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核心项目,明争暗抢

林未把细化后的“动态权重调整模型”发给李曼的第二天,整个部门就炸开了锅公司要启动战略级项目“个性化内容中台”,目标是整合APP内所有内容资源,实现“一次创作、多端分发、千人千面”的推荐效果,由总监李曼亲自牵头,指定张涛负责整个项目的执行。

消息是在部门大会上宣布的,李曼站在台前,语气激动:“这个项目关系到公司明年的核心战略,成功了,咱们部门每个人都有功劳,晋升、奖金都不是问题。张涛,你是项目负责人,要带好团队,有需要的资源直接跟我提。”

张涛站起来,脸上是难得的兴奋:“请李总放心,我肯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林未坐在台下,心里也有点激动这是她入职以来接触到的最大项目,要是能参与核心工作,不仅能提升技术能力,还能在公司里积累更多人脉。她悄悄跟旁边的苏晓说:“要是能负责中台的算法设计就好了,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苏晓却皱了皱眉:“你别抱太大希望,张涛肯定不会让你碰核心工作,他现在把你当成竞争对手呢。”

林未心里“咯噔”一下,也想起了之前张涛抢功、使绊子的事,刚燃起的热情凉了半截。

果然,大会结束后,张涛组织项目组开会分配任务,把三十多个人分成了“核心算法组”“数据整合组”“用户反馈组”三个小组。“核心算法组”负责中台的推荐逻辑设计,成员都是组里资历老、跟张涛关系好的工程师;“数据整合组”负责对接各业务线的数据,由张涛亲自带队;而林未,被分到了“用户反馈组”,负责收集和整理用户对中台原型的意见,说白了就是“整理问卷、统计差评”的边缘工作。

“林未,你刚入职不久,先从基础的用户反馈做起,熟悉一下中台的业务逻辑,后续有机会再给你安排更重要的工作。”张涛说得冠冕堂皇,眼神却带着一丝刻意的疏离。

林未心里清楚,这又是张涛的“排挤手段”,但她没反驳,只是点了点头:“好,我会做好用户反馈工作。”

散会后,苏晓找到林未,气得直跺脚:“张涛也太过分了!这么重要的项目,竟然让你做用户反馈,这不是浪费你的能力吗?你跟李总说说,让她给你调整一下分工!”

“没用的,”林未苦笑,“李总让张涛负责项目,肯定会尊重他的分工安排,我现在去找李总,反而会让她觉得我‘挑三拣四’。再说,用户反馈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能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说不定能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

苏晓叹了口气:“也就你心态好,换做别人,早就跟张涛吵起来了。不过你说得对,用户反馈里藏着不少关键信息,你多留点心,有发现随时跟我说,我帮你对接产品端的需求。”

林未点了点头,心里也打定主意就算做边缘工作,也要做出不一样的效果,不能让张涛觉得自己“没能力”。

接下来的一周,林未开始全身心投入用户反馈工作。张涛给了她一个在线问卷链接,让她每天整理问卷结果,统计“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比例,每周五提交一份汇总报告。

其他负责用户反馈的同事,都是简单地把数据填进表格,甚至连用户的文字留言都懒得看。但林未不一样,她不仅统计了评分比例,还逐字逐句地阅读了近万条用户留言,把“不满意”的原因分成了“操作复杂”“内容不感兴趣”“加载缓慢”等八大类,还特意标注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反馈差异。

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问题:50岁以上的银发用户,对中台原型的满意度只有32%,远低于整体65%的满意度,主要抱怨集中在“字体太小看不清”“按钮位置太隐蔽找不到”“不知道怎么切换内容分类”。

林未心里一动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大多针对年轻人设计,很少考虑银发用户的需求,而根据公司的用户数据,50岁以上用户占比虽然只有15%,但付费意愿强、留存率高,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如果能解决银发用户的使用痛点,说不定能成为中台的“差异化优势”。

她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利用下班时间,找了自己的父母、邻居等10位银发用户,做了面对面的访谈,还让他们实际操作中台原型,记录下他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比如有位阿姨想找“健康养生”内容,翻了三页都没找到分类入口;有位叔叔想把字体调大,却不知道“设置”按钮在哪里。

林未把访谈内容整理成详细的报告,还附上了改进建议:一是默认字体放大2号,增加“老年模式”入口,一键切换大字体、简化界面;二是在首页增加“常用内容分类”快捷按钮,比如健康、戏曲、历史,方便银发用户快速找到内容;三是在操作流程中增加“语音提示”,比如点击按钮后,提示“已进入健康分类”,帮助视力不好的用户确认操作。

报告写完后,林未犹豫了按照分工,她只需要把用户反馈汇总给张涛,不需要提改进建议,而且这些建议涉及中台的界面和功能设计,属于“产品和核心算法组”的工作范围,她要是提了,会不会又被张涛说“越权”?

但一想到那些银发用户操作时的困难,她还是决定把报告交上去。不过这次,她没只发给张涛,而是同时抄送了李曼和产品经理苏晓她怕张涛又像上次那样,把她的建议压下来,甚至据为己有。

邮件发出去的第二天,李曼就回复了,只有一句话:“报告很有价值,周三项目例会,你给大家详细讲讲。”

林未看到回复,心里又惊又喜她没想到李曼会这么重视,还让她在例会上发言。但同时,她也有点担心张涛的反应。

果然,当天下午,张涛就把林未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脸色难看:“林未,你提交的银发用户报告怎么回事?用户反馈组的职责是整理反馈,不是提产品改进建议,你这是越权你知道吗?”

“我只是觉得这些建议能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对项目有帮助。”林未据理力争,“而且银发用户是重要的用户群体,他们的满意度低,会影响中台的整体效果。”

“我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做项目!”张涛提高了音量,“这些建议我早就考虑过了,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等中台核心功能稳定了再优化也不迟。你以后提交报告,先发给我审核,不准直接抄送李总,这是规矩!”

林未咬了咬嘴唇,没再反驳她知道跟张涛争论没用,只会让他更反感,不如等周三的例会,当着李曼和所有人的面,把建议说清楚。

周三的项目例会,李曼也参加了,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张涛先汇报项目进展,重点讲了核心算法的设计思路和数据整合的进度,对用户反馈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整体满意度良好,个别问题正在优化”,完全没提银发用户的事。

轮到林未汇报用户反馈时,她打开自己的报告,把银发用户的满意度数据、访谈记录、改进建议一一展示出来:“各位同事,根据近万条用户反馈和10位银发用户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50岁以上用户对中台原型的满意度仅为32%,主要痛点集中在操作复杂、字体过小、分类难找。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老年模式’‘快捷分类按钮’‘语音提示’三个改进建议,预计能将银发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到60%以上,同时不会影响年轻用户的使用体验。”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建议,不少人点头表示认可。李曼皱了皱眉,看向张涛:“张涛,林未提到的这些问题,你之前怎么没跟我说过?”

张涛没想到林未会在会上详细讲,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赶紧说:“李总,这些问题我早就注意到了,本来想等核心算法稳定后再处理,没想到林未这么着急提出来。而且她的建议还有不少问题,比如‘老年模式’会增加开发成本,‘语音提示’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开发成本和用户体验可以评估,但用户的痛点不能等。”林未立刻反驳,“我已经跟苏晓沟通过,‘老年模式’的开发工作量不大,只需要在现有界面基础上调整字体和布局,一周就能完成;‘语音提示’可以做成可关闭的选项,不想用的用户可以关掉,不会影响体验。而且根据市场调研,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推出了‘老年模式’,用户反馈很好,这是趋势。”

苏晓也赶紧附和:“对,我跟林未聊过她的建议,确实可行,而且能覆盖更多用户群体,对项目是好事。”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核心算法组组长老陈开口了:“我觉得林未的建议不错,银发用户的付费意愿强,要是能解决他们的使用痛点,说不定能提升中台的营收,开发成本跟潜在收益比起来,不算什么。”

老陈是组里的技术大牛,说话有分量,他一开口,其他同事也纷纷表示支持林未的建议。张涛看着局势不对,只好改口:“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那咱们就把‘老年模式’等优化加入项目计划,林未,你负责跟进用户反馈,配合产品和技术组推进优化。”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恨得牙痒痒本来想把林未排挤在核心工作之外,没想到她反而通过用户反馈找到了突破口,还得到了李曼和其他同事的认可,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例会结束后,李曼特意留下林未,笑着说:“你做得很好,能从用户反馈里发现这么重要的问题,还提出可行的建议,说明你用了心。这个项目需要更多像你这样关注用户需求的人,以后有想法不用藏着,直接跟我说。”

林未心里暖暖的,也更有底气了:“谢谢李总,我会继续努力的。”

回到工位,苏晓凑过来,一脸兴奋:“林未,你今天太帅了!把张涛怼得说不出话,还得到了老陈的支持,以后他再想排挤你,可没那么容易了。”

“主要是建议本身有价值,大家才会支持。”林未谦虚地说,“不过还是得谢谢你,在会上帮我说话。”

“跟我还客气什么,”苏晓拍了拍她的肩膀,“对了,我跟技术组的同事聊过,他们说‘老年模式’的开发需要算法配合,调整推荐内容的优先级,比如给银发用户多推健康、戏曲内容,你要是有时间,可以跟他们对接一下,这可是参与核心算法的好机会。”

林未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聊聊!”

她知道,这是张涛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她证明自己的机会。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接受安排,而是要主动争取,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从边缘走向核心。

接下来的两周,林未一边整理用户反馈,一边主动跟核心算法组对接“老年模式”的推荐逻辑优化。她基于之前的用户访谈数据,给算法组提供了详细的“银发用户内容偏好清单”,还一起调整了推荐权重比如将健康养生内容的权重提升20%,戏曲、历史内容的权重提升15%,确保银发用户在“老年模式”下能快速看到感兴趣的内容。

技术组的同事对林未的工作很认可,老陈还特意在项目例会上表扬她:“林未提供的用户偏好数据很精准,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老年模式’的推荐准确率比预期高了10%。”

张涛坐在旁边,脸色越来越难看,却又不能反驳老陈是技术大牛,连李曼都要给几分面子,他要是反驳,只会显得自己“不懂技术、打压下属”。

更让张涛生气的是,运营部的同事也来找林未,希望她能参与“老年模式”的推广方案设计:“你最了解银发用户的需求,推广方案有你参与,肯定能更精准。”

林未爽快地答应了,利用下班时间,帮运营部设计了“社区讲座+子女代操作教程”的推广方案在社区里举办“老年模式使用教学”讲座,现场教银发用户操作;同时制作“帮爸妈开启老年模式”的短视频,发给年轻用户,让他们帮父母设置。

方案提交后,运营部特别满意,还特意跟李曼表扬了林未:“没想到你们部门还有这么懂用户的年轻人,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李曼在部门大会上公开表扬了林未:“林未虽然负责用户反馈工作,但主动延伸到算法优化、推广方案设计,这种主动思考、跨部门协作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张涛,你要多向林未学习,关注用户需求,而不是只盯着技术本身。”

张涛站在台上,脸上火辣辣的,看向林未的眼神充满了敌意他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想把林未排挤在核心之外,反而让她靠自己的能力,在项目里站稳了脚跟,还得到了李曼和其他部门的认可。

林未坐在台下,心里却很平静。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张涛肯定还会继续找她的麻烦,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她有苏晓的支持,有技术组同事的认可,更有自己的实力和底气。只要她坚持做对项目、对用户有价值的事,就一定能在这个项目里,甚至在整个公司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会后,苏晓悄悄跟林未说:“张涛现在肯定把你当成眼中钉了,你以后要更小心,重要的工作成果一定要留好证据,别再让他抢了功。”

林未点了点头:“我知道,现在每次提交报告、跟其他部门对接,我都会保留邮件记录和聊天截图,就算他想抢功,也有证据证明是我做的。”

苏晓笑着说:“这就对了,职场里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保护自己。对了,下周技术组要做‘老年模式’的内部测试,你要不要参加?能提前看到优化后的效果,还能跟老陈多交流交流,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当然要参加!”林未眼睛一亮,她知道,这又是一个提升自己、积累人脉的好机会。她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张涛再也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晚上下班,林未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一吹,心里格外舒畅。她想起刚入职时的小心翼翼,想起被张涛抢功时的委屈,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能独立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能得到跨部门的认可,能在项目里拥有话语权,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她打开手机,看到苏晓发来的消息:“明天技术组测试,我跟老陈打好招呼了,你直接去就行,有问题随时问我。”

林未回复“谢谢”,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苏晓这样的盟友在身边,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她也能一步步走下去,让自己的锋芒,在这个项目里,在云启科技这个大舞台上,越来越耀眼。 m3JPG7bwyt92TKNd1sRDQw+yb6wCMC//z7sgwqUb/9fzqVKZntBAWI5D57t0S4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