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古成癖迷心窍

真正的收藏家,不管有钱无钱,都是傻瓜。他们的喜好是一种癖,也是一种痴。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种持久的兴趣。有些人认为,收藏古代文物的爱好是由于对文化的关怀与兴趣而引发的,我最初也认为如此,但是我发现古文物收藏的同好中,不乏连中国历代的顺序都搞不清楚的人。因此我认为不要把古文物的收藏与人生的修养、文化的陶冶等正大光明的目标连在一起,比较切合实际。当然,对有些人,古文物确实有修养与陶冶的功能,但收藏冲动的心灵深处,确实与此无关。它是一种癖、一种痴。癖是什么?好比患了痒症的痼疾,长年要抓,不抓就浑身不舒服;痴是什么?好比患了单相思,想念他,茶饭无心,几日不见如同隔年。癖与痴加起来,其严重性像抽鸦片,习惯了就有瘾头,又像着了魔,如同贾宝玉看女孩子一样,迷糊了心窍。

何以见得?这几年来,我目睹或风闻很多收藏家,平日简朴节省,即使几十元也要计较,但见到了心爱的古董,虽数十万元也面不改色,乖乖地自床底下捧出钞票送上,眼睛看着心爱东西的那种神情,与看到情人没有两样。这不是痴是什么?这些人有点钱,并不是十分有钱,每次买了一件昂贵的东西,不免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又常自问,我这样大笔花钱,对吗?可是不到三天,痒症又来了,又按捺不住拜访古董店的冲动了,这不是癖是什么?

但是很少有其他癖好,像收集古董一样,最后得到非常良性的结果。古代的文物若没有前人的好古之癖,就无法传到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大多是乾隆皇帝 1 的癖好所得,到今天,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文化财产。所以爱好收藏古董的人,到了某一种程度,就会把自己的癖好投向故宫。不是打算把东西捐给故宫,而是想自己成立一座博物馆,或至少成立一间陈列馆,让后代可以永远看到自己辛苦收集的宝贝。可惜的是这种愿望很难达成,大部分的收藏家,只是便宜了对文物懵懂无知的下一代而已!

乾隆皇帝收藏展专刊书影

外国朋友与我谈起中国传统的缺点,我随口就说:中国人的缺点有三,一为爱钱,二为嫉妒,三为爱古董。爱钱则轻道义,嫉妒则不团结,爱古董则失掉灵智。据我浅薄的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没有不喜欢古董的。他们除念古书、准备考试、做官之外,就是玩古董。这是一种雅癖,自二十几岁就培养兴趣,到了老年,就靠它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古董把中国人害惨了,与鸦片烟一样;念书人在古物、字画之间团团打转,自我封闭,消耗掉中国人最聪明的头脑,像这样一个文明的民族沦为贫穷、落后的“东亚病夫”,为天下人嗤笑!

前文才说好古所癖可以为后代保存文物,此处为何又说好古癖害了中国人呢?原来,我国古人过分的好古癖,老早把“古”搞成商品,弄成一笔糊涂账了!假古董始于何时,我们并不清楚,可是据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利用考古的技术去了解古文物之后,就发现古人珍爱的东西,大多是古董店的杰作。过分好古的人都是容易上当的人,中国的读书人被陷在真真假假的泥淖里,从此逃不出来了。他们自我欺骗,着了魔,完全失掉了透视未来的灵智,至少一百年了,所以革命先烈在结盟时,曾有“不玩古董”的约定。 aWbBwWWY0Aag/tsMTv6qE5TdTYCpcZJ12uTQBZpuh2DXHifIxdgsMdiYCm7b5Q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