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8次深入丽水调研,第一次到丽水时就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2006年7月29日,习近平第7次到丽水调研时,又殷切叮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千万不能搞一些破坏性的开发,把自己的‘金饭碗’给丢了”。自2000年正式撤地设市以来,坚守生态底线始终是丽水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丽水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国气候养生之乡”,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位居浙江第一(截至2024年)。2019年,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山”转化的丽水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行走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梯田与小溪交错,白鹭成群飞过,宿叶民宿就“嵌”在青山绿水间。民宿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当天房价,单间价格880元(含生态产品价值350元)。什么是生态产品价值?用民宿主人吴聪的话来说就是:“来我们这里不仅是住宿,还能洗洗肺、养养胃、晒晒背。”对此,客人们都觉得挺新奇,小黑板也成了旅游“打卡点”,带动民宿生意和其他消费。大均乡是丽水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就是”二字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守护“天生丽质”
丽水的山,是长三角地区之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超过3500座。丽水的水,是浙江境内六江之源,涵养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和赛江。丽水的绿,深深浅浅,铺天盖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第一次到丽水时就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他强调,“丽水”的本义就是青山丽水、风景秀丽,你们生态优势很明显,这个优势一定要保护好,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点经济利益,否则肯定会后悔不及。你们这里旅游的特点就是生态旅游、风情旅游。
2000年撤地设市之初,第一届市委就明确提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定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2013年,浙江省开始不再考核丽水各区县GDP和工业总产值两项指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丽水开启生态建设新篇章。把生态视为核心竞争力,丽水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标准、生态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从26.6%提高到31.9%,并坚持做到产业园区以外基本无工业、园区之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使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位居浙江全省第一,市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丽水名副其实。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丽水成了动植物的天堂,丽水首次开展的系统性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野生脊椎动物较历史记录净增219种,野生及常见植物较历史记录净增372种,生物多样性领先全国。
让“风景”变“钱景”
好生态,可以转化为真金白银。丽水市率先探索以政府打造“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2014年,丽水推出全国首个地市级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以“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产品宗旨,通过政府所有、生态农业协会注册、国有公司运营的模式,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平台+企业+产品”价值链,实现利益均衡分配。越来越多的“丽水山耕”农产品走出了大山,缙云麻鸭、缙云茭白、青田稻鱼米、青田杨梅、遂昌三叶青、遂昌菊米、庆元甜桔柚、庆元灰树花、景宁惠明茶、处州白莲等畅销长三角城市。“丽水山耕”多次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地市级榜首,获评“新时代区域农业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
以“丽水山居”为品牌的农家乐民宿经济,在丽水方兴未艾。因一棵红柿子树而走红的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依托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把挂在树上的柿子变成风景,建设“画家村”,打造“民宿村”,让偏远山村火了,村民富了。不仅是沿坑岭头村,在丽水,一个个古村落通过系统恢复风貌和文化基因,引来客商投资乡间客栈、文化驿站等乡村旅游新业态。2019年,丽水市发布《“丽水山居”民宿服务要求与评价规范》,接续提出“品质民宿、美学民宿、生活民宿、共享民宿”的新定位,不断提升品牌的内涵和品质。截至2023年,“丽水山居”年经营收入达36.7亿元,获评全国民宿产业创新示范区。
以“丽水山景”为主打品牌的全域旅游,如火如荼。脉系巍然而深秀,奇险清幽于一体,群峰叠翠,怪石嶙峋,云霭雾绕,巍峨冠绝浙江群峰;蜿蜒于山谷之中,穿梭于丛林之间,看山花烂漫,听虫鸣鸟叫,觅熊迹猴影,别有一番情趣。近年来,丽水整合山景旅游资源,放大“山”的优势,做精“山”的文章,以度假农庄、运动休闲基地、果蔬采摘基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及乡村酒店等五大业态雕琢“丽水山景”,牵引带动乡村旅游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亚运会期间,一款玻璃瓶装矿泉水频频出镜,这就是西子漪园欢迎宴会等重大外交活动保障用水——“丽水山泉”。“丽水山泉”是一瓶“两山水”,也是一瓶“创新水”,更是一瓶“共富水”。“丽水山泉”原水取自元古宙年代基岩地下150米深井,是我国极少数同时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适合婴幼儿)》《绿色食品天然矿泉水》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软水标准的优质天然软矿泉水。2023年3月,“丽水山泉”生产基地顺利取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22000),并已具备年产15万吨天然矿泉水生产能力。
为生态贴上“价值标签”
量化生态资源价值,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如何破题?丽水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又称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总值、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为切入点,于2019年8月出台全国首个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GEP是指一定区域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GEP核算,就是给“绿水青山”明码标价。这关键一步,让“无形”的绿水青山得到了“有价”的衡量。同时,丽水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及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体系,率先完成全国首个乡级、村级GEP核算工作。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行政村。大田村的GEP约为1.6亿元,其中,水源涵养为5152.19万元,气候调节为5449.46万元,负氧离子为8.44万元。在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程万能感慨地说:“头一回听说村里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了价!”
怎么实现绿水青山从可量化到可交易?依托优质民宿资源,推行民宿“生态价”,就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丽水在GEP精准核算基础上,创新建立政府购买生态产品制度。大均乡的GE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幅为5.64%,获得188万元政府生态奖励基金,村集体还以生态资产“入股”研学产业,参与运营利润分配;青田小舟山乡好山好水好服务卖出300万元“生态高价”;云和雾溪畲族乡成立县级“两山银行”,由云和农村商业银行首创“两山贷”,将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等纳入个人生态信用评价,优惠利率与生态信用积分直接挂钩,鼓励村民主动保护身边的绿水青山。丽水还培育发展了“生态强村公司”174家,这些公司作为公共生态产品的供给主体和市场化交易主体,有效破解了“交易难”问题。国家电投集团投资的缙云县大平山光伏发电项目,得益于大洋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光伏发电板使用寿命延长近5年,年发电量增长超10%,投资方愿意支付“生态溢价”回馈乡村。投资方与大洋镇“两山公司”协商,签订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购买协议,分年度支付购买资金279.28万元。如今的丽水,绿水青山“明码标价”,好山好水“变现”“增值”的例子不胜枚举。
“十四五”期间,丽水全力推进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应用实践,加快出台全国首个GEP综合考评办法。同时,着眼搭建跨区域市场化交易平台,积极谋划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加快落地运营华东林交所,探索完善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生态权益交易制度,力争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思考讨论
1.习近平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结合案例请你谈谈,什么是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有哪些实现方式。
2.浙江丽水是一座“天生丽质”之城,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阅读案例请你谈谈对“两山”理念的理解。
3.在对“两山”理念的理解中,通常更注重“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但是在本案例中还可以看到“金山银山”是如何促进“绿水青山”的。请你谈谈该如何运用“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作用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建议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第六章第一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部分的辅助教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不能坐等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可以培育绿水青山。案例主要展示的是浙江丽水如何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实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一是始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红线,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二是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绿水青山可变现、可增值、可持续,拓宽生态资源产品化、产业化变现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切实体会“生态红利”;三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
■组织教学建议
第一,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文本,可以在案例教学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素材:一是《之江新语》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例如,《保护环境要靠自觉自为》《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等;二是可以给学生推送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三季《激荡——改革开放40年的浙江实践》之“丽水篇”:秀山丽水捧出生态发展“金饭碗”,视频生动讲述了浙西南大山深处的丽水,在绿水青山间捧出生态发展“金饭碗”的故事。
第二,在案例阅读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态产品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丽水市的核算中把生态产品分为以下三类:(1)物质产品,主要包括生态农产品、生态林产品、生态畜牧产品、生态渔产品、生态能源和水资源等类型;(2)调节服务产品,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3)文化服务产品,主要包括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古村落、古道、古桥、古堰、梯田等自然文化景观,鸟鸣、泉潺等自然综合美物。根据以上三种不同功能的生态产品价值量相加构成生态系统的价值总和,即GEP。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GEP的核算中可以看出,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物质产品和部分文化服务产品(如风景名胜区)是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来实现的;而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空气净化、水质净化、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是通过政府购买的途径来实现的。
第三,在案例讨论环节,既要引导学生思考“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金山银山”是如何反作用于“绿水青山”的,让广大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是“金山银山”助推“绿水青山”的最大动力。通过“两山”的转化让人们认识到,“金山银山”的前提是“绿水青山”,只有推动“水更绿,山更青”,“金山银山”才能滚滚而来。丽水多年来坚守生态底线,坚持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总结提升建议
第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得以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丽水不仅强力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淘汰环境不达标企业,严格产业准入标准,还将约31.9%的市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约75.7%区域划为限制工业进入的优先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丽水仍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丽水的实践证实了“两山”理念的科学性,即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也不必然阻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二者并非对立关系。
第二,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持续转化、长效转化、稳定转化的重要保障。20多年来,丽水市在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以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牵引,丽水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开创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等机制,培育了一套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创新了产业赋能、品牌赋能等示范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绿水青山”如何量化、交易、增值等一系列难点破题,丽水GEP持续稳定增长,GDP迈上1500亿元新台阶,市域综合实力从全国中下水平跃至中上水平。
第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也是其最鲜明的底色,丽水是长三角生态的“绿心”。浙江省丽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面积229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9.9%,是中国首个天然氧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丽水市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促进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16.5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5.99亿元,累计发展农家乐民宿3380户,从业人员2.9万人。丽水重点拓展四个方面的乡村产业价值空间:植根“绿色”本底,拓展生态价值空间;激活“古色”资源,拓展人文价值空间;串联“青色”样本,拓展美学价值空间;融合“蓝色”制造,拓展科技价值空间。“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丽水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绿水青山可变现、可增值、可持续,拓宽生态资源产品化、产业化变现渠道,持续促进“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集成发展,有效带动生态精品农业、全域旅游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第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反作用力和积极影响。“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但是如果只注重“绿水青山”对形成“金山银山”的积极作用则是对“两山”理念的片面理解。反过来,做强“金山银山”既可以倒逼“绿水青山”的发展,也可以成为培育“绿水青山”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因为,一方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两山”转化的前提,不仅是“绿水青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底色”和“成色”,还必须推动产业生态化,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负荷,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得“绿水青山”能够可持续。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物质投入、全民参与和社会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把“金山银山”做大,让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好处,才能形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在此意义上,“金山银山”也可以促进“绿水青山”,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有意识地利用“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作用力和积极影响,对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意义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要用“叶子”去换“票子”,而是要破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产品综合价值提升。同时还要建立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机制,将生态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重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增值自然资本。丽水作为“绿水青山”之地,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生态环境作为丽水发展生产力的必备要素和有力支撑,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发展格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科学阐明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