之躯哉?”

【注释】

①济:帮助,助益。

②动静: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万物的一种认识。

【译文】

樵夫又问:“鱼能生吃吗?”

答:“烹熟之后才可以吃。”

问:“那就得用我的柴烹你的鱼了?”

答:“当然。”

问:“那我知道了,我的柴对你烹鱼有用。”

答:“你虽知道你的柴能烹我的鱼,可你不知道你的柴为什么能烹我的鱼。用柴烹鱼的方法早就有了,在你之前人们就知道。如果世人不知用火点燃木柴的方法,你的柴就是堆积如山又有什么用呢?”

樵夫:“我愿意听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渔夫:“火生于动,水生于静。动静相生,水火相息。水火是事物的用,草木是事物的体。用生于利处,体见于害处。利与害于情中显现,静与动隐于天性。正因知道情(感性)与性(本质)的区别,圣人才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就像你的柴和我的鱼,没有火都会变成腐臭朽坏无用之物,又怎能养育人的七尺之躯呢?”

【原文】

樵者曰:“火之功大于薪,固 已知之矣。敢问善灼物,何必待薪而后传?”

渔者曰:“薪,火之体也。火,薪之用也。火无体,待薪然后为体;薪无用,待火然后为用。是故凡有体之物,皆可焚之矣。”

曰:“水有体乎?”

曰:“然。”

曰:“火能焚水乎?”

曰:“火之性,能迎 而不能随 ,故灭。水之体,能随而不能迎,故热。是故有温泉而无寒火,相息之谓也。”

曰:“火之道生于用,亦有体乎?”

曰:“火以用为本,以体为末,故动。水以体为本,以用为末,故静。是火亦有体,水亦有用也。故能相济,又能相息。非独水火则然,天下之事皆然,在乎用之何如尔!”

【注释】

①固:已经。

②迎:迎向,对抗。

③随:随外物而变化。

【译文】

樵夫问:“火的功能大于柴,我已经知道了。还要问一下,火这么善燃他物,但为什么一定要有柴才可以呢?”

答:“柴是火之体(展现火的本质),火是柴之用(发生变化)。火本无体,通过柴燃烧才体现出体。柴本无用,待火烧起后才有用。因此,凡是有体之物,都可以被火燃烧。”

问:“水有体吗?”

答:“有。”

问:“水能被火燃烧吗?”

答:“火的性质是迎向物体而不能跟随物体燃烧,所以会被水熄灭。水的性质是能随顺他物而变化,所以水就会受热升温。因此有热水而无凉火,这体现了火与水的‘相息’关系。”

问:“火的功能来于用,它有体吗?”

答:“火以用作为根本,以体为次要,所以火是动的。水以体作为根本,以用为次要,所以水是静的。因此,火也有体,水也有用,所以二者既相生又相息。不仅仅是水火,天下的事物都如此,就在于你如何应用。”

【原文】

樵者曰:“用可得闻乎?”

曰:“可以意得者,物之性也;可以言传者,物之情也;可以象求者,物之形也;可以数取者,物之体也。用也者,妙万物为言者也,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

曰:“不可以言传,则子恶得 而知之乎?”

曰:“吾所以得而知之者,固不能言传。非独吾不能传之以言,圣人亦不能传之以言也。”

曰:“圣人既不能传之以言,则六经非言也耶?”

曰:“时然后言,何言之有?”

樵者赞曰:“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又何思何虑!吾而今而后,知事心践形之为大。不及子之门,则几至于殆矣!”

乃析 薪烹鱼而食之,饫 而论《易》。

【注释】

①恶(wù)得:这般,怎么。恶,表示疑问。

②析:用斧头劈木。引申为分开。

③饫(yù):饱,足。

【译文】

樵夫问:“如何知道‘用’的道理呢?”

答:“通过领悟得到的,是事物的本性;通过语言传授的,是事物的外在表现;通过外在显现得到的,是事物的形状;通过推导得到的,是事物的本质。‘用’这个概念,是阐述万物奥妙的,只可意会,而不能精准言传。”

问:“不可以精准言传,你又如何知道的?”

答:“我正因知道并理解了这些道理,才明白这些道理确实无法通过语言精准传达。并非我一人不能精准言传,圣人也不能用语言来精准表述。”

问:“若圣人都不能用语言来表述,那六经不是通过语言传授的吗?”

答:“是时机到了才有了那些言说,哪有什么人在刻意言传?”

樵夫闻听,赞叹说:“天地间的道理完备于人心,万物之理为人身所感,世间万物奥秘为心神所领会,天下的各种道理都融会贯通了,还有什么可思虑的!我今天才知道用心去感知、用身体去实践是多么重要。若不是遇见先生,差点儿就陷入无知的险境了。”于是,樵夫解开柴担生火烹鱼,二人吃饱后开始讨论《易经》。 rxbRX0yvJ21E989w3yH2oYDku/SnCPrJCtMX9PRTEGcrEFImKdAOcjmyZ8a2US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