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在大街上看到擦肩而过的婴儿时,总是忍不住说:“好可爱!”为什么婴儿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呢?这背后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原理。
在纸上画出一个婴儿的脸,然后在旁边画出妈妈的脸,这两张脸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日本学者山口指出,从面部比例来看,婴儿的脸更宽,眼睛相对较小,两眼之间的距离较大。此外,婴儿特有的丰满脂肪以及头骨比例,也是形成可爱面容的关键因素。不过,随着头骨的成长,五官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面部特征也会逐渐改变。
例如,婴儿小时候两眼之间的距离较宽,但随着头骨的成长,这个距离会逐渐缩小。
20世纪70年代后期,心理学家阿雷等人尝试用一种叫作心形曲线的特别的数学函数,来解释孩子成长过程中头骨的变化。之所以叫心形曲线,就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心脏。按照这种算法,我们只需将脸部的棱角修得圆润些,就可以画出一张娃娃脸。
动物行为学家洛伦茨(Konrad Zacharias Lorenz)将“可爱”所具备的特征归纳为大大的头、圆圆的脸颊、两眼之间的距离较宽、五官集中于面部下方以及体型圆润敦实,并将这些特征命名为“婴儿图式”。
洛伦茨解释说,人类在面对具有这些特征的对象时,会自动产生保护欲望。这是由“先天释放机制”所触发的一种自然反应。
现在,你是否明白为什么大家看到婴儿都会说“好可爱”了呢?
即使是绘画技巧欠佳的人,只要画出丰满圆润的脸庞,稍微拉宽两眼之间的距离,并适当拉大眉毛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就能画出一张可爱的娃娃脸。
婴儿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