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 使命在肩不负人民
——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领航”“定盘”

核心阅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摆脱贫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须臾不忘。使命在肩头,人民在心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我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坚强领导作用,这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核心所在。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和根本优势,为脱贫攻坚“领航”“定盘”。

2020年12月31日夜,国务院扶贫办大楼前悬挂的“脱贫攻坚倒计时”电子牌前,人们齐声倒计时,随着数字归零,现场掌声一片,不少人湿了眼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向全世界郑重宣告。8年,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层层压实责任,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诺言。

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

1992年7月,一位年轻的地委书记出版了一部名为《摆脱贫困》的书籍,该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念、观点和方法。这位年轻的作者就是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

《摆脱贫困》出版20多年后,当年的地委书记,如今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着14亿多中国人民,打响了一场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攻坚战。2012年底,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两个特困村。在这个太行山里的革命老区,习近平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定底线任务,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

截至2012年底,现行标准下尚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比全球90%以上国家的人口都多。这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得出来的,但他们是谁、住在哪里、为什么贫穷,没人说得清。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习近平反复指出,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不能搞“大水漫灌”,对贫困人口要精准识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项史无前例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展开。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扶贫开发进入“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再到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心力。在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中,他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主持召开了7场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每次议题都剑指当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步步擘画出脱贫攻坚的路线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引着方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脱贫攻坚战成为举全国之力展开的一场国家行动: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12.3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7.28万个贫困村。习近平指出,“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五级书记抓扶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国构建起严密、坚强的组织体系,扶贫工作由副职分管全部变成党政一把手负责。在党中央领导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

2015年11月,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22个中西部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向党中央立下了“军令状”。这些脱贫攻坚责任书存放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机要室,封面上印着金色的党徽,显得格外庄重。翻开责任书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省区市的贫困县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有多少、向中央承诺的内容是什么。2016年到2020年,中西部22个省级党委和政府接受每年一次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每年习近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汇报、审核结果。党中央来约谈省委书记、省长。通过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强化了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

“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的决心。只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五级书记一起抓,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效调度人财物等资源。

在五级书记的“链条”上,县委书记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习近平指出,县委书记在干部序列中,说来级别不高,但地位特殊。他多次强调,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2016年4月,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脱贫摘帽后,为巩固脱贫成果,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全国贫困县的党政一把手拿出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恒心和耐力,顽强苦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决甩掉贫困县的帽子,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11年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湖南省炎陵县任县委书记。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到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定、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他提出以炎陵黄桃为突破口,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他是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他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他现场促销。如今,炎陵黄桃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等国家,炎陵近60%的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实现稳定脱贫。8年5个月零4天,黄诗燕带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顺利摘帽,却因连日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扶贫工作等不得”,是他留给同事们的最后一句话。

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2015年4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细碎烦琐的大事小情,连通的是脱贫攻坚伟业的“最后一公里”。

来自审计署国资监管审计局的姜海泉,2016年2月进驻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成为这个有200多户人家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荒凉”,是他对甲石村的第一印象。最戳姜海泉心窝子的,是村里的那些孩子。不仅村里的幼儿园条件差,镇上的小学还没有食堂,孩子们到了冬天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在姜海泉的努力下,幼儿园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姜海泉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万元的项目支持,帮助甲石村所在的排调镇的第一小学完成食堂扩建,让近500名小学生能够在室内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看到小学生们过冬的棉被单薄,他发起小型募捐活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就募捐到了将近1300床棉被。姜海泉带领村民搞基础设施建设,谋产业发展,种吊瓜、种香菇、种火龙果。他这个审计干部,愣是学成了一个农业土专家。2018年2月,是姜海泉两年任期结束的时间。村民联名写了希望姜海泉继续留任的请愿书,一个个饱含信任的红手印让姜海泉在甲石村又坚守了两年。甲石村一天天变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革命老区百色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文秀作为优秀定向选调生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读大三时她就入了党,毕业后选择回报家乡。2018年3月,被派驻百坭村任第一书记。村民怀疑她做不了什么事,不相信她。这个年轻的女孩没有气馁。驻村两个月后,黄文秀一步一个脚印,弄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最新情况。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记录本上清晰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百坭村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800多人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岗位上。他们中,既有县委书记、县长,也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更有从四面八方赶来把他乡当故乡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扶贫志愿者等。他们奋斗过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此的人们,将会永远铭记他们的热血与青春、他们的跋涉与牺牲。

思考讨论

1.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一场硬仗。我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成就?你认为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密码有哪些?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

3.新时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三章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部分的辅助教学。本案例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层层压实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伟大实践,展示了具有无比坚强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的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在使用本案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脱贫攻坚战有关的纪录片或短视频。如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三区三州”战贫记》和《脱贫攻坚路上的人们》。前者从易地扶贫搬迁、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用水改善、产业扶贫5个方面反映“三区三州”中人们与贫困抗争的生动故事。每一个人物命运的转变都折射出国家扶贫政策中“人民至上”的理念。后者讲述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暖心人”(打通扶贫道路中“最后一公里”的扶贫干部)、“带头人”(带领村民致富的排头兵)、“追梦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努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普通人)三类人物的生动故事,展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辛。观看短视频,使学生对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案例讨论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摆脱贫困做了怎样的努力?我国为什么要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路上我们面临哪些严峻挑战?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密码有哪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说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学生在深入思考、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断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的理解,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情系人民、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心、人民情怀,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从黄土地上走来的习近平,始终和父老乡亲心连心。从地方到中央,在扶贫这件事上,他“花的精力最多”。在泱泱大国领航者心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永远最重。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本人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满怀对人民的殷殷真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黄诗燕、黄文秀等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价值,值得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传承,以此激励自己砥砺前行。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经受了长期历史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思想高度统一、组织体系严密、组织纪律严明的坚强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制度优势也就无从谈起。党的领导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党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正是这些优势引领和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和国家的各方面优势,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是极好的例证。

第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长期以来,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摆脱贫困,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在脱贫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前所未有。8年奋斗,832个贫困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14亿多中国人迈入全面小康。二是脱贫攻坚的方式前所未有,通过开发式扶贫,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三是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人数之多、力量之大、治理能力之强前所未有。四是中国精准脱贫的方案和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这是当之无愧的“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伟大传奇。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脱贫攻坚战能打赢,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引领脱贫攻坚战成为举全国之力开展的一场国家行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和强化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党的战略谋划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采取超常规举措,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全社会构筑了扶贫的强大合力,确保了扶贫工作的资源统筹、政策执行和社会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下沉到最基层,尽锐出战,砥砺前行,向最后的贫困发起总攻。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党的全面领导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确保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第四,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彰显了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性。脱贫攻坚是一项繁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践周期长,需要精准谋划、科学施策,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面临危机挑战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是要坚定地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我国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必将顺利实现。

■启示意义

第一,“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国家就能够实现对社会的统一有效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经过革命性锻造的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作为拥有超1亿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执行力、社会动员力和统筹协调力,党中央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出科学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政策要求,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人民百余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将永不改变。

第二,“为什么人”和“如何对待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说到底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能够集中全党全国力量、凝聚全民族共同意志,在各项事业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最深层的政治伦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要求。当代青年通过国际比较、亲身感受,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将自觉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在时代大潮中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B4McE/+4cFGrXAUaheJlkPAyflH0GnijwhWwMPuxQXOmObZSfCsAJT60KeSjWo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