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核心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情怀的集大成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真挚告白和坚定誓言,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丹心如一为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殷殷初心和崇高使命。
从陕北的小村庄到党中央,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路走来,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时刻把让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
镜头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19年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同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突然抛出了这句话。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
“欢迎你到中国去!看看古老而现代的中国,看一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收到习近平主席的邀请,菲科朗声答道:“我一定会去的!”
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的这个镜头让一直关注中国的外国人士印象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类似的镜头和感受有过多次: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宣示朴素而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2014年2月7日,在黑海之滨的索契,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21年4月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走进王德利家中。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温暖朴素的话语,直抵人心。
镜头二:“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他走进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与农机人员、农民、农业合作社人员亲切交谈。从良种培育到套种间距,从降雨情况到病虫害防治,从田间管理到收获收割,从产量预测到村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他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你们一样欣慰。”
民以食为天。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1年10月21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碱地大豆育种与生产示范田。
沿着一条小路,他走进田里,俯身摘下一个豆荚,轻轻捻开,仔细察看成色,顺手将一颗豆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后说:“豆子长得很好。”
这一幕,让一旁的农技负责人罗守玉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他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还曾多次谈到自己在陕西梁家河度过的7年农民时光。他曾感慨地说:“我觉得在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他跋山涉水,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领导历经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坚定有力的话语,激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
镜头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
2015年1月13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开展了一场雷霆万钧的反腐败斗争。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他这样为中央巡视组的同志撑腰打气:“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来。”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他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一批“大老虎”纷纷落马,无数腐败“小苍蝇”受到严肃处理,以如此的力度重拳反腐,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指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将作风建设视为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亲自部署、率先垂范、紧抓不放、久久为功,让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镜头四:“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2020年1月23日10时,位于长江中游的超大城市武汉,因罕见的疫情宣布“封城”。
作出这个决定,史无前例、世无先例。
“一千多万人的大城市,突然要凝固起来,静止下来,会带来各种问题”,“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政治勇气作出这一关键决定。
大年初一,本是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日子。
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表情凝重。
“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
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日子里,他时刻牵挂受疫情影响的群众安危,惦念着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将士”;他主持召开21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策;他对派出到湖北前方的中央指导组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交代指导组的负责同志“有什么情况、有任何需要,可以打电话直接和我说”。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重若千钧。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封城”中的武汉,走进社区、亲切慰问。他要求社区工作者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有温度,他还特别细心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总书记的话,温暖了武汉人民的心。
正是依靠人民,这场抗疫斗争创造出令世界赞叹的东方奇迹。
镜头五:“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眼睛向下、走进群众,向人民问计、听人民心声,是习近平从政一以贯之的品格。
人民的所思所盼装在总书记心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九所宾馆。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机、种粮大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急难愁盼、谈难点痛点、提解决办法。
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思考讨论
1.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言行,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了光辉典范。你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和人民情怀?
2.如何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为什么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学习总书记的这种人民情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四章第一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部分的辅助教学。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无限热爱人民、矢志造福人民、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信仰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的深厚的人民情怀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在运用本案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时政微视频《初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根植大地、心系百姓、不忘初心的人民情怀。《初心》以短视频方式,选取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等地生活、工作时的片段,简洁精要地讲述了他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短视频全部采用习近平本人在资料片中的自述和历史见证者的回忆,生动具象。通过观看短视频,学生能真正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到党的总书记的初心是什么,明白为什么不能忘记这个初心、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大地。在讨论案例之前,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新华社国内部承制、新华通讯社出品的系列纪录片《情怀》中的第一集《人民情怀》,了解半个世纪前,在陕北下乡插队的习近平就已经厚植下深深的人民情怀。他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人民情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厚植人民情怀,在革命家风传承中升华人民情怀,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
第二,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读懂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一是热爱人民、情系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领袖。在梁家河插队当知青时,“人民”二字已铭刻在青年习近平内心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贯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升华。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为“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一间间村舍,见证了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情怀。总书记始终牵挂群众安危,以“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决心抗击世纪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尊重人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勇开新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的清醒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件件实事、一份份牵挂,汇聚成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升华为那一句最深情的告白和最坚定的誓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三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扎根人民,始终牢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他矢志造福人民,始终不忘“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目标;他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始终深信“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在他心中,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饱满深厚,隽永悠长,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情怀的集大成者。
第三,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既要从细微之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等理论高度和深度来理解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并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生动体现。经历百年沧桑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不管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强国之路、复兴之路必然是一条富民之路。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质朴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人民与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说明我国国体政体的人民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鲜明的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始终坚守“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总在朴实之语中彰显,常在细微之间绽放。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胸怀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及其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实践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夺取政权、打下江山不容易,为人民巩固政权、守住江山更不容易。“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始终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质朴的语言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和为民服务的情怀。他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亿万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动、真切的语言,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时刻牵挂的,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考察调研中接触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大至人民的生命安危,小到群众的柴米油盐,在总书记心中都是牵挂不忘的大事。总书记感知着百姓冷暖,回应着群众期盼。“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定誓言,彰显总书记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第三,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其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观念。一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是坚持贯彻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五是在政治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价值内核、精髓要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厚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挚情怀,全心全意为民,念兹在兹忧民,贴心交心亲民,诚心诚意敬民,公平公正惠民。
第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发展观上的创造性运用,是人民情怀在思想理论上的充分表达,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之魂,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不遗余力的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启示意义
第一,真正的人民情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行统一、落实到实践中的人民情怀,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民情怀。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为人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对人民的关怀“实打实”。他谋划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操心着百姓身边的小事,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体味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关键就是要化作为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树立正确的人民群众观,在实践中坚定不移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真挚的人民情怀化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行动。
第二,常怀爱民之心、为民之志、惠民之情,人生奋斗就有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心中有民,奋斗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来源于在实践中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正是因为“情为民所系”,推动着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大事、难事办实、办好、办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大境界造就大胸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广大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但要认识到,有了情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才能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