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哗啦”
一叠打印好的方案纸被狠狠摔在会议桌上,边角撞得发白。张默的声音像冰锥一样扎进苏瑶耳朵里:“苏瑶,这就是你熬了两个通宵做出来的皮影戏项目方案?数据没核实、合作流程漏洞百出,连传承人联系方式都只有个模糊的乡镇地址,你拿这种东西来糊弄谁?”
整个项目组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敢抬头看苏瑶。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空调的吹风声,苏瑶攥着衣角的手沁出冷汗,脸颊烫得像火烧。她想解释“传承人电话打不通,只能先找乡镇文化站要地址”,想说明“数据是参考了去年的行业报告”,可话到嘴边,却被张默接下来的话堵得死死的:“我看你就是没把工作放在心上!入职第一天发错保密文件,现在做方案又这么敷衍,项目三组不需要连基础工作都做不好的人!”
“张经理,我没有敷衍,我真的……”苏瑶的声音带着哭腔,刚说了半句,就被张默打断:“别找借口!方案重做,明天早上九点前给我新的,要是还像现在这样,你就自己去人事部办离职!”
会议散了,同事们收拾东西时都刻意避开苏瑶,没人跟她说话。穿蓝色衬衫的女生后来苏瑶知道她叫李薇,是组里的老员工路过她身边时,故意把文件夹摔得重重的,嘴里嘀咕了一句:“新人就是新人,净给团队添乱。”
苏瑶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看着桌上散落的方案纸,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蹲下来一张一张捡,指尖划过自己熬夜写的合作流程、画的产品草图,心里又酸又涩为了这份方案,她连续两个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白天还得跟着林宇学项目管理系统,连饭都是在工位上随便扒两口。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敷衍”“添乱”的评价。
“还没走?”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苏瑶赶紧擦干眼泪,抬头看到林宇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他走过来,把其中一杯递给苏瑶:“先喝点热的,张经理说话是冲了点,但他不是针对你,他对谁的要求都这么高。”
苏瑶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稍微暖了点:“林宇哥,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连个方案都做不好,还总给大家添麻烦。”
“谁刚入职没犯过错?”林宇在她旁边坐下,拿起一张方案纸翻了翻,“你看,你提出的‘皮影戏+短视频’思路其实很好,只是没找对数据来源。还有传承人联系方式,你可以试试在国家非遗保护中心的官网上查,那里有登记在册的传承人信息,比乡镇文化站靠谱多了。”
他指着方案里的产品设计图:“这个皮影书签的想法不错,但材质选得不对,纸质的容易坏,换成亚克力或者金属的,既耐用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你再补充点用户调研数据,比如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创产品、愿意花多少钱买,方案就完整了。”
苏瑶看着林宇在纸上圈画的痕迹,心里的绝望慢慢散了些。她吸了吸鼻子:“林宇哥,谢谢你,我还以为大家都觉得我很差劲。”
“别想太多,大家只是忙自己的工作,没那么多精力关注别人,”林宇笑了笑,“明天早上要是赶不及,我可以帮你跟张经理申请延半天,你先把重点问题改了。”
那天晚上,苏瑶没回家,在公司茶水间旁边的空工位上改方案。林宇帮她找了最新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还发来了几份头部文创公司的用户调研报告。苏瑶一边对着数据库查传承人电话,一边核对数据,累了就喝口咖啡,困了就趴在桌上眯十分钟。
凌晨五点,天刚蒙蒙亮,苏瑶终于改完了方案。她打印出来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数据准确、联系方式完整、合作流程没问题,才松了口气。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空,她心里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让张经理认可,不能再被说“添乱”。
可命运好像故意跟她作对。第二天早上,苏瑶抱着方案去张默办公室,路过茶水间时,不小心撞到了端着咖啡的李薇。咖啡洒了苏瑶一身,褐色的液体顺着白衬衫往下流,狼狈得不行。
“你走路没长眼睛啊?”李薇不仅没道歉,还皱着眉嫌恶地看着她,“我这杯咖啡是特意给张经理冲的,现在全洒了,你说怎么办?”
苏瑶赶紧拿出纸巾帮她擦裤子,嘴里不停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再帮您冲一杯吧?”
“算了算了,跟你这种新人计较没意思。”李薇甩开她的手,转身走了,留下苏瑶站在原地,身上又湿又黏,手里的方案纸也溅到了咖啡渍。
苏瑶只能先回工位换备用衬衫那是她入职前特意准备的,怕出差错时能应急。可等她换完衣服,抱着重新打印的方案赶到张默办公室时,已经是九点零五分了。
“迟到五分钟,”张默看了眼手表,语气冷得像冰,“苏瑶,我昨天怎么跟你说的?九点前必须交方案,你连最基本的时间观念都没有?”
“张经理,我刚才不小心撞洒了咖啡,耽误了点时间,这是新改的方案……”苏瑶把方案递过去,心里七上八下的。
张默翻方案的速度很快,手指划过纸页的声音让苏瑶心跳加速。翻到最后一页时,他终于停下了,却没说“通过”,而是指着其中一段:“合作预算这里,你算的成本太低了,皮影雕刻师的手工费远不止这个数,你是不是没跟传承人确认过?”
苏瑶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她确实没跟传承人确认手工费,只参考了网上的报价。她刚想解释,张默就把方案扔回给她:“还是不行!连最基础的成本核算都做不好,你到底有没有用心?今天下班前必须给我最终版,再出错,你就不用来了。”
走出办公室,苏瑶感觉自己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她回到工位,趴在桌上,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预算表,眼泪又开始打转。旁边工位的同事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没人理她。李薇甚至故意把音响开得很大,放着嘈杂的音乐,吵得她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
“叮”
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是林宇发来的:“是不是又被张经理说啦?别灰心,我刚跟皮影戏传承人联系上了,他说可以给我们团队优惠价,手工费比市场价低15%,我把他的报价单发给你,你更新到预算里。”
附件里还有一份详细的报价单,上面清楚写着雕刻费、材料费、运输费,甚至连包装成本都列得明明白白。苏瑶看着消息,鼻子一酸,回复了句“谢谢林宇哥,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猜的,”林宇很快回复,“我当年第一次做预算,也因为没跟合作方确认价格被骂惨了。对了,张经理其实早上跟我问过你的方案进度,他不是真的想让你离职,就是想逼你多用心。”
苏瑶盯着“他不是真的想让你离职”这句话,心里的委屈慢慢淡了些。她深吸一口气,打开报价单,开始更新预算表。这次她不敢再马虎,每一个数字都反复核对,还特意去网上查了皮影材料的最新市场价,确保没有偏差。
中午吃饭时,苏瑶去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个饭团,刚想找个位置坐下,就看到林宇在靠窗的位置冲她招手。她走过去,林宇递给她一份刚买的沙拉:“总吃饭团对身体不好,这个给你,补充点维生素。”
“林宇哥,你不用这么照顾我的……”苏瑶有点不好意思。
“都是同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林宇笑着说,“对了,下午我要去见个文创产品供应商,你要不要一起去?顺便跟他们聊聊皮影戏产品的生产流程,对你做方案有帮助。”
苏瑶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我怕给你添麻烦。”
“不会,你去了还能帮我记记笔记,”林宇拿起筷子,“下午两点在公司楼下集合,记得带笔记本。”
下午的供应商拜访让苏瑶收获很大。供应商带他们参观了文创产品的生产线,从设计打样到批量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讲得很详细。苏瑶拿着笔记本记个不停,还趁机问了很多问题:“皮影书签用金属材质的话,雕刻精度能达到多少?”“批量生产的话,最快多久能交货?”
供应商笑着说:“小姑娘很专业啊,这些问题都问到点子上了。金属雕刻精度能到0.1毫米,只要设计图没问题,最快两周就能交货。”
回去的路上,林宇对苏瑶说:“你看,多跟行业里的人交流,比你闷在办公室里查资料有用多了。做文创项目,不仅要懂创意,还要懂生产、懂市场,这样方案才能落地。”
苏瑶点点头:“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有好想法就行,现在才知道,原来做项目需要考虑这么多。林宇哥,谢谢你带我来,不然我到现在还不知道生产流程这么复杂。”
“慢慢来,谁都有个成长的过程,”林宇说,“你比我刚入职的时候强多了,我那时候连供应商的门都不敢进,更别说问问题了。”
回到公司,苏瑶立刻把下午学到的生产知识补充到方案里,还更新了预算表和交货周期。这次她没再熬夜,而是按部就班地核对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遗漏。晚上七点,她拿着最终版方案敲开了张默办公室的门。
张默翻方案时,苏瑶紧张得手心冒汗。过了大概十分钟,他终于抬起头,没像之前那样批评,只是说:“这次比上次强多了,数据准确,流程也清晰,传承人报价单也附上了,还算用心。”
苏瑶心里一喜,刚想说话,张默又说:“但还有个问题,你没考虑到市场推广的渠道预算。皮影戏文创主要面向年轻人,你只写了‘线上推广’,具体用哪些平台、每个平台的预算多少、预期效果是什么,都没写清楚。这个周末把推广方案补上,下周一早上给我。”
虽然还是没完全通过,但至少得到了“还算用心”的评价。苏瑶走出办公室时,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林宇正好在走廊里等她,看到她的表情,笑着问:“看你这样子,方案通过了?”
“算是吧,”苏瑶说,“张经理让我周末补推广方案,下周一交。林宇哥,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帮我找传承人、带我见供应商,我肯定做不好。”
“不用谢,你自己也很努力,”林宇递给她一个苹果,“周末别太累,注意休息,推广方案要是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那个周末,苏瑶没有像之前那样熬夜,而是合理安排时间:周六上午查年轻人喜欢的文创推广平台,下午做预算分配;周日上午写推广流程,下午找林宇帮忙看方案。林宇帮她指出了“预算分配太平均,应该重点投入短视频平台”“缺少用户互动活动设计”等问题,还帮她找了几个成功的文创推广案例参考。
下周一早上,苏瑶把推广方案交给张默时,心里已经没那么紧张了。张默翻完方案,终于点了点头:“这次还不错,推广思路清晰,预算分配也合理。下周一开始,你跟林宇一起对接皮影戏项目,他负责技术支持,你负责传承人沟通和产品落地,有问题及时跟我汇报。”
苏瑶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谢谢张经理!我一定会好好做的!”
走出办公室,她第一时间找到林宇,兴奋地说:“林宇哥,张经理让我跟你一起对接项目!我的方案通过了!”
林宇正在敲代码,听到这话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我就说你肯定能行,好好干,咱们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瑶还是会犯错:给传承人发合作合同的时候,不小心把“预付款比例”写成了“全款”,幸好林宇及时发现,才没造成损失;跟供应商对接生产细节时,漏记了“产品包装要印非遗logo”,导致供应商差点做错;甚至在整理项目资料时,把不同文件夹的文件弄混,害得林宇帮她一起加班分类。
每次犯错,苏瑶都很自责,觉得自己拖了团队后腿。有一次,她因为漏记供应商的要求,导致生产延误了两天,张默在项目例会上狠狠批评了她:“苏瑶,你能不能上点心?一个简单的记录都做不好,再这样下去,项目不用做了!”
那天晚上,苏瑶躲在楼梯间哭了很久。林宇找到她时,她眼睛红红的,像只受了委屈的兔子:“林宇哥,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这个工作?我总是犯错,连累大家。”
林宇递给她一张纸巾,坐在她旁边:“我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写错代码,导致整个项目系统崩溃,全公司的人都加班到凌晨三点才修复。那时候我也跟你一样,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技术,想辞职。”
“后来呢?”苏瑶问。
“后来我师傅跟我说,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不敢面对,不会总结,”林宇说,“你看,你现在比刚入职的时候进步多了:方案能做得完整,跟传承人沟通也越来越顺畅,上次还能独立解决产品包装的问题。你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经验,别着急。”
苏瑶看着林宇,心里的自责慢慢变成了动力。她擦干眼泪:“林宇哥,谢谢你,我不会放弃的,我会好好总结错误,以后尽量不犯错。”
从那以后,苏瑶养成了记“错题本”的习惯:每次犯错,她都会把错误原因、后果、解决办法写下来,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她还主动向李薇请教“怎么高效记录供应商需求”,虽然李薇态度还是冷淡,但至少告诉了她“用表格分类记录,重点内容标红”的方法。
慢慢地,苏瑶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她能独立跟传承人对接合作细节,能准确记录供应商的要求,甚至能在项目例会上提出有价值的推广建议。有一次,她发现短视频平台上“非遗手工”的话题热度很高,建议团队加大在该平台的推广力度,结果一周内,皮影戏文创的预约量就增加了30%。
张默在项目例会上,第一次公开表扬了她:“苏瑶这次提出的推广建议很好,为项目带来了不少流量,大家要向她学习,多关注市场动态,多思考。”
苏瑶听到表扬时,心里又激动又开心。她看向林宇,林宇冲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神里满是认可。
下班路上,苏瑶收到了林宇发来的消息:“恭喜你,得到张经理的表扬了!继续加油,你会越来越棒的。”
苏瑶回复:“谢谢林宇哥,要是没有你一直帮我、鼓励我,我肯定走不到现在。”
“不用谢,”林宇回复,“看到你进步,我也很开心。对了,下周团队要去郊区的皮影戏传承人那里实地考察,你也一起去,正好跟传承人当面确认合作细节。”
苏瑶看着消息,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自己的职场路还有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因为她明白,成长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过程,而身边还有林宇这样的伙伴支持她,这就足够了。
只是她不知道,这次郊区考察,会让她遇到新的挑战传承人临时提出要增加手工费,供应商那边又出了生产质量问题,而张默又给她加了新的任务:在考察期间,完成皮影戏文创的用户调研。多重压力下,苏瑶能不能扛过去?她又会学到哪些新的职场技能?这些都成了悬在她心头的问号,也让她对接下来的工作,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回到家,苏瑶把“错题本”拿出来,在最新一页写下:“今日得到张经理表扬,因为提出了短视频推广建议。总结:多关注行业动态,多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想法。接下来目标:做好郊区考察的准备,完成用户调研,解决可能出现的合作问题。”
写完,她合上本子,打开电脑,开始查郊区传承人的最新资料,准备考察时要问的问题。窗外的夜景很美,灯光璀璨,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虽然经历了很多挫折,但终于看到了成长的希望,也对未来的职场路,多了一份坚定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