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共同路径。浙江省德清县在探索城乡新型关系的改革中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德清县以开展国家“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国家和省级试点为突破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努力打造理念引领更精准、改革撬动更集成、城乡一体更融合、绿色底蕴更鲜明、治理体系更现代、精神文明更富足的共同富裕县域样板。
浙北人口小县德清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等2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项目的“试验田”“先行者”,一直走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的前列。德清县以开展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等为契机,着力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上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定《德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努力打造“无差别城乡”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
变“城乡二元”为“一体融合”
2002年,德清县被选为浙江省城乡就业统筹试点县。2004年,德清县域总体规划图正式出炉,第一次将全县936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整体规划。
德清县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共治新样式。2013年9月,德清在浙江省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2014年,德清成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覆盖城乡,全面构建城乡交通、住房保障、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六个一体化”,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后的几年间,德清每年新增8000万元资金,逐步消除公共服务差别化待遇。2017年底,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医保、养老、住房保障等33项城乡差异政策实现全面并轨,德清城乡融合的体制改革初步完成。2018年1月,全国首个城乡发展一体化县级地方标准规范——《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指南》在德清正式发布实施。
为了真正让农村共享发展成果,德清县构建起水陆空“三张网”,全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县农村公交村村通,建成一体化的通信基础设施。
德清县探索以政治统领示范、自治激发活力、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文化引导、智治提高效率的“五治一体”治理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共治。首创“乡贤参事会”农村治理模式,以“农村智囊团”形式发挥补位和辅助作用。“乡贤参事会协商文化村治模式”获2016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一样的医疗服务、一样的教育资源、一样的文化设施……走在德清乡间,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城里有的,我们镇里、村里也都有。”
集成改革动力突破瓶颈
德清县在完成新“户改”之后,新“土改”、新“金改”等一揽子改革相继跟进。德清县通过实施“新土改”,变“死产”为“活权”,全面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确权颁证。德清出台了全国首个基于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并颁发全国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2015年9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在德清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成功出让,创造了“农地入市”全省协议出让第一宗、公开竞拍第一槌。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转让、抵押,允许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将一定年限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破除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二元结构。2021年10月,德清县建成浙江省首个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宅富通。2022年,在宅富通的“农房流转”模块基础上,德清迭代开发“农房激活一件事”平台系统。2023年,德清县全面启动实施“百村万幢(套)农房盘活利用工程”,盘活农村资源,助力共同富裕。
德清县通过实施新“金改”,让“活权”生“活钱”,全力打造跨领域、跨环节、跨层级、跨部门的大金融格局。德清县创新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19项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完成全国首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
德清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诞生浙江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区、首批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首批科技大市场建设试点,拥有浙江省首家担保公司、首家科技小贷公司、首家县域科技支行,搭建一批乡村创业创新园。2018年2月,仙潭村的返乡创业基地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2020年11月,德清县发布了全国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2022年,“民宿管家”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
近年来,德清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发布全国首个对标世界银行标准的县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数。
一揽子改革,激起一池活水,不断推动着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乡村,不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开始与城市同频共振、携手共舞。
发展高效、生态、智慧、融合型农村产业
德清县厚植农业生态底色,规模化推广示范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稻鸭共育和农牧对接等新型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地、现代生态农业品质体验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农业品牌。2022年5月,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德清县成功落户。
德清是浙江省第一个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县。早在2019年就印发了《德清县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推动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五大领域数字化。德清打造了全国首个由县到乡镇街道再到村的三级统一调度管理平台。截至2023年,德清县共迭代升级120余项乡村场景应用,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100%,宽带通村率达98.4%,快递进村率达100%,共建成11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410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在2023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综合排名中,德清县排名全国第一。“德清县乡村全域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入选联合国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优秀范例,《“数字乡村一张图”遥感监测助力乡村智治》作为浙江省唯一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德清县率先打造以农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为基础,以“十园百点”(10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智能农业示范基地)为支撑的智慧农业格局。凭借高品质番茄“走红”的德清水木蔬菜工厂,是全国首个具备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综合体,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可控性农业设施,实现蔬菜生产所需的种植、人力资源、能源管理等全产业链可控和可计量。2016年,德清县成功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2022年,德清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现浙江省“六连冠”。
精绘全域美丽大花园画卷
德清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新品质,推动全域美丽,带动全民共同富裕。2019年,“可持续发展的德清实践”入选联合国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典范案例。德清突出生态规划先行,对生态敏感的县域西部创新性建立了分区分级控制体系、容量管理控制体系、项目准入控制体系、景观控制体系“四大区域管控体系”。在浙江省率先建立县域内部生态补偿机制和西部山区乡镇“绿色GDP”考核机制。首创的河湖长制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五水共治”十夺“大禹鼎”、三获“大禹鼎”金鼎,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评价中位列第一。
德清提出打造“中国和美家园”,专门下发《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细则》。首创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模式,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两个100%”;首创实施“一根管子接到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建立起县、乡镇、村、农户及企业“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常态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德清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首批百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
建设有影响力的文化文明高地
德清将精神富有作为县域共同富裕的最大特色来打造,提出率先打造“理想信念强、道德品行美、文化生活优、社会风尚好”的精神富有县域样板。
德清精心打造自觉、自信、自强的“德文化”滋养居民心灵。首创“公民道德教育馆”“百姓设奖奖百姓”等“草根奖”,“美丽德清嫂”等道德人物培育选树,运用“数字化”手段传播塑造“德文化”。举办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敬农节、国际乡村旅游节、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国际越野跑挑战赛等系列主题节庆赛事活动。文化礼堂、体育中心、运动休闲公园、公共体育设施等,构筑了德清县全民共享的“10分钟体育圈”“文化服务圈”。德清这个约56万人口的小县却“盛产”全国道德模范;注册志愿者近14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5%。2020年,德清以县级城市第一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德清县以此为新起点,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人文之城、聪明之城、精致之城、共享之城。
思考讨论
1.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互促互进?
2.作为浙江省首个城乡体制改革试点的德清县,是如何通过一项接一项的改革冲破城乡二元壁垒,开拓出一条城乡统筹、全面融合的发展新路的?
3.多年来,德清努力打造“无差别城乡”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样板地,德清县的发展路径留下了哪些可以推广的经验?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四章第三节“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分的辅助教学。案例主要展示浙江省德清县坚持把改革作为撬动农村发展活力的突破口,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先行先试,以城乡体制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契机,加快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拓出一条城乡统筹、全面融合的发展新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能推广的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改革经验。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在讨论具体案例之前,要注意进行必要的理论铺垫,引导学生阅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使学生深刻理解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从而为课堂案例讨论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讨论前,引导学生观看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系列报道“一张蓝图绘到底‘八八战略’新答卷”中的视频《城乡深度融合百姓幸福满满在德清》,该视频透过幼儿园孩子们的眼睛,看德清乡村新变化,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一体化进程已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德清县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状况有了直观的印象。
第二,在讨论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内容呈现的以改革为主线、物质富足为基础、精神富有为特色的德清共富路径,理解实行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打破“城市繁荣、乡村落后”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等问题。德清县是浙江省首个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德清县全面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重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进城乡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示范样本。教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德清县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主要举措及其极具推广价值的经验。
第三,在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学习德清县“停不下来”的改革创新精神。德清县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等2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项目的“试验田”“先行者”。德清以创新为牵引,用改革注入动力,通过推进“多规合一”、新“户改”、新“土改”、新“金改”等改革,释放出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产业升级等一系列红利,不断破除城乡二元壁垒,擘画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图卷。这个小县城快速发展嬗变的背后是德清一直以来的改革创新精神的激励和实践。这些年,德清凭着一股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把改革思路、改革方法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造就了德清“停不下来”的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带头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保持改革创新锐气,自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较为薄弱。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最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站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新方位,从共富领域、共富地区、共富主体来看,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农民主体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推动共同富裕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艰巨的地方仍然在农村。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我国农村居民大幅低于城镇居民的局面仍然显著存在,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都显著低于城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决不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须落实到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来,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像德清县那样,抓紧抓实农村共同富裕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二,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关系。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从分割对立、统筹发展到加速融合的转变。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经历了从“统筹城乡发展”到“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城市和乡村并不是完全分割、独立存在的两个空间,二者地域相邻、利益相关、文化相连,共处一个生态系统,是命运共同体,互为依存又相互贯通。只有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够弥补乡村发展的短板,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把城市的动能带到乡村来,激活乡村的功能,打通城乡壁垒,重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互通,使城镇的人才、资本等资源流入乡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乡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带动城市与乡村两个空间共同发展,形成城乡协调互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局面。浙江省德清县领导认为“一个县就是一个农村”,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思路,变“城乡二元”为“一体融合”,在探索城乡新型关系的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取得良好成效。
第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直面问题,依靠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破除造成城乡分割与对立的思想理念和制度障碍,打破城乡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阻碍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造成乡村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无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良好基础,导致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抑制了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互促互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必须坚持“城和乡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理念,通过综合性改革来破解制约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的难题,更好发挥城乡互补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多年来,德清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为牵引,坚持把改革作为撬动农村发展活力的突破口,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为引领,全面深化农村“新户改”、“新土改”和“新金改”,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把各项改革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改革集成效应最大化,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德清先行先试,创造了农地入市第一宗、登记第一证、抵押第一单等多个“全国第一”,让农民的“死产”变为“活权”。在全国首创基于“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存量。率先开展“一窗服务”,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营商环境报告和营商指数……这些改革不仅使德清一次次冲破藩篱,开拓出一条城乡全面融合的发展新路,同时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第四,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城乡全面融合,其战略总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为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共同富裕导向下,推动城乡发展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与城乡空间布局,畅通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近年来,德清县坚定不移,努力在共同富裕领航的新征程中当先锋、探路子、作示范,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推进县域共同富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实践。德清县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出撬动发展的持久活力,有效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医保、养老、住房保障等33项城乡差异政策实现全面并轨,补齐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治理体系等方面的落差,让农民群众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德清路径”。
■启示意义
第一,用改革撬动发展、用创新驱动发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坚持直面发展难题、勇于攻坚克难,在改革路上不停步,敢于探索新的路径,敢为人先,争当先行区,是德清县几十年来快速走向振兴的根本精髓,是德清县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一大批首创性的改革经验在德清县萌发,200余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在德清县落地,真正做到了立足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坚定不移举改革旗、吃改革饭、走改革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核心在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德清县“停不下来”的改革创新精神,同样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富裕不单是经济问题,更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改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公共服务到生态治理再到文化建设,德清县把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贯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精神富有作为县域共同富裕的最大特色来打造,树立和弘扬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文化”,将文化建设创造性地融入幸福和谐美丽家园建设,力促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双先行,树立起全国县域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