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2003年7月,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指引浙江走出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部署,成为省域长远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引领浙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大潮起钱塘,大道汇之江。20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深刻领悟“八八战略”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落实各项战略部署,推动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示范先行。
21世纪初,浙江经济发展速度看起来“高歌猛进”,但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随处可见,资源短缺问题也开始显现,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003年7月,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20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浙江工作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大道上敢闯新路、勇挑大梁。
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在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为了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社区开设了物美价廉的老年食堂;针对来探望老人的子女停车难题,社区还划定了专门的车位。此外,社区池塘里还引入生态水循环系统,以小微景致改善老旧小区环境。
离晚餐开饭不到半小时,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邻里食堂内,已有居民陆续到来。食堂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卫生又丰富的菜品受到居民欢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享受优惠。社区是群众生活居住的主要空间,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漫步之江大地,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的社区食堂、托幼机构等覆盖面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色。
东海洋面之上,舟山群岛星罗棋布。傍晚夕阳的柔光中,舟山第二小学学生周陈延盯着教室内的大屏幕,徜徉在“航天探秘”课程的知识海洋中。线上老师负责授课,线下随堂老师配合做好课堂互动引导和维护课堂秩序,这种“双师课堂”模式改变了山区海岛原本教育资源洼地的困境,给山区海岛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浙江统筹实施农村中小学、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并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对口帮扶”和“教育共同体”等方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浙江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被控制在0.27以内,为全国最低。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基础禀赋算不上优越,在10.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持续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努力打造形成更多具有全国知名度、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共富成果
杭州主城区西南方约200公里,淳安县千岛湖秀水畔的界首乡,自行车、铁人三项等亚运场馆已准备就绪,正等待运动健儿一展风采;界首乡西南方向的库区对岸,一组“队员”正在共同富裕的赛道上通力协作,携手共进。
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2个乡镇25个行政村形成“一张图”谋划、“一盘棋”统筹、“一条心”发展的格局。先富起来的“小下姜”正带领周边20多个村子组成的“大下姜”,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下姜村的发展,如同一滴水折射出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全貌。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浙江在高起点上被委以新的重任。
浙江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着力推动一批共同富裕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着力出台一批改革方案。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浙江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加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新格局。浙江山区26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创新动能,浙江围绕缩小“三大差距”,示范区建设交出阶段性成绩单。2003年至2023年,浙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居各省区第一位。
既要“物质富足”又要“精神富有”,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走进位于绍兴越城区后观巷的徐渭故里,悠悠琴声从青藤书屋传来,与之一路之隔的是新近落成的徐渭艺术馆。这片集古朴和新潮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展示新空间,是从徐渭“青藤画派”文化元素中提取基因,并结合实体书画作品加以转化而来的。
2020年,浙江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基因,构建全省文化基因库,推进其转化利用。浙江系统梳理文化的传承脉络,累计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700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圆满结项,千年丹青以展览形式走进高校、走进美术馆。
每到周末,温州24小时不打烊自助书房里都坐满了人。原木色书桌旁的软椅上,人们捧着书,沉浸在阅读中。
城市驿站、文化客厅、智慧书房……串联起书香四溢的美景。截至2023年,围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目标,浙江全省已累计建成的5万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和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一个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拥有高品质文化生活。全体人民不分城乡、区域、群体,都公平享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全民富”。
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大麻镇,一片惊呼声中,“90后”沈东和陆晓婷飞奔上前,接住一名从6楼坠下的两岁女童,两人被赞为“最美浙江人”。在浙江,从“最美现象”到“最美风景”,从诚信文化普及到理想信念教育,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正在之江大地开展。
涵养绿水青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曾几何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成长烦恼”在浙江普遍存在,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浙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打造“绿色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设美丽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八八战略”实施20多年来,浙江接力开启覆盖全域、联动城乡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大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浙江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不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1.15%;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环境信访总量连年下降。
当生态环境优势重现,浙江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台州市三门县岩下潘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前来观光。成功“出圈”后的岩下潘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自愿入股,更多的“生态游”项目先后建成投运,截至2023年,累计分红已达2700万元。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个双向转化、双向影响的过程。浙江不仅把高品质的“绿”转化为不断流动的“富”,还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
为调动各地守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浙江率先建立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此后又陆续出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政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基本实现生态保护领域财政政策的全覆盖。
以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浙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集成升华、迭代升级为新的更高水平的实践,推进先行优势向现代化领跑优势全面转化。
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思考,“八八战略”提出20多年来,浙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效?
2.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都有各自的理念指导、各自的社会历史条件、各自的现实基础,因而都会形成各自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结合案例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社会革命,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如何才能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二章第三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部分的辅助教学。案例主要展示的是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大道上敢闯新路、勇挑大梁的典型事例。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就相关内容开展结构化研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把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大体上形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分野,具象为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分界。从特征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本质上看,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起首,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向,贯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落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叙述逻辑,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探索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成效。20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深刻领悟“八八战略”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发展;着力推动一批共同富裕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涵养绿水青山,推进和谐共生。浙江的一系列实践举措,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推动浙江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示范先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浙江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着重把握三个关键点:首先,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进行深入剖析,讲清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突出知识性教育;其次,要着重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是管总、管根本的,突出政治性教育;最后,要引导学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投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洪流中,突出价值性教育。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最核心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现代化”。拉长历史镜头,可以看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肇始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曾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底层驱动力是资本逻辑。所谓资本逻辑,具体而言就是指资本存在、运行、作用、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在批判“资本逻辑”的基础上形成,自觉承担起探索现代化“人本逻辑”的价值使命,即把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最终目标。应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遵循,是其出发点、落脚点和衡量标准。浙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加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奋力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篇章。浙江为什么能够成功?归根到底,在于紧紧围绕“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来推进现代化各项事业,实现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三重目标的有机整合,把各种积极因素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现代化的合力,成功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价值旨归的充分彰显,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功的系统回答。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鲜明特征和最突出优势。党的领导如同“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现代化催生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主导现代化,这已成为几百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一大逻辑。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考察也充分表明,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一个积极有效、有坚强组织的国家领导力量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这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特征。国家领导力量的作用,在于新构一些后发国家所不具备却是经济赶超所必备的“替代性条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经由历史选择的大众型、使命型政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布局、执着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之所以能够走出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精彩蝶变,就是因为其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创造性地落实党的各项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示范先行。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胜利、何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等重大问题。
第三,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指引,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思维,更加需要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八八战略”,为浙江指出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在“八八战略”总纲领的引领下,浙江坚持“全局意识、长远意识、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坚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打牢支点”的辩证方法,坚持“主要矛盾、根本问题、重点突破”的科学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全方位、整体性和系统性发展。实践证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形成真能解决问题、能解决真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启示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基于实践维度观之,浙江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示范先行,关键在于深刻领悟“八八战略”的精髓要义,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进而推动浙江走出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创新这一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任务是以改革破藩篱、激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相适应,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