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千年墓室石刻出土

“武梁祠”,由于拓画的流传,无人不知,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一间祠堂吗?为什么存在至今呢?原来在东汉末年盛行厚葬,官宦人家无不在葬事上极尽靡费,除有丰富的陪葬之外,就是经营墓室。所以汉代的墓室凡被发现的大多有富丽的石雕或绘画。武梁祠是一间祠堂吗?过去认为它是在墓上所设的祠,供后人祭拜用的。据学者研究,在汉时盛行于墓上设祠,因为当时并没有家庙的制度。如果此话当真,可以推想汉代有很多墓祠,只是经过近两千年的战乱与天灾,大多湮没了。“武梁祠”得天独厚,大概因为嘉祥县比较偏远,才没有受到破坏。

其实武氏祠在好古的宋代已经为金石家们注意到了。唐朝时有没有出土,目前尚有争论,今天知道北宋的大文学家欧阳修 2 就曾为文提过。北宋时有学者正式以文物描写的方式把武氏祠的几座碑记录下来,当时显然有拓本流传,可是那个时候,学者们比较感兴趣的是“碑”。因为碑上有文字,文字不但能借以知道当时梁氏家族的历史,而且可以欣赏其书法,对于画像,当时很难制版,恐怕不易流传。最初亦没有“武梁祠”的名称,倒是“武荣”“武班”“武梁”等石祠因有碑文而共同受到尊重。

直到北宋末年,因为武梁碑上提到画像的事,才正式被称为武梁祠画像。北宋以后,有五六百年没有人再提武氏祠的事。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金、元、明三代的知识分子对金石失掉兴趣呢,还是因为黄河决堤把武氏祠重新埋起来了呢?也许两者都有吧!因为重新发现武氏祠是清乾隆末年 3 ,一位有名的书法家黄易 4 先生在那一带做官的时候找到,再次自淤土中挖出来的。

1909年的武氏祠

这时正是汉魏碑拓流行,清代书法面临体质性改变的时代。武梁祠的出现虽然没有重要的碑文,那些八分书的小字是令人兴奋的。何况汉学盛行,考古之风正炽,二十多块画像石的发现是惊天动地的。黄易为了保护这些宝贝,邀集一些同好,盖了房子,把这些石版嵌在墙上加以保护。他认为《孔子问礼老子》的那一面太重要了,就移到济宁他的住所,嵌在孔庙的墙壁上。武梁碑已经遗失,他把比较完整的武荣碑也带走了。

自黄易发现武梁祠后,又有多人去考古,陆续发现了很多画像石。因为黄易当年发现了一对石阙,已经把它们清理出来,大家就知道这一带是武家的祠堂区,这一对石阙与汉朝流传下来的其他处的双阙画像大致相同,显然是祠堂区的大门。但是除武梁祠的三块画像石明确知道归属之外,其他数十块弄不太清楚,所以移为前室、后室、左室、右室。还有一些是在附近找到的,不知是否为武氏的东西,也都归纳在一起,称为“其他”。 c/SkH668Sx69uBF2ZMmDnI/elrbNGc5YAJfX5WWWv8c0N7qwl8I1pLLITZ8OCC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