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重生1993,甲方爸爸成了我厂长

林晚是被一股浓重的机油味和棉絮呛醒的。

她猛地睁开眼,视线里不是熟悉的白色天花板和消毒水味,也不是自己那间能看到城市天际线的公寓。眼前是斑驳掉灰的墙壁,糊着几张早已发黄的旧报纸。头顶悬着一盏蒙着厚厚灰尘的白炽灯,光线昏黄。身下是硬邦邦的木板床,铺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粗布床单。

“咳…咳咳…”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喉咙里像是堵了团砂纸。

“哎哟,晚妹子,你醒啦?可吓死我们了!”一个穿着蓝色工装、围着同样油腻围裙的中年女人凑过来,脸上是藏不住的担忧,“刚才在车间,你一头就栽下去了!李师傅说你是累着了,饿着了,还是低血糖?”

林晚愣愣地看着她,脑子里一片混乱。车间?工装?低血糖?她林晚,二十一世纪顶尖纺织集团“星耀国际”的亚太区运营总监,年薪七位数,飞遍全球谈项目,怎么可能因为低血糖晕倒在车间?

她挣扎着想坐起来,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一样疼。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套着一件同样款式的蓝色工装,袖口磨得发亮,胸前别着一个褪色的工牌,上面用红漆写着:红星纺织厂 - 林晚。

红星纺织厂?

林晚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猛地抽痛起来。这个尘封在记忆最深处的名字,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混沌。

1993年!

她重生了!

重生回了这个她拼尽全力想要逃离,最终却成为她人生滑铁卢的起点——红星纺织厂!一个在几年后就因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资不抵债而彻底倒闭,让她和无数工友一夜之间失去饭碗的地方!

前世,她就是红星厂的一名普通女工。为了改变命运,她拼命学习,考上了夜大,后来跳槽去了私企,一步步爬到高位。而压垮红星厂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那个冷酷无情的甲方爸爸——陈屿!他代表当时如日中天的“远东集团”,以极其苛刻的条件,拿走了红星厂最后一点有价值的技术和订单,然后看着它轰然倒塌。

林晚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一种近乎荒谬的宿命感。她回来了,回到了一切悲剧开始之前。这一次,她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晚妹子,你咋了?脸色白得吓人!”工友大姐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没发烧啊。你躺会儿,我去给你倒点热水。”

“不用了,王姐。”林晚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清晰。她认出来了,这是车间的王大姐,心眼好,就是有点唠叨。“我没事,就是有点晕,躺躺就好。厂里…最近怎么样?”

“还怎么样?老样子呗!愁云惨雾的!”王大姐一拍大腿,压低了声音,但那愁苦还是溢了出来,“订单越来越少,工资都拖了俩月了!听说厂里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再这样下去,咱们这碗饭怕是保不住了!唉,你说咱们新来的那个陈厂长,才多大点年纪啊,能行吗?”

陈屿?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他来了?这么快?前世他好像也是93年空降到红星厂的,代表某个投资方来“整顿”。那时候,他就是高高在上的甲方爸爸,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目光,最终宣判了红星的死刑。

“他…人怎么样?”林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哼,能怎么样?年轻气盛,眼高于顶!”王大姐撇撇嘴,“来了没几天,就开了好几个会,说这个不行,那个落后,要改革,要效益!可光说顶啥用?订单呢?钱呢?听说今天下午,他还要召集技术科和几个车间的骨干开会,说是有‘重要指示’!晚妹子,你技术好,李师傅肯定要叫你去的,你可得打起精神,别像刚才那样晕倒了!”

林晚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开会?重要指示?呵,前世他也是这样,用“甲方爸爸”的姿态,把红星厂最后一点价值榨干。

“知道了,王姐。我没事了,你去忙吧。”林晚点点头。

王大姐又叮嘱了几句,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车间里巨大的噪音透过薄薄的墙壁隐隐传来,那是老旧织布机沉闷的轰鸣。林晚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和怨恨解决不了问题。她现在不是呼风唤雨的林总监,只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普通女工林晚。她需要机会,一个能让她展现价值、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这个下午的会议,可能就是第一个契机。

下午两点,红星厂那间唯一还算像样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长条会议桌两边,坐着技术科、生产科和几个主要车间的负责人,个个愁眉苦脸,眼神躲闪。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草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林晚坐在靠后的位置,是织布车间老李师傅硬拉来的。她低着头,显得很不起眼,但耳朵却像雷达一样竖着,捕捉着每一个字。

会议室的主位上,坐着一个男人。

他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与这间破败的会议室格格不入。身姿挺拔,面容俊朗,但眉宇间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冷峻和锐利。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时,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仿佛在评估一堆待处理的废品。

这就是陈屿。前世让她恨得牙痒痒,最终也让她在商场上栽了大跟头的甲方爸爸。他比林晚记忆中更年轻,但那份掌控一切的压迫感,已经初具雏形。

“人都齐了?”陈屿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会议室里所有的窃窃私语。“好,长话短说。红星厂的情况,我来了几天,也看清楚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产品毫无竞争力。”他每说一句,在座的人头就低一分,脸色就难看一分。“银行那边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三个月内,如果看不到实质性的改观,红星厂,破产清算。”

“哗——”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虽然大家心里都有数,但“破产清算”这四个字从新厂长嘴里说出来,还是像一颗炸弹,把最后一点侥幸也炸得粉碎。

“陈厂长!不能啊!我们厂几百号人,都指着这厂子吃饭呢!”生产科的老张头急得站起来,满脸皱纹都在抖。

“就是啊陈厂长!再给我们点时间!我们一定能改好的!”技术科科长也跟着附和。

“时间?”陈屿冷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那股压迫感更强了,“红星厂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你们拿什么改?靠那些连东南亚小厂都比不上的设备?还是靠那些几十年没变过的老花样?”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随手扔在桌子上,“看看这份质检报告!客退率高达15%!这样的产品,谁要?”

众人哑口无言,面如死灰。

林晚坐在角落,心里却异常冷静。陈屿说的都是事实,残酷但真实。前世红星厂就是这么死的。但这一次,她手里握着二十多年后的技术和市场认知!

“所以,”陈屿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死寂,“我代表投资方,带来了一个机会。远东集团,愿意给红星厂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观察期。如果在这三个月内,红星厂能拿出至少一款符合远东集团质量标准、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并且通过他们的严格审核,远东集团将考虑签订一笔长期、稳定的代工订单。这笔订单的金额,足够让红星厂缓过气来,甚至进行初步的技术改造。”

“远东集团?!”老张头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远东集团,那是当时国内纺织行业的巨头,能搭上这条线,红星厂确实有救!

技术科科长也激动起来:“陈厂长!您放心!我们技术科一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仿佛绝处逢生。

只有林晚,在听到“远东集团”和“代工订单”这几个字时,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又是这样!前世,他就是用这样一个看似诱人的“机会”,像钓鱼一样,吊足了红星厂的胃口,然后一步步收紧鱼线,最终连骨头带刺地吞了下去!所谓的“代工订单”,不过是压榨红星厂最后一点技术价值和人力的幌子!等价值榨干,订单立刻转移,红星厂只剩下一堆破铜烂铁和巨额债务!

陈屿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照灯,在众人激动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了角落里那个一直低着头、沉默得几乎透明的身影上——林晚。

“这位是?”他微微蹙眉,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剔。

“哦,陈厂长,这是织布车间的林晚,技术挺不错的,老李师傅推荐她来听听。”技术科科长赶紧介绍。

林晚抬起头,迎上陈屿的目光。那双眼睛深邃锐利,带着审视和一丝…疑惑?仿佛觉得她这个位置坐在这里有些突兀。

“技术不错?”陈屿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红星厂的技术,如果真不错,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了。”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众人,“远东集团的要求很简单:第一,产品必须达到国际一线品牌的质量标准,特别是色牢度、缩水率和面料手感。第二,设计要有新意,不能是市面上烂大街的老款式。第三,成本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技术科,三天内,给我拿出至少三个可行的产品方案和初步的成本核算。三天后,远东集团的技术总监会亲自来厂里审核。方案不过关,一切免谈。”

“三天?!”技术科科长差点跳起来,“陈厂长!三天太紧了!光是打样、测试…”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陈屿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远东集团的时间很宝贵。要么拿出真本事保住饭碗,要么,就等着下岗通知单。你们自己选。”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后在林晚身上停留了一秒,带着一种冰冷的评估,“散会。”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议室,留下满屋子面面相觑、愁云惨淡的人。

“完了完了,三天!这怎么可能?”老张头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就是啊,国际一线标准?咱们这些老掉牙的设备,怎么达标?”另一个人也唉声叹气。

技术科科长更是急得满头大汗:“这…这让我上哪儿去找新设计?新工艺?三天…三天就是神仙也难办啊!”

会议室里瞬间充满了绝望的抱怨和哀叹。

林晚坐在角落,却缓缓站了起来。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抱怨,而是走到技术科科长面前,声音清晰而平静:“张科长,我能试试。”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带着惊讶、怀疑,甚至还有一丝看笑话的意味。

“林晚?你?”张科长上下打量着她,仿佛不认识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工,“你…你行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远东集团的要求…”

“我知道要求。”林晚打断他,眼神异常坚定,“给我一个机会,也给大家一个机会。三天,我拿出方案。”

“你?!”旁边一个技术员忍不住嗤笑出来,“小林,你口气不小啊!张科长他们几个老技术都愁白了头,你一个车间女工,能有什么办法?别添乱了!”

“就是,别异想天开了!”有人附和。

张科长也是一脸为难:“林晚,我知道你技术好,但这…这难度太大了。万一搞砸了,耽误了陈厂长交代的事,我们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搞砸了,责任我一人承担。”林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如果成了,红星厂就有救了。张科长,现在还有别的办法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我试试!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还在抱怨的众人。是啊,现在还有别的路吗?等死吗?

张科长看着林晚那双异常明亮、仿佛燃烧着火焰的眼睛,心里猛地一动。这眼神…不像是一个普通女工该有的!他犹豫了片刻,最终一咬牙:“好!林晚!我信你一次!但你记住,只有三天!技术科的资料、设备,你随便用!需要人手,你尽管开口!”

“谢谢张科长!”林晚郑重地点点头。

“哼,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那个刚才嗤笑的技术员撇撇嘴,但也没再说什么。

林晚不再理会旁人的目光,转身大步走出了会议室。她知道,她赌上了自己重生后的第一次亮相,也赌上了红星厂所有人的希望。但她有底气!二十多年后的技术、设计理念、市场需求,就是她最大的王牌!

接下来的三天,林晚几乎住在了技术科那间堆满资料和布样的办公室里。

她把自己前世在“星耀国际”积累的所有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目标明确:一款能惊艳远东集团、符合国际标准、成本可控、并且红星厂现有设备经过调整就能生产出来的产品!

她翻遍了技术科积压如山的旧资料、过时的设计图、还有各种布料样本。很多在别人眼里是废纸的东西,在她眼中却藏着宝藏。她发现厂里几年前进口过一批比较新的染料助剂,但因为没人会用,一直闲置在仓库角落。她还找到几套关于新型纤维混纺和后整理工艺的内部培训资料,虽然只是皮毛,但给了她启发。

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用铅笔在稿纸上飞快地画着、计算着。她设计了一款采用“天丝+精梳棉”混纺的面料。天丝(当时国内还叫“莱赛尔”)是新型环保纤维,手感垂坠、光泽柔和、吸湿透气,是未来高端面料的主流。精梳棉则保证了强度和舒适度。两者结合,性能远超当时市面上流行的纯棉或化纤面料。工艺上,她结合了资料里的“生物酶抛光”和“液氨整理”思路,虽然红星厂没有液氨设备,但她设计了一套用现有设备和助剂进行模拟处理的方案,重点提升面料的柔软度、光泽度和抗皱性,确保能达到远东集团要求的“丝滑触感”和“高级光泽”。设计上,她摒弃了当时流行的繁复大花,采用了简约的几何纹理和渐变色系,灵感来源于未来几年国际秀场的流行趋势,既现代又不过时。

成本核算是个大难题。天丝纤维价格昂贵。林晚绞尽脑汁,反复计算混纺比例,最终确定了一个“30%天丝+70%精梳棉”的黄金配比。这个比例既能显著提升面料品质,又不会让成本失控。她甚至优化了染整流程,减少了水耗和助剂用量,进一步压缩成本。

三天时间,她几乎没合眼,眼睛熬得通红,整个人瘦了一圈,但那份凝聚了她心血的《“晨曦”系列高端休闲面料开发方案》却越来越厚实、越来越完善。方案里不仅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工艺流程、成本核算,还附上了她手绘的几款效果图和面料小样(她利用车间休息时间,偷偷用小样机试织出来的)。

第三天下午,远东集团的技术总监准时抵达。

陈屿亲自陪同。这位总监约莫四十岁,戴着金丝眼镜,神情倨傲,带着一种专业人士特有的挑剔。他坐在会议室,接过张科长递上的几份方案草稿,只翻了几页,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太平庸!”他毫不客气地评价,“设计毫无新意,工艺还是老一套,成本核算也经不起推敲。张科长,这就是你们红星厂的水平?看来陈厂长之前说的‘最后机会’,是浪费在你们身上了。”

张科长和技术科的人脸都绿了,冷汗涔涔而下。

陈屿坐在旁边,面无表情,但眼神深处也流露出一丝失望和冰冷。他看向张科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还有别的方案吗?没有的话,会议结束。”

“有!”一个清亮而坚定的声音突然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门口。

林晚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走了进来。她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头发有些凌乱,脸色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她无视了总监惊讶的目光和陈屿审视的眼神,径直走到会议桌前,将那份厚厚的《“晨曦”系列方案》放在总监面前,然后又拿出几块精心整理过的、手感丝滑、光泽柔和的小样,一一摆开。

“总监您好,这是我的方案,请您过目。”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强大的自信。

总监狐疑地拿起方案,翻开第一页。当他看到“天丝(莱赛尔)”、“精梳棉”、“生物酶抛光”、“模拟液氨整理”这些名词时,眼神明显一凝。他快速翻阅着,越看越专注,脸上的倨傲逐渐被惊讶和凝重取代。他拿起那几块小样,反复摩挲、拉伸、对着光线查看,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纤维结构。

“这…这混纺比例是你定的?这个后整理思路…你们厂有液氨设备?”总监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晚。

“液氨设备没有,但我设计了一套利用现有设备和新型助剂进行复合处理的工艺流程,效果可以接近液氨整理的核心指标,具体数据和对比测试报告在方案第15页。”林晚不卑不亢地回答,“成本核算在附件二,30%天丝比例下,综合成本控制在远东集团代工订单的合理区间内,利润空间也有保障。设计理念融合了未来市场对环保、舒适、简约的需求,具体市场分析在方案第8页。”

总监彻底沉默了。他埋头又仔细看了近半个小时,不时对照着小样和数据,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最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起头,看向林晚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充满了审视和一丝…激赏?

“方案…很有想法。技术思路新颖,数据支撑扎实,成本控制也做得不错。”总监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特别是这个模拟液氨的思路,很有创意。小样的手感、光泽、悬垂感,确实达到了高端面料的标准。不过…”他话锋一转,“这只是方案和小样。大货生产能否稳定达到这个标准?你们的设备、工人技术、品控体系,能支撑吗?”

“能!”林晚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给我时间调整设备参数,培训关键岗位工人,建立新的品控点,大货生产没有问题!具体的生产计划和风险预案,在方案第22页。”

总监点点头,又看向陈屿:“陈总,这个方案,和你们厂之前提交的那些,完全不是一个水平。这个林晚…是你们厂的技术骨干?”

陈屿的目光一直落在林晚身上,从她进门开始,就没移开过。他看着她侃侃而谈,看着她面对总监咄咄逼人的提问时从容不迫,看着她眼中那股近乎燃烧的自信光芒。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女工能有的表现!她身上有一种东西,一种他从未在红星厂任何人身上看到过的东西——专业的底气,和掌控全局的气场。

“她…是织布车间的工人。”陈屿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复杂情绪。

“工人?!”总监的惊讶更甚,他再次仔细打量着林晚,仿佛要把她看穿,“不可思议…陈总,你手下藏龙卧虎啊!这个方案,我个人非常认可!我会向总部重点推荐!只要大货测试合格,这份订单,我们可以签!”

“真的?!”张科长和技术科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陈屿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但那笑容里,除了满意,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想要占有的欲望。他站起身,走到林晚面前,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力。

他俯视着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

“林晚,技术归我,人归厂里。”

林晚抬起头,迎上他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她看到了他的欣赏,他的满意,但更看到了他骨子里那种“甲方爸爸”的掌控欲——他看中了她的技术价值,想要把她这个人,连同她的技术,牢牢地捆绑在即将被盘活的红星厂里,成为他改革蓝图上的一枚重要棋子。

前世,就是这种掌控欲,最终毁了她的事业。

这一世,她林晚,绝不会再任人摆布!

她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嘲讽的弧度,声音清晰而平静地回敬:

“陈厂长,技术是我的。至于人…我只卖技术,不卖身。” +Elre93UPkmqWXl60vCgpjKS1Ky5L5XPIF4ZVzq1gA46gvStjD2lQI5+CnE/1V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