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的商业任务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类别:
(1) 创业任务 :淘汰过时的产品(服务);创造新产品(服务),确定目标顾客群体,想办法增加产品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使其新产品/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
(2) 经营任务 :投入资源转化为最终产品(服务)。
(3) 营销任务 :将产品(服务)出售和交付给顾客。
经营任务是内向性的,聚焦于ESO的内部运作与效率提升。创业和营销任务虽然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来完成,却是外向性的。重要的交易直接在环境中进行(如销售),或者当意识到环境的需求(如开发新产品)时发生。我们将创业任务和营销任务称为ESO的战略任务。
创业、经营和营销任务的分类同样适用于补贴型机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寻求补贴的联邦政府机构首先要制定吸引投资者的计划,然后会推销该计划,试图影响相关官员,预判竞争对手的动向,获得拨款后,集中精力管理拨款。
这种任务分类同样适用于ESO与其环境之间的第三种重要交易——让ESO在社会中的地位合法化的政治交易:
(1) 创业性政治任务 与确定ESO生存的目的(其存在理由)有关,也与它运作中的自由与约束因素(游戏规则)有关,还与ESO环境中掌权成员通过谈判制定的企业存在理由和游戏规则有关。在政治语境中,创业任务被称为“政治家才能”。
(2) 营销性政治任务 在于维持和促进社会活动(如法律、公众态度),这与存在理由和游戏规则是一致的。在美国,政治营销被称为“游说或者公共关系”。
(3) 经营性政治任务 涉及准备营销活动所需的信息和其他必需材料。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150年间,工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存在理由是清晰而明确的。非营利组织主要负责提供本质上无法营利的社会服务;工商企业的任务则是创造国民财富,以及在所有可能获益的领域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和商品。如同参与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也受其章程设定的范围所限。这些组织的经营亏损,由政府或慈善机构进行补贴。而工商企业的基本游戏规则建立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哲学之上,即“自由放任”——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企业可以自由地从事想要从事的任何商业活动。
这些清晰的规则设定抵消了对创业性政治任务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非营利组织对营销性政治任务的需求。然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将“自由放任”政策照本宣科地应用于工商企业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社会开始对企业的行为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有些是为了控制这些负面影响,有些则是为了保护竞争。作为回应,工商企业会单独或联合各种协会,更多地参与进营销性政治任务中(游说),以此捍卫“自由企业”之理念。
20世纪后半叶,情况开始发生急剧变化。正如我们将讨论的那样,对于工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来说,游戏规则和其存在理由都受到质疑,情况已经转变。因此,可以预测,ESO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创业性政治任务和营销性政治任务之中。
上文的讨论确定了组织活动的两个维度:ESO与环境的交易类型和组织任务类型。这些维度可概括为图2-1,图中阴影部分是本书的研究范围。 我们的研究兴趣仅限于ESO的商业战略行为,包括创业和营销两个方面。
图2-1 组织活动的两个维度
但是,商业战略行为显然不会孤立存在,因为它与图中其他单元格代表的行为相互作用。在本书的研究中,我们将把这些相互作用视为对战略行为的外部影响。因此,如图2-1所示,经营任务的影响体现为它对ESO组织惯性和战略文化的影响。政治交易的影响则体现为将存在理由和游戏规则强加于ESO。
ESO的全部收入由商业贡献和补贴交易的贡献构成。补贴收入较高时,商业活动所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我们将利用ESO对商业市场的依赖性衡量补贴交易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来看,对于工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ESO的商业活动的有效性可通过两个互为补充的标准来测量:ESO的产品(服务)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的程度;ESO在满足这些需求时资源利用的效率。
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无数竞争者为赢得客户而争先恐后地竞争时,这两个标准将同时得到最优化——顾客将得到最好的服务,企业将获得最大的利润。
但完全竞争很少见,多数情况下两个标准不能同时得到最优化。许多企业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取利润,但也有许多企业想方设法影响顾客购买企业想要推销的产品,甚至尽力隐瞒产品的真实特性。而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很少关注上述两个标准,它们既不关注客户需求,也不追求经济效率。
因此,出于研究目的,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比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更为广泛的前提。 我们假设,首先,许多工商企业和所有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只有当顾客的利益符合其内部经济目的时,最优化组织和非最优化组织才会真正关注顾客的诉求。换句话说,环境服务型组织是自私的而非利他的。
为了比较行为并评估生存前景,我们用其商业交易利润,除以所用资源得出的投资回报率,来测量ESO产生的经济效益,即:
上式中,ROI代表“投资回报率”。
ROI是工商企业中常用的关键指标,但并不是唯一使用的指标,也不是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目标。因此,我们使用ROI的目的不是将其作为天然的目标,而是作为比较的尺度,用来衡量ESO所投入资源运用情况的相对社会效益。可以预见的是,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社会投资,最终将导致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采用类似ROI的概念。