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考察的第一站,是深圳前海。在前海石旁,习近平深情寄语:“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一张白纸绘丹青,一片滩涂起新城。十多年来,前海这片被总书记寄予厚望的试验田,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改革、高质量创新,从“吃螃蟹”到“新标杆”,从“荒滩涂”到“梦工厂”,从“浅水湾”到“聚宝盆”,呈现出全面发展、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改革开放新局面,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前海模式”。
1980年8月26日,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出了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深圳样板”。如今,深圳的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寻找新的动力引擎。“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于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构想应运而生,并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变成现实,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
一个曾经仅有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何以能够承载“特区中的特区”“珠三角的‘曼哈顿’”“浪漫水城”等诸多想象?
前海虽不大,但“底气”很足、“背景”很硬:依山傍海,毗邻港澳。它的背后,是5.6万平方公里、7000多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200多万平方公里、约4.6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合作区设立以来,前海始终牢记习近平“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嘱托,致力于发展成为改革创新的高地、对外开放的枢纽、创业奋进的热土。时隔40年,在与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滩涂上,一幅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蓝图被擘画出来。
镜头一:制度创新的“前海高度”
“制度创新”是前海开发开放的内生动力,也是前海改革的核心任务。自合作区成立以来,前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落实好先行先试政策,打造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六大板块为支撑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形成一大批集成性、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截至2024年,前海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等方面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94项,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登记“证照分离”、注册资本认缴制、进口商品全球溯源核放、多国集拼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举措。
前海还出台了全国自贸区首个法治建设规划纲要和专项行动方案,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运行的各环节。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经济纠纷调处中心落户前海。深圳知识产权法庭、金融法庭及广州海事法院深圳法庭也落户前海,专业审判机构门类齐全。前海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院、第一家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首个国际仲裁海外庭审中心、首个自贸区公证处,再加上华南地区仅有的两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前海设立代表处,从而形成了最小区域里最完整的公共法律服务链条。足不出前海,即可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
镜头二:产业和人才聚集的“前海密度”
前海积极推进深港合作重大平台建设,着力构筑“261162”前海产业生态圈。所谓“261162”,即前海“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规划,涉及金融业、服务业、商贸物流、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国际法务、国际高端智库等多类产业集聚区的载体搭建,鼓励香港金融、会展、现代海洋、科技服务、数字创意等优势产业到前海发展。随着前海扩区,其多元化产业前景完全打开,产业之间的对接和集群效应凸显。
前海还出台了各类金融业支持政策,打造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跨境”金融特色品牌。对港企按一般扶持标准的1.2倍执行。推出资质认可、合伙联营、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税务师、建筑师、导游等22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仅需备案即可执业。
前海着力打造好医院、学校、养老、商场、餐饮、超市、公园、休闲等设施和场所,重点支持港澳和国际高水平医院在前海合作区设立机构,建设特色民办双语学校、港人子弟学校以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位于前海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是全省首家按照广东省2020版新标准评审并顺利通过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开设了“国际医学部”;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则与联合医务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建设国际名医诊疗中心暨互联网国际诊疗平台,正式为两地居民提供“港医通”服务。前海还创新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推广建筑信息模型、区块链、大数据等智能治理思维和手段,高标准布局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国际化高品质公共服务,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宜居宜业的新样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名片。
镜头三:对外开放的“前海广度”
前海合作区实施利港惠港的“万千百十”工程和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累计推出上百条利港惠港政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的对港开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等商事服务项目,将深圳的政务服务延伸至港澳地区,实现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办理前海商事登记。在前海的港商开发项目,可以适用香港模式进行建设、管理、服务,允许选聘香港的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前海还首创“港籍陪审”和“港籍调解”制度,首创部分适用香港法律审判涉港涉外商事案件。前海深港创新中心、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深港基金小镇、深港青年梦工场等重大平台,内地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港资背景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东亚联丰等知名企业,相继进驻前海。截至2023年末,前海拥有港资企业9000多家,吸引超过1万名港人工作生活,港资占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87.5%。
高水平开放当然不会在深港合作领域停步。前海正加快建设全方位、全球性的外资外贸重大平台:推动设立“中国前海”船籍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服务功能枢纽;创设特殊监管区域货物流转多式联运出口模式,有效串联前海湾保税港区与中欧班列,打通中欧物流大通道;推动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行。前海与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联酋、印度等多个国家签订合作协议,中白工业园成为境外中资工业园的标杆;率先发起建立“一带一路”港口联盟,推出自贸区首个“一带一路”法治地图,设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成立“中非联合仲裁深圳中心”;率先建设“一带一路”跨境投资与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对外投资审批管理、国别贸易投资指南、主权信用评级、纠纷调解和快速维权服务等综合功能;建立粤港澳商事调解仲裁联盟,构建“一带一路”国际仲裁多边合作机制。2022年1月4日,前海正式启用深港国际法务区,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截至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8家在前海设立机构,前海集聚中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等近22万家。
思考讨论
1.推进前海开放开发,是习近平谋划、部署、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作为曾经的“荒滩涂”,前海为何会被中央赋予如此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服务区”建设以来,前海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请联系案例和国内外发展实际谈谈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前海践行着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精神,流下了艰苦奋斗、精耕细作的汗水,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最初梦想。请思考“前海样本”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哪些启示?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五章第三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部分的辅助教学。案例展示了深圳前海自获批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来,牢记习近平的嘱托,致力于发展成为改革创新高地、对外开放枢纽、创业奋进热土的典型事例。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本部分教学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跨度较大,建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对改革开放历史沿革的梳理、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的认知、对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把握等。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建立的,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前海不但肩负着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深化对港开放合作的使命,更肩负着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验的使命。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前海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前海不但“依托香港”,也“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结合深港两地的各自优势,前海持续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探索制度的“前海高度”;加快健全产业链、人才链,提升产业发展的“前海密度”;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模式,为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路,持续拓宽对外开放的“前海广度”。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远超同一时期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增长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步入新时代,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新征程,又面临着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阻力前所未有。为此,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第二,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前海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打造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六大板块为支撑的“前海模式”,奠定了前海作为“制度创新策源地”的地位,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前海模式,就是不断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前海的实践表明,以制度创新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的必然要求。
第三,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需要营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海在物理空间、政策空间和民生空间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等级,打造产业聚集载体,加快深港产业融合,鼓励支持香港金融、会展、现代海洋、科技服务、数字创意等优势产业到前海发展。同时,推动各式各类政策落地以及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不断吸引产业集聚,不断吸引并留住人才。产业和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前海合作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前海模式,就是不断聚集优质产业和人才的模式。前海的实践表明,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具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幸福感的一流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基础。
第四,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模式。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高水平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作用更加显现,必须拥有宏大的世界眼光。前海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通中欧物流大通道,不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使得深港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实,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渐具规模。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前海模式,也是不断拓宽世界眼光、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模式。前海的实践表明,新时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要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持续构建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对外开放模式。
■启示意义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引向深入。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的重要举措。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前海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不呼唤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深层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