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林晚秋终于爬上了后山的山顶。风还是那么刮,可站在山顶往下看,能隐约看到远处一片灰蒙蒙的影子 —— 那是县城的方向,比李家村大得多,轮廓看着就热闹。

晚秋扶着身边的歪脖子树,大口喘着气。她的脚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每动一下,都像有无数根小针在扎,袜子和伤口粘在一起,一扯就疼得钻心。她低头看了看,鞋子的鞋帮裂了个大口子,脚趾头露在外面,冻得又红又肿,沾着泥土和草屑。

怀里的针线笸箩倒是好好的,她赶紧摸了摸,竹编的纹路硌着手心,心里踏实了点。外婆说的没错,翻过山就能看见县城,现在看见了,就快到了。

她歇了没两分钟,就又往下走。下山的路比上山还难,全是碎石子,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晚秋只能侧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挪,手紧紧抓着路边的枯草,生怕摔下去。

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天越来越亮,县城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楚了。能看到一圈青砖砌的城墙,城门口好像有不少人进出,还有骑着自行车的,叮铃铃的车铃声顺着风飘过来,那是在李家村从来没听过的热闹。

晚秋的心里又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找到表姐,期待的是到了县城,就不用再怕王老三和爹了。

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她才走到城门口。门口有两个穿着蓝色制服的人,背着枪,看着挺严肃。晚秋不敢抬头,低着头跟着人流往里走,还好没人拦她,顺利进了城。

一进县城,晚秋就看呆了。路是用水泥铺的,比李家村的土坯路平整多了,路边有电线杆,上面挂着电线,还有不少房子,有的是砖瓦房,有的甚至是两层小楼,墙上刷着红色的标语,写着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路上的人也多,男的大多穿着中山装,女的有的穿列宁装,有的穿花布褂子,还有小孩穿着棉袄,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走。路边有卖早点的摊子,飘着油条和豆浆的香味,晚秋的肚子一下子就叫了起来 —— 她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还没吃过东西呢。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二十块钱,没舍得花,只是咽了咽口水,赶紧打听表姐陈春燕的住处。她只记得表姐说过,住在县城东头的筒子楼里,具体哪个楼,她也记不清了。

她找了个卖早点的大妈,小声问:“大妈,您知道东头的筒子楼在哪儿吗?”

大妈抬头看了她一眼,见她穿得破破烂烂的,脚上还都是泥,倒是没嫌弃,指了指东边:“顺着这条街一直往东走,过了国营饭店,再拐个弯就是了,那一片都是筒子楼,你找哪家啊?”

“我找陈春燕,她在那边住。” 晚秋赶紧说。

“陈春燕?” 大妈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个人,在纺织厂上班吧?住三号楼,你到了那边再问问别人,都知道。”

晚秋连忙道谢,顺着大妈指的方向往东走。街上的人越来越多,自行车来来往往,她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撞到人。路过国营饭店的时候,她忍不住往里面看了一眼,里面摆着几张桌子,有人在吃饭,看着就很暖和。

又走了一会儿,果然看到了一片筒子楼。那筒子楼都是红砖砌的,一层有好多户人家,楼道在外面,挂着不少衣服,还有人家在楼道里生了煤炉,飘着煤烟味。

晚秋站在楼下,心里有点慌,不知道该怎么找。她看到一个阿姨在楼道里晾衣服,就走过去问:“阿姨,您知道陈春燕住在哪儿吗?她在纺织厂上班。”

阿姨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说:“春燕啊,住三楼最东边那间,你找她有事?”

“我是她表妹,从乡下过来的。” 晚秋赶紧说。

阿姨指了指楼上:“你上去吧,这时候她应该在家,今天她轮休。”

晚秋谢过阿姨,扶着楼梯扶手往上走。楼梯是水泥的,有的地方掉了皮,楼道里堆着煤球、白菜,还有小孩的玩具,走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地躲着。

到了三楼,她找到了最东边的那间房,门是木头的,刷着蓝色的漆,已经有点掉漆了。她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啊?”

“表姐,是我,林晚秋。” 晚秋小声说。

门很快就开了,开门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梳着齐耳短发,穿着蓝色的劳动布褂子,正是陈春燕。

春燕看到晚秋,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看清了她的模样,吓得赶紧把她拉进来:“晚秋?你怎么来了?怎么搞成这样?”

晚秋一进屋里,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表姐,我爹要把我卖给王老三,我是逃出来的……”

春燕把门关好,拉着晚秋坐在床边,又给她倒了杯热水:“你慢慢说,别着急,到底咋回事?”

晚秋捧着热水杯,把爹怎么赌钱欠了债,怎么跟张媒婆商量,用三百块钱把她卖给王老三,她怎么半夜逃跑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春燕越听越生气,拍了下桌子:“林老根这是疯了!买卖婚姻是犯法的!王老三也是个浑蛋,都什么年代了,还想买媳妇!”

骂完,她又看着晚秋的脚,心疼得不行:“你看看你这脚,都成什么样了?快把鞋脱了,我给你看看。”

晚秋不好意思地脱掉鞋子,袜子一脱下来,春燕倒吸了一口凉气。脚底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有的已经破了,流着血,还有不少小伤口,看着就疼。

“你这孩子,怎么遭这么大罪?” 春燕赶紧从抽屉里拿出药棉和红药水,小心翼翼地给晚秋擦伤口,“我给你找双我的旧鞋,你先穿着,明天再给你买双新的。”

春燕的屋子不大,就一间房,里面摆着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墙上贴着一张电影海报,是《庐山恋》的,还有一张纺织厂的先进工作者奖状。桌子上放着一个暖水瓶,还有一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 “劳动最光荣”。

“你先歇会儿,我去给你煮点面条。” 春燕说完,就去门口的煤炉上忙活。楼道里的煤炉都是各家共用的,就在门口,煮面条的香味很快就飘了进来。

晚秋坐在床边,看着屋里的一切,心里觉得特别踏实。这是她逃跑以后,第一次有了安稳的感觉。她摸了摸怀里的针线笸箩,把它放在桌子上,打开看了看,里面的半块碎花布和银顶针都还在。

没一会儿,春燕就端着一碗面条进来了,上面还卧了个荷包蛋:“快吃吧,饿坏了吧?”

晚秋接过碗,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面条热乎乎的,鸡蛋也香,她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慢点吃,别噎着。” 春燕坐在旁边看着她,笑着说,“以后你就先在我这儿住,别担心,有我在,没人能把你怎么样。”

晚秋点点头,嘴里塞满了面条,说不出话来。

吃完面条,春燕又给她找了件旧棉袄和一条裤子:“你先换上,你那衣服都脏得不能穿了,我明天给你洗洗。”

晚秋换上春燕的衣服,衣服有点大,但很暖和。春燕又找了块布,给她的脚包好,让她躺在床上歇着:“你跑了一夜,肯定累坏了,好好睡一觉,有什么事醒了再说。”

晚秋确实累了,躺在床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一觉睡得特别沉,没有做噩梦,也没有听到王家人的叫喊声,只有楼道里偶尔传来的说话声和自行车的铃声,让她觉得特别安心。

等她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屋里点了灯,是那种日光灯,比家里的煤油灯亮多了。春燕坐在桌子旁,正在缝补衣服,手里拿着针线,缝得很认真。

“醒了?” 春燕抬头看了她一眼,“饿不饿?晚上咱们吃馒头和咸菜,还有昨天剩下的粥。”

晚秋摇摇头:“不饿,表姐,我帮你缝吧。”

她走过去,坐在春燕旁边,拿起桌子上的针线,接过春燕手里的衣服。那是一件男式的中山装,袖口磨破了,需要缝补。晚秋的手很巧,拿起针线,很快就缝了起来,针脚又细又密,比春燕缝得好多了。

春燕看着她的手,笑着说:“你这手艺,跟你外婆一样好。以前你外婆就经常给我做衣服,缝补的活儿也做得特别细。”

提到外婆,晚秋的眼睛有点红:“外婆走之前,让我要是有难处,就来县城找你。”

“你外婆是个好人,可惜走得早。” 春燕叹了口气,“你这手艺可不能浪费了,在县城,有手艺就能活下去。”

晚秋抬头看着春燕:“表姐,我能做什么啊?我除了会缝补衣服,别的也不会。”

“这就够了啊!” 春燕说,“县城南头有个巷口,好多人在那儿摆摊做针线活,有缝补的,也有做新衣服的。你手艺这么好,去那儿摆摊肯定行,一天能赚不少钱呢。”

晚秋愣了一下:“摆摊?我…… 我没摆过摊,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

“没事,我带你去,教你怎么弄。” 春燕拍了拍她的手,“你别害怕,县城里的人都挺好的,只要你手艺好,定价实在,肯定有人找你做。再说了,你总不能一直靠我养着,有个活儿干,心里也踏实。”

晚秋想了想,觉得春燕说得对。她不能一直依赖表姐,她得自己赚钱,自己养活自己。外婆也说过,女人得有自己的手艺,有自己的骨气。

“那…… 那我试试?” 晚秋小声说。

“这就对了!” 春燕高兴地说,“明天我休息,带你去南头看看,再给你买块便宜的布,你先支个小摊试试水。要是有人找你缝补,你就好好做,保准没问题。”

晚上,春燕把床让给晚秋睡,自己在桌子旁边搭了个临时的铺。晚秋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心里琢磨着摆摊的事。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但她想试试,为了自己,也为了不辜负外婆的期望。

第二天一早,春燕就带着晚秋去了南头。南头的巷口确实很热闹,路两边摆着不少摊子,有卖菜的、卖水果的、修鞋的,还有好几个针线摊,每个摊子前都放着一张小桌子,上面摆着针线、布料和剪刀。

春燕带着晚秋挨个看了看:“你看,那个张婶,在这儿摆了好几年摊了,做衣服做得不错;还有那个李姐,缝补的活儿好,回头客特别多。你以后就跟她们多学学。”

晚秋点点头,仔细看着每个摊子的情况。有的摊子挂着做好的衣服样品,有的摆着布料,顾客来了,就跟摊主商量款式和价格,看着挺热闹的。

接着,春燕又带晚秋去了布店,买了块便宜的蓝布,还买了些针线和剪刀:“先买这些,等你赚了钱,再买好点的布。”

然后,她们又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张小桌子和一把小凳子:“这桌子虽然旧点,但能用,便宜,才五块钱。”

把东西都搬回春燕家,春燕帮晚秋把桌子擦干净,又找了块木板,写上 “缝补衣服,定做新衣”,让她明天就能去摆摊。

“别紧张,明天我陪你去,帮你看着点。” 春燕安慰她说。

晚秋摸着桌子上的蓝布和针线,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从明天开始,她就要在县城开始新的生活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她有手艺,有表姐的帮忙,还有外婆留下的针线笸箩,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在县城站稳脚跟。

晚上,晚秋又帮春燕缝补了几件衣服,缝得又快又好。春燕看着她的手艺,笑着说:“你这手艺,肯定比她们都强,明天保准有不少人找你。”

晚秋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更加认真地缝着衣服。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让表姐失望,也不能让自己失望。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晚秋就醒了。她穿上春燕给她买的新鞋,收拾好针线、布料和小桌子,跟着春燕一起去了南头的巷口。

她们去得早,找了个靠墙的位置,把小桌子摆好,把蓝布铺在桌子上,又把写着字的木板立在旁边。周围的摊主也陆续来了,张婶和李姐看到晚秋,都好奇地问春燕:“春燕,这是你家亲戚啊?也来摆摊?”

“是啊,这是我表妹晚秋,手艺可好了,你们多照顾照顾。” 春燕笑着说。

张婶上下打量了晚秋一番,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李姐倒是挺热情:“小姑娘别紧张,慢慢来,有啥不懂的问我。”

晚秋连忙道谢,心里稍微放松了点。

太阳慢慢升起来,巷口的人也越来越多。晚秋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针线,却有点不知所措。路过的人很多,有的看一眼她的摊子就走了,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

春燕站在旁边,小声鼓励她:“别着急,再等等,肯定有人来的。”

晚秋点点头,双手放在膝盖上,紧张地看着路过的人。她想起了外婆教她做针线活的时候,外婆说过,做针线活要用心,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她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就这样,从早上等到中午,还是没人来问。晚秋的心里有点失落,春燕安慰她说:“第一天都这样,别灰心,下午肯定有人来。”

中午,春燕去买了两个馒头和一包咸菜,跟晚秋一起在摊子旁边吃。吃完馒头,晚秋又坐回凳子上,继续等。

下午的时候,终于有个大妈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条磨破了裤脚的裤子,看着晚秋的摊子问:“小姑娘,你这儿能补裤子不?”

晚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连忙点头:“能…… 能补,大妈,您放这儿吧。”

春燕在旁边笑着说:“大妈,您放心,我表妹手艺好,补得又细又好看。”

大妈把裤子放在桌子上:“那行,你给我补补,多少钱啊?”

“一毛钱就行。” 晚秋小声说,她看别的摊子补裤子都是一毛钱。

“行,那我下午再来拿。” 大妈说完就走了。

晚秋拿起裤子,看着磨破的裤脚,心里琢磨着怎么补。她想起以前帮外婆补衣服的时候,外婆说过,磨破的地方可以缝点花纹,既好看又结实。她拿出针线,选了跟裤子颜色差不多的线,开始缝补。

她的手很巧,针脚又细又密,没一会儿就把磨破的地方补好了,还在裤脚边上缝了朵小小的梅花,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是补的,反而觉得挺好看。

下午,大妈来拿裤子的时候,看到裤脚上的梅花,又惊又喜:“哎呀,小姑娘,你这补得也太好看了!比新的还好看!”

晚秋笑着说:“大妈,您满意就好。”

大妈付了钱,拿着裤子走了,走的时候还跟旁边的人说:“这小姑娘手艺好,补得又细又好看,以后补衣服就找她。”

这是晚秋的第一单生意,虽然只赚了一毛钱,但她心里特别高兴。春燕也替她开心:“你看,我就说你能行吧!”

从这以后,陆续有几个人来问,有的让她补衣服,有的让她改衣服。晚秋都认真地做,做得又快又好,顾客都很满意。

天黑的时候,晚秋收拾好摊子,跟春燕一起回家。路上,她算了算,今天一共赚了五毛钱,虽然不多,但这是她靠自己的手艺赚的第一笔钱。

“不错啊,第一天就赚了五毛钱,比我预想的还好。” 春燕笑着说,“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晚秋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她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Kj8JlFB3HIG8oeuOM6EE3c4oGpG6IIFpaAfIwyroVf6Enhvk2axFQaq37nuGq0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