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 脱贫路上,黄文秀用生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核心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脱贫攻坚期,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披坚执锐持续向贫困宣战,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高高飘扬。黄文秀同志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一员,她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谱写出令人感动和敬仰的新时代青春之歌,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大会授予黄文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但这位正值芳华的壮族姑娘已经长眠在了广西百色市的百福园公墓。在黄文秀同志不幸离世后,习近平对她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当代优秀青年的代表,黄文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激励鼓舞更多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大山的女儿又回到了大山

1989年,黄文秀出生于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一个农民家庭。2008年,黄文秀考入山西长治学院,学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学军训刚结束,她就积极申请入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我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申请书深情而坚定,虔诚而执着。2011年6月,品学兼优的黄文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科毕业后,黄文秀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在2016年毕业后毅然选择返乡,作为优秀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谈到自己回到家乡的初衷,黄文秀曾动情地对导师说:“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就这样,大山的女儿带着她满腔的赤诚和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强烈信念回到了哺育她成长的家乡,回到了父老乡亲的身边,也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征程中,黄文秀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于2018年3月26日来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百坭村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2017年底,全村共有460户206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2.88%,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当时组织考虑到一个女孩子去偏远的百坭村开展工作不方便,但黄文秀主动承担责任,而且决心特别坚定。

驻村工作开展得并不容易,黄文秀需要经过语言关、劳动关和信任关等重重考验。为了更好地打开工作局面,她积极向村里的老支书讨教工作的“诀窍”,认识到自己只有真正融入百坭村这个大家庭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为此,她学了村子里常用的壮语和桂柳话,主动到贫困户家里帮他们扫院子、干农活、种油茶、摘果子,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时间久了,村民们慢慢接受了这位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就把她当成了自家人,“你这个丫头,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在黄文秀居住过的驻村宿舍中,简易书架上摆着两本驻村日记,用真诚朴素的文字记录着她扶贫路上的心路历程和工作足迹:“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的第一负责人,我还不够勇敢”,“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为了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黄文秀带领村干部积极筹措资金硬化通屯路、安装路灯、修建蓄水池,逐步改善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她还利用休息时间,把贷款买来的私家车当作工作车,花2个月时间遍访全村195户贫困户,绘制了百坭村“民情地图”,把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都详细标注出来。等把村里的情况摸透了,她又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商讨挖掘百坭村的资源优势,学经验、找路子,大力发展杉木、八角、砂糖橘、枇杷等特色种植产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帮助村民实现经济致富的同时,黄文秀还不忘带领村民一起实现“精神致富”,她联络母校师生来村里开展支教,为筹办百坭村幼儿园多方奔走;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村规民约吟诵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真正做到了“扶贫”和“扶智”“扶志”的有机结合。

在驻村满一周年的时候,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到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秉持着“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的强大信念,黄文秀带领群众在脱贫路上攻坚克难,取得了累累硕果: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88户418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收6.38万元,还获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2020年底,百坭村成功脱贫摘帽,村子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村部所在的百布屯,新民居整齐分布,卫生室、小超市、电商扶贫网点以及健身场地等一应俱全,一个规模更大的榨油作坊已经建成。曾被黄文秀写进日记的泥泞颠簸砂石路,也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惠及百坭村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已经贯通,新建的村级幼儿园也在2021年9月迎来首批入园的孩子。

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

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最终定格在2019年6月16日。这一天她利用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因暴雨心系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此后,黄文秀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七一勋章”等荣誉,还入选了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离开了,但她不懈奋斗的身影、温暖如朝阳的笑容已经被记录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也将永远刻录在共和国的时代光影中。

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无数像黄文秀一样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们还在接续奋斗。身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的杨杰兴、黄旭先后接过黄文秀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他们沿着“扶贫产业路”继续奔走,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千方百计拓宽群众致富门路,让百坭村砂糖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项产业惠及脱贫户195户888人,实现脱贫户产业覆盖率100%。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的“90后”女孩黄思薇是黄文秀的老乡,原想毕业留广州当记者的她,在黄文秀精神的感召下也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并在2021年3月成为百坭村新到任的驻村干部。受到黄文秀的影响,百坭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发展。“90后”梁祥会办起了农家乐,他表示:“文秀书记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我们回来就是想把家乡建设得更美。”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让家乡更美、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交给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新征程的起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

思考讨论

1.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黄文秀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黄文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结合案例,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2.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立足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应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3.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请谈谈你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二章第一节“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部分的辅助教学。案例主要介绍了脱贫攻坚楷模、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历程,以及和黄文秀一样还继续奋进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优秀青年群体的先进事迹,正是因为他们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坚定前行。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在讲授“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对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进行系统讲解,之后将本案例引入教学,并组织学生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作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第二,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本案例的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围绕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影响进行全面讲解。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数百万扶贫干部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也为广大青年树立起青春榜样,能够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满怀信心和激情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案例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案例主人公黄文秀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也是全国奋战在扶贫一线的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连通了脱贫攻坚伟业的“最后一公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黄文秀的事迹与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脱贫攻坚楷模的事迹相结合,引导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的优秀代表和他们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成果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意志。

第四,教学中可以将案例的文本内容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课上则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的方式来辅助学生深入认识案例内容。课后可以推荐学生观看讲述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相关影片,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浙江省委宣传部、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台、浙江天光地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单位创作出品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另外,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长治学院于2021年6月共同出品了纪录片《文秀,你好》,影片采用大量珍贵的真实素材,包括黄文秀生前所写的日记、笔记和照片、录像等资料,通过老师、父母和同学、朋友的视角充分展现了她励志求学、战胜贫困、反哺家乡、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历程。这些影像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助力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无论综合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案例中介绍的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是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重要基础。以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一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宝贵力量,也为我们继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由此可见,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也更加坚定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进。就像案例中介绍的那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了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每个人所进行的努力又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力量。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以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们扎根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让贫困村脱贫摘帽、助力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同时,也彰显了个人价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复兴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也推动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让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案例中黄文秀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百坭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也将在一批又一批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继续奋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懈奋斗。

第四,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黄文秀一样,数百万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倾力奉献、苦干实干,超过1800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在与贫困作斗争的生动实践中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既赓续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精神,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依然需要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广大青年更应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助力实现民族复兴。

■启示意义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像黄文秀一样数百万扶贫干部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离不开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涵养激励。习近平曾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继续奋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宏愿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认真学习以黄文秀为代表的青年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增强本领才干,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篇章。 2e6LYxUvL5zz7ldIhkAI1UGB94v4yY4sM9jPwPRK/gZjFkqHMQsfs6q4hCYB/s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