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重点领域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把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和制度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领域,就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中,重点是加强对立法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司法工作、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立法是为国家立规矩定方圆的神圣工作,也是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复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党对立法工作领导的重点领域包括:一是立法体制改革工作。立法体制改革涉及国家政治体制和法治体制,必须报请党中央讨论决定。比如,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就由党中央研究决定。二是重要立法工作。例如,宪法修改属于国家最重要的立法工作,必须由党中央统一领导。1982年以来宪法的五次修改,都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修改宪法的意见,提请中央全会讨论通过后,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经法定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三是立法重大问题。例如,法律制定和修改中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由党中央作出决策。

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难点板块。《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一是政府机构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很多都是政府机构和行政执法体制的大变革。正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才能稳妥提出和顺利实施。二是重点领域执法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执法司法机关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等民生重点领域,严格依法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平等保护,加强对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的保护,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司法肩负着权利救济、定分止争、制约公权的功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不要越俎代庖”

党领导司法工作的重点领域包括:一是司法工作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司法机关推行更为文明化、人道化的刑事司法政策,包括严格控制死刑适用,推动量刑轻缓化,推进行刑社会化、监狱人性化,实行特赦,等等。二是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和实施了一大批改革举措,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不仅在中国司法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司法改革史上也很少见

四、加强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党领导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一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二是完善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三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快构建分层递进、分工协作、分类处理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更多社会纠纷以非诉讼方式解决,防止中国社会演变为诉讼社会。 0PAWKsXuhF2y93GXooB8+qnbTrzql4yraFgXUoc0r3gHGPoxFvZAK2LLUzyXtx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