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在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形成稳定的、强大的领导核心,是党的领导制度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发挥政党政治功能的重要保证。遵义会议在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证明,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伟大的时代,必有高瞻远瞩的领路人指引方向;伟大的事业,必有乘风破浪的掌舵者沉着领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标志着党的领导核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的确立,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来说,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政治优势。
“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
红墙青瓦,翘角飞檐;木门石柱,抱厦一圈。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子尹路96号,一幢二层小楼沿街而立。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黑底阴刻贴金木匾,熠熠生辉,庄严肃穆。登上二楼,一间仅有27平方米的小客厅里,保留着一张长方桌,桌子四周围着一些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时光闸门仿佛徐徐打开,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里,见证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为战事等原因,11名政治局委员中参会者6人,5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中有4人出席。出席会议的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1月15日晚上,开会的人陆续到来,会场没有严格的排序。其中,王稼祥是被担架抬进来,躺在藤椅上开会的。
会上,博古作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主报告)。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而不承认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接着,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副报告。他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同时批评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随后,张闻天作批评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亦称“反报告”),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接着,毛泽东开始发言,在长篇发言中,他指出了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批驳了博古在总结报告中对错误的辩护;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他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说他们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还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画,限定时间打,这样当然打不好。这完全是瞎指挥!
在毛泽东发言之后,王稼祥立即旗帜鲜明地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和张闻天的“反报告”。刘伯承、彭德怀等红军前线将领也纷纷表达意见,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一向谦虚稳重的朱德说:“如果继续这样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李德听着伍修权翻译与会者的发言,神情十分沮丧,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表示“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于他的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博古虽然没有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但他表示愿意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
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关于“取消(最高)三人团”的这一项决定,不仅撤销了博古对军事的指挥权,而且正式撤销了李德的指挥权。这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是第一次。196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指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毛泽东进入了当时最重要的军事领导机构。邓小平后来回忆说,会后的行军中,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是在一起的。每天住下来,要等各个部队的电报,一直等到深夜,再根据这些电报确定红军的行动。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尽管名义上毛泽东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朱德曾赋诗曰:“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起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但其核心身份尚未得到全党的普遍认同。1936年6月,张国焘在“北上”还是“南下”问题上与中央产生分歧,后悍然率军南下,另立“中央”,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后,以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试图将个人凌驾于党中央之上。在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全党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维护毛泽东核心地位的重要性。王稼祥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在领导机关中要在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5年6月19日,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至此,毛泽东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形式上都成为中共中央最主要的负责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党心归一、军心归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深孚众望的领导核心,确立了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党的事业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绩。
新时代的领路人
当历史脚步跨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时,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增长,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GDP增速走出下行曲线。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党内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选举习近平担任总书记。
出生在红色革命家庭的习近平,从小受到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在深圳举办88岁寿宴,唯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他在写给父亲的拜寿信中,深情地说:“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出生在干部家庭的习近平却自称“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时,回忆起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的7年插队岁月。他说:“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他永远难忘临别时全村老少流泪相送的感人场景。在党的十八大以前44年的工作履历中,习近平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领袖,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般军官到军委主席,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历练多年,都扎扎实实而政绩卓著。正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一经站上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岗位,就立刻展现出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北京。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鲜花盛开,暖意融融,气氛庄重而热烈。
11时53分,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微笑着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面对500多名中外记者,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话语坚定有力:“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
2个月之后,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道出了反腐败斗争的铿锵誓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党展开。从抓“舌尖上的浪费”到抓“车轮上的铺张”,从查“月饼盒里的不正之风”到查“楼堂馆所的豪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系列举措剑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些身居高位的“老虎”落马,犹如一记记惊雷响彻,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共产党反腐决心的认识。习近平领导全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赢得全国人民的高度信任。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党的十八大前的75%攀升至2016年的92.9%。
党经过革命性锻造,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政治保证。习近平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担当,挂帅中央深改组(委),领导出台数百个重大改革方案、上千项改革措施,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习近平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足迹遍及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翻山越岭到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一步步形成、深化。
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引领人民军队在新时代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一跃”。人民军队从思想作风、组织架构到武器装备都焕然一新。
在国际人士眼中,习近平是中国新理念的倡导者、新形象的塑造者、新方案的推行者。他领导指挥了一系列扩大战略优势、维护国家权益的伟大斗争,实现钓鱼岛领海日常巡航,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南海仲裁”成为一张废纸。他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他为“中国新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领航掌舵谋全局,思想引领向复兴。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注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思考讨论
1.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你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一论断?
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如何理解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3.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你认为应如何增强核心意识?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导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部分的辅助教学。本案例主要介绍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的形成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的非凡历程。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由于案例篇幅较长,建议教师提前发布给学生课下阅读,让学生课前了解案例内容。在运用本案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课外线上观看由中宣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共同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的第一集《掌舵远航》。该专题片用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日新月异的国家发展成就和平实鲜活的百姓故事,展现大国领袖领航掌舵的指引伟力,表达“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真挚情感。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习近平这位新时代领航者的无畏担当、人民情怀和非凡韬略,更加坚定沿着正确航向行稳致远的信心和信念,为课堂案例讨论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在讨论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和实际客观评价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一是从理论维度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能否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政党没有自己的领袖,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一个政党是否成熟,虽然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考察和评判,但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领导核心是否成熟。二是从历史维度看,形成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重要保证。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党的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之后的党的事业就势如破竹,胜利前进。三是从实践维度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面临世所罕见的矛盾和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引领时代的卓越领袖人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
第三,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核心意识”和“领导核心”的含义,从而加深对“两个维护”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核心意识”和“领导核心”在党的话语系统中有相互联系、层层推进的三重含义:一是指中国共产党,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二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习近平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三是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个核心领导层中的核心领袖。党的总书记就是中央领导集体“一班人”的班长,既是领路人,又是带头人。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有一个坚强核心至关重要。中国没有共产党这个核心,各项工作就缺乏主心骨,很难整合各方力量;全党没有党中央这个核心,就会缺乏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步调,从而削弱党的向心力、战斗力;党中央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核心领袖,就很容易出现权力掣肘、难有作为的局面。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有机统一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和肯定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具有的开创性、引领性作用,为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曾指出,巴黎公社“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而失败的。列宁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领袖核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说明能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论述党的领导核心问题时指出,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只有一个核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晚年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他强调:“党一定要有领袖,有领导核心。”“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不是根据个人意志,不是凭借政治权力,而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党和国家事业的现实需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安排。
第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全党真正认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大意义并转化为行动自觉,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在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问题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制约。这是党的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位于时间轴中点的遵义会议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党的历史表明,党的领袖是增强党内团结的纽带,也是党中央坚强有力的关键,如果没有政治上成熟的领导集体和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兴路上,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会进退失据、贻误战机,甚至出现颠覆性失误。大国的扬帆远航,离不开掌舵者;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领路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展现了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意志品质、卓越领导能力,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确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的考验,习近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勇担时代重任、推动历史变革,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习近平指挥部署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坚战等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斗争,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党的领导核心不是自封的,更不是身在其位便可自然而成。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领导和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形成的。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全国14亿多人民才有了主心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才有了不断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实践深刻昭示,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是新时代中国战胜风险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所在。
第四,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艰难险阻就越多,世界变局和复兴全局相互激荡,新矛盾和旧问题彼此交织,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挑战接踵而来……目标越是远大,航程越是风高浪急,就越需要有领导核心的掌舵领航。回顾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有两条经验至关重要:一是要坚持高举旗帜,二是要坚决维护核心。旗帜就是信仰和力量,就是方向和形象;核心就是领袖和统帅,就是主心骨和掌舵人。维护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党始终保持战斗力、凝聚力、统一意志,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前提,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保证,四个方面统一于增强核心意识,统一于向核心看齐。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全党要不断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真正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凝心聚力向未来,接续奋斗启新篇。
■启示意义
第一,德才兼备,方堪重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修齐治平、立德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中国革命斗争和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党更是强调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因为他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极高的理论修养、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超凡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团结了一大批党的领袖人物,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习近平之所以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因为他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非凡的气魄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革故鼎新,不懈奋斗,使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更多的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人才。当代大学生应向领袖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早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挑战、坎坷挫折虽然会让人痛苦,但也能让人锻炼成长、获得成功。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领袖风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与其成长历练高度关联。毛泽东、习近平都是经过长时期、多岗位、多层级、多方面政治历练过的领袖。理论素养的积淀、党性修养的锤炼、逆境困境的磨砺、实践实干的锻造,铸就了毛泽东、习近平作为核心领导必备的强大的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挑战多么严峻,他们都能从容面对。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当代青年人要像领袖那样,不惧逆境的磨难、基层的艰苦,勇于迎接各种风浪的考验,在磨砺中成长,用奋斗书写青春,用行动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