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5 风展红旗如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实践

核心阅读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做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心三明老区苏区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三明市始终牢记习近平的重要嘱托,着力“机制活”,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医疗改革、林业改革等成效突出;着力“产业优”,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培育形成四大主导产业;着力“百姓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着力“生态美”,坚持画好“山水画”,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三明市克服山多地少、发展空间小等因素限制,走出一条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家喻户晓的理学名句,而其作者朱熹的灵感正来源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溪书院前那半亩方塘。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诗词中的名篇《如梦令·元旦》,描绘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三明如火如荼的斗争场景。

绿色三明,红色基因。1997年4月,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三明,经过深入调研后,富有远见卓识地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此后,习近平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三明擘画蓝图、指引航向。20多年来,三明牢记习近平的嘱托,努力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

着力“机制活”,善用改革开新局

洪田村山林多,可是以往“集体林算不清,群众收入等于零”。靠山“吃”不了山,洪田村一度乱砍滥伐成风:胆大的白天砍,胆小的晚上盗,违法的发财了,守纪的穷哭了。破解困局,唯有明晰集体林权,改革山林产权。“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洪田村成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但是,单凭分山到户,解决不了让日子更好过的问题。村民们普遍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资金投入不足,收益上不来……弊端逐渐显现。分离“承包经营权”的改革应运而生。林地所有权还归村集体,承包权仍归村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可以流转。一时间,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新林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9年底,三明又打响了林票制度改革第一枪。一张张林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让资源变资产、股权变股金、林农变股东。

林业碳票制是三明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将森林的固碳减排能力通过碳交易市场变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换器”是林业碳汇。在森林植被、枯枝落叶和土壤等中储存的碳叫作碳储量,当年碳储量的增加量可用于开发碳汇项目,并进入碳交易市场流通。2021年5月18日,在常口村刻有“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几个大字的石碑前,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领到了全国首张林业碳票。这张编号为“0000001”的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监测期碳减排量12723吨。其中的2723吨碳减排量,当天以4.0845万元的价格被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买走,从此,“空气能卖钱”在三明变为现实。

医保改革,是三明的又一个改革大手笔。曾经,三明“未富先老”,包袱大到扛不动。2010年,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1.43亿元;2011年,亏空额增加到2.08亿元,财政根本无法兜底。2012年4月,三明挥出医改“第一刀”:对辅助性、营养性、过往有过高回扣历史的129种品规实施重点监控,医院院长要审批签字,开具处方的医生要签字备案。执行的第一个月,三明全市药品支出就下降1670多万元。随后,三明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在全国率先成立医疗保障局……一场轰轰烈烈的医改拉开帷幕。2019年8月,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在三明召开。随后,三明医改的典型经验被推向全国。

着力“产业优”,找准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福建三明是一座因工业而兴的城市。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单一的产业结构给三明带来不少烦恼: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高污染产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了甩掉重污染的帽子,三明先后实施三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并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多家传统企业退城入园。三钢集团成为当时市区仅存的一家生产企业,为了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三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做强做精主业、做大做优全产业链、推动精细化管理,这家市场、原燃料“两头在外”的钢铁厂,成功跻身全球钢铁50强。

做优做强传统工业的同时,还要让老工业基地“发新枝”:

——2020年12月6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开园,这座老工业城市装上了强劲的科技“芯”。

——立足本地石墨储量超9000万吨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碳材料产业,着重打造石墨和石墨烯等碳材料专业产业园。

——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落地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计划建设年产4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生产线。

——成立福建省首家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发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精深产品。

3000万吨萤石、1亿吨石墨、200万吨稀土……这些以往被忽视的财富,正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发展为三明新的优势产业。

着力“百姓富”,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对沙县小吃发展提出殷切希望。20多年来,沙县坚持把沙县小吃当作大产业来抓,努力顺应城市发展和业态变化,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之路。做大做强的沙县小吃不仅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还遍布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仅由小吃业拉动的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植基地就有6万亩,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种植业;家禽养殖、调味品生产等众多合作社相继成立,全县有7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带动30万人致富。

除了声名远扬的沙县小吃,三明的茶产业同样也“富了一方百姓”。坚持“生态、绿色、有机”理念,推动“茶叶+旅游”“茶叶+文创”融合发展,打造了大田美人茶、沙县红边茶等特色品牌,全市茶产业年产值近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3亿元,把一片片茶叶变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金叶”。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起步于三明,起点就在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社区。当年,多家单位家属楼组成一个“大家庭”,大家有事商量着办,创造了“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三明经验。“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习近平的指示,三明人记在心里,干在实处,“满意在三明”的口号传承30多年,如今更响亮了。

着力“生态美”,画好山区“山水画”

行走在地处闽江源头的福建省三明市,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常口村,清澈的金溪缓缓地流淌,金溪对岸,延绵不绝的青山松木繁茂、飞鸟成群。曾经,常口村在“快揭不开锅”的时候,有不少企业希望收购山上的天然林生产一次性木筷。面对这极大的“诱惑”,习近平的殷殷嘱托帮常口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当年保留下来的青山绿水成了今天的无价之宝。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基地、皮划艇训练中心、脐橙种植基地……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2023年,常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

2014年以来,三明市先后对明溪、泰宁、将乐、尤溪、清流、宁化、建宁、大田等8个县取消了GDP考核,转而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一幅山水画,越画越动人:三明森林覆盖率约达79%,是全国最“绿”的地级市之一;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全市流域水质处于福建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坚持画好“山水画”,三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昔日“路隘林深苔滑”,今朝“路宽林茂粮丰”。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风展红旗依旧,如画三明更美。

思考讨论

1.人口不到300万的三明市,地处武夷山南麓、闽江源头,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昔日发展基础薄弱,而今,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发芽开花,三明医改成为全国引领典型,林业改革先行一步,沙县小吃走向全国,更有“中国绿都”的美称……三明市这个“中等生”是如何走出“状元路”的?

2.1997年4月,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结合案例谈一谈,“山水画”和“无价宝”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三明市又是如何实现转化的。

3.各地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贪大求全。结合案例谈一谈三明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本意义。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六章第一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部分的辅助教学。案例主要从“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四个方面展现了福建省三明市这样一个“家底”不算殷实的闽西北城市是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鉴于大多数学生并不熟悉三明市的市情,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内容,建议课前给学生推送人民日报客户端视频《这里是三明》、新华社融媒体作品《新华社带给你一个“三明治”》,以及网红歌曲《三明后生仔》等内容,帮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三明市的发展实践有初步了解。

第二,在案例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新发展理念对三明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先后11次深入三明市调研,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16次做出重要批示,为三明市发展擘画了发展路线图。今天来看,三明市的道路选择与发展气象,都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对应的线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每一项都能在三明市找到呼应。三明市的蝶变,有力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三,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三明市实践思考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方法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以改革创新的魄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协调系统推进。建议教师组织学生从协调和系统的角度对新发展理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理念归根结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细察三明市实践,无论是林改、医改、推广沙县小吃还是老工业改造升级,所有的改革都以民生为载体。因此,在改革遭遇的多重博弈中,三明市有底气站在前进的一边,在比比皆是的两难问题中,三明市有勇气站在正确的一边。也由此,三明实践传递出一种较强的全面性和平衡感。这也再一次启示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价值所趋,理应成为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法论,必须走因地制宜的路子。习近平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对于三明市而言,创新发展并不是盲目上项目,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也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有着显著不同,是从实际出发来抓;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在三明市紧紧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注重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让人民吃“生态饭”、享“生态福”,实现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早在1997年4月,习近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从三明市整个情况来看,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三明市才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在三明市,三钢集团的改革瞄准的是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上新产业瞄准的是具有资源优势的石墨烯等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碳材料产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一片片的茶叶、一棵棵的红豆杉都成功转化为优势产业。多年来,三明市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禀赋,以生态化理念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等特色农业产业和水稻制种、食用菌生产等20多条特色农产品链条。

第四,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找准正确方向,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新与旧总会不期而遇,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也总会在前进中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例如三明市医改,之所以具有在全国普遍推广的价值,就在于三明市不是以改革解决了某一个问题,而是以不断改革逐个破解难题,取得了患者、医院、医生和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的成效,其改革逻辑与实施效果符合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启示意义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实实在在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三明市在诸多约束条件下勇闯新路,把区位劣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三明市的发展实践诠释了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那种认为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只有当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时才能作为重点领域去建设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地资源条件、发展程度不一样,决定了必须以敢闯敢干的精神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高质量发展留出腾挪的空间,三明市的示范意义正在于此。 lq3bQJeozx9nGSAlhkoKjepG3bnABTnuUJXpZ0E8YQ96ZMUUuS4TtcGJocNCpz7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