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拓片揣摩汉代建筑

我对武氏祠这样向往,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它与中国建筑史的关系。在中国大量发掘古物,并整理出版之前,一切著作谈到中国古代建筑者,少数可以引用的具体材料之一就是武氏祠石刻画像。在今天看来,武氏祠上的建筑形象实在非常有限,而且简单得很难揣摩出它的原貌,可是当时这一点零星的资料已经可以大做文章了。日本人伊东忠太写的《中国建筑史》 1 ,在汉代建筑部分所使用的图像,就是武氏祠中的资料。

《孔子问礼老子图》

伊东忠太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以画像石说明汉朝建筑屋脊

画像石中的汉朝建筑屋脊

武氏祠上有几个简单的建筑图形,柱子上面好像有个柱头一样的东西,历史学家就说汉代的中国,柱子上是有西式柱头的;柱子下面好像有个不规则的东西,历史学家就说当时的中国,柱子下是以未经雕刻成形的自然石块当柱础;屋檐下面有个大力士或动物的形状,他们就说汉代的柱子有时雕成人物与动物的样子。屋顶的形状,除上面有仰瓦的瓦陇之外,图样不容易解释,大家就不做解释。在今天看来,有些解释并不一定合乎实情,如果我能弄一份原拓,便可以仔细加以研究,比对现代的资料,提出我的看法。

话说十数年前,某星期日到光华商场闲逛,有一位卖古字画的老先生告诉我,他有一套武梁祠的拓片,我闻言大吃一惊,赶快问价钱。他表示要卖几十万元,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十五万元,他不肯答应。在当时,股票、地价都还没飙涨,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我听后心凉了半截。可是心想收藏这种黑东西的人不多,他未必卖得出去,以后我也许还有机会,就要求看一下。记得当时看了一角,但觉拓印之墨色润透清爽,剔地之处斧痕宛然,十分迷人。自此以后,我一直记挂这件事。数年前,拜国家之福,我也跟着众人有些余钱了,第一件事就想到武梁祠的拓片,回到老先生的店里问起来,他怎么也记不起那件事了。做生意的人过手的东西多,也无可厚非,但这样重要的东西,他居然忘得干净,居然也记不得卖给何人,想追一番都没有线索,令人引为恨事!

大陆逐渐开放之后,不少友人与学生到彼岸旅游参观,偶尔会带点拓片送我。每当收到这种礼物,我就会想起武梁祠,武梁祠地处山东偏远县份,远离一般观光路线,其拓片在今天是不可能商品化的。前年初(1990),有一位与大陆文物单位熟稔的朋友,知道我喜欢拓片,就问我喜欢什么,可以为我找找看。我说大陆出土的文物为数甚夥,可拓的东西想来不在少数,要我说出最喜欢的,实在说不出来。但是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拥有一套武梁祠的拓片,不知可以如愿否?只要价钱在我负担得起的范围内就可以了。说过后,我不认为可能办到,就淡忘了。

半年后,这位朋友打电话来,很兴奋地告诉我,大陆文物单位已经同意为我拓制一套,目前正计划进行中。因为数量非常多,可能要费些时日。我忽然回忆起光华商场中所见,当时所谓“一套”恐怕不是真正的全套。一间石室中的拓片究竟会有多少张呢?我准备迎接梦想已久的黑君子,先对武梁祠进行一番了解。 EgBEyG2UzC50UL+MqGLBDZr4v39u8BDPuv4Ox3MyW6tXSzkg3KiN2PSQzZ9U4+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